按照清王室的規矩,皇族的人是一律不準嫁給平民老百姓,當然,後來清朝滅亡了,雖然名義上還有所謂的管理機構宗人府,但還是有一名清末著名王爺的孫女“下嫁”了一位民國將軍,那便是被稱爲“庚子禍首”端郡王愛新覺羅· 載漪的親孫女,名叫羅毓鳳,嫁給了一位國軍二級上將孫連仲。

先說說載漪這個王爺,他隸滿洲鑲白旗。道光帝的孫子,嘉慶皇三子惇親王綿愷孫,道光皇五子惇親王奕誴次子,後過繼瑞敏郡王愛新覺羅·奕志爲嗣,襲貝勒,三十八歲襲封端郡王。是光緒帝的堂兄弟,他的兒子就是曾經做過慈禧備選接班人、取光緒帝而代之,立爲“大阿哥”的溥儁。據《清史稿》記載端王載漪的福晉,乃是慈禧太后親弟弟桂祥的女兒,可想而知關係有多密切。

載漪的孫女前清格格羅毓鳳,出身高貴人長得漂亮不說,她嫁的這個丈夫孫連仲也是國民黨時期的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上將,而最爲傳奇的是,這個上將率領的一支部隊,分別在紅軍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前後二次率部起義,共計有三萬餘人參加了紅軍和解放軍,這的確是史無前例。

孫連仲,原名孫席儒,字仿魯,河北雄縣龍灣村人,幼年入私塾,後入保定中學,家道殷實,但他既不喜讀書,也不好務農。1913年不顧家人反對,棄耕從軍,在馮玉祥部當兵。由於他有膽有識,受到馮玉祥賞識,官職升遷很快,由司務長逐級升至師長。

馮玉祥在五原誓師後,孫連仲被任命爲東路第二軍司令官、第二方面軍總指揮,並任蔣、馮“北伐軍”京漢前線總司令、青海、甘肅省主席等職,中原大戰之後,因奉軍進關助蔣,馮、閻聯軍失利,打了敗仗,自然是要付出代價的,馮玉祥被迫出走山西,把自己的西北軍殘部交給心腹孫連仲率領。

然而,孫連仲辜負馮玉祥的信任,他前腳剛走,孫連仲後腳馬上就和蔣介石勾搭上了。在蔣介石的安排下,孫連仲帶着西北軍殘部前往山東濟寧進行改編,這支部隊最終被改編爲國民革命軍第26路軍,只是本來四個師的編制,變成了兩個師加一個獨立旅。

改編後的26路軍是一支雜牌軍,蔣介石想的是借紅軍之手消滅他,來一個坐收漁翁之利,於是,成立不久,就被派出到江西“圍剿”紅軍,任命孫連仲爲總指揮兼任江西清鄉督辦。沒有想到的是,孫連仲的部隊剛到江西,就被紅軍的“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先打弱敵,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戰術,經過激烈的戰鬥,該部損失約一個旅的兵力。

隨後,26路軍駐紮在寧都,由於“圍剿”中,孫連仲部連接打了敗仗,損失慘重。另外,孫部官兵多出身於西北,不習南方水土,營中瘧疾、赤痢流行,死亡日有發生。加上紅軍的政治瓦解,號召不打自己同胞一致北上抗日的主張,其軍心日漸不穩。

趙博生

當時,孫連仲部隊駐紮在寧都,感覺人地生疏,所以不斷去南昌、南京等地,聯絡應酬,以期在蔣介石的統治之下,能夠保住地位,站穩腳步,因而他在防地的時間較少,恰在此時孫連仲本人患牙疾,乃請假赴南京就醫,並請求蔣介石將其部隊調離駐地寧都,找一適當地點休整,被蔣介石拒絕。

董振堂

孫連仲離開部隊去看病之後,部隊交給參謀長趙博生(地下黨員)指揮,在這支部隊中,很多軍官對參加“圍剿”較爲反感,認爲是蔣介石消滅雜牌軍的手段,趁此機會,潛伏在26路軍中的劉振亞、袁漢澄等地下黨員開始活動起來,他們一方面揭露蔣介石調26路軍南下是借刀殺人排除異己的陰謀,一方面積極聯絡對蔣介石不滿的高級將領,在高漲的反蔣情緒下,他們的工作卓有成效。

1931年12月14日,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計劃,二十六路軍參謀長趙博生以執行南昌行營的命令爲名,宴請全軍團以上軍官。在宴會中,趙博生動員大家跟自己一起舉行起義投奔紅軍。老蔣的倒行逆施,大家都看在眼裏,大多數軍官都表示支持,少許反對的也被當成扣押。

當晚,起義取得了圓滿成功,這次起義也是我黨早期比較著名的一次起義之一,被稱爲寧都起義。1.7萬人和2萬多件武器全部加入紅軍,起義部隊事後被改編爲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第五軍團,下轄十三、十四、十五三個軍,成爲中央紅軍的一個主力軍團,季振同任第五軍團總指揮,董振堂任第五軍團副總指揮兼十三軍軍長。

當時中央蘇區的主力紅軍只有3萬多人,一下子近2萬人全部參加紅軍,紅軍主力發展到5萬多人,極大地壯大了當時的紅軍力量,歷史功績非常巨大。對鞏固和發展中央革命根據地起了重要作用。所以,建國之後,參加寧都起義的軍官中,有31人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其中就包括二野參謀長李達上將。

如此一支大部隊參加紅軍,蔣介石萬分震驚,勃然大怒,睚眥必報喜歡秋後算賬的蔣介石自然要追究孫連仲的責任,沒有想到的是,由於他根基深厚是西北軍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況且下面還有一支隊伍沒有起義,由於打內戰的需要,蔣只好忍着,撥款重建了孫的部隊,並恢復第26路軍稱號,但編制縮小,只一個師和一個獨立團,他手下的27師高樹勳駐防宜黃一帶。

後來抗日戰爭中孫連仲的隊伍還是比較能打的,尤其是臺兒莊戰役時,他坐鎮指揮,戰鬥十分激烈,常以一壁之隔,與敵相持。日軍一度佔領全城五分之四。孫連仲面對危險局面連下兩次手令,稱:此戰是我軍生死最後關頭,不死於陣前,即死於國法,我們決心與臺兒莊共存亡,後退過河者死。並挑選500名精兵組成敢死隊襲擊敵人,經浴血奮戰,日軍傷亡慘重,終將日軍趕出臺兒莊。臺兒莊大捷,威震中外。孫連仲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在抗戰期間孫連仲的妻子,這名王爺的孫女羅毓鳳也有不俗的表現,她發現抗戰前線條件限制,大批傷病員無法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決心在後方建立一所醫院,以救助爲國流血的傷病員,建立“第九十四後方重傷兵醫院”,羅毓鳳擔任醫院院長,她多方籌募,增設現代化的手術室,讓每天10%的死亡率迅速減少到千分之幾。同時,她又聘請大批男女學生,組織慰勞隊,成立難童教養院、眷屬工廠等,夫妻兩個人對抗日戰爭的勝利都有不錯的貢獻,所以他們的結合在國民黨軍中傳爲了佳話。畢竟王爺的孫女可不是誰想娶就可以娶的,夫妻生育有三男三女六個子女。

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1945年10月30日,又是孫連仲手下的一個軍長高樹勳,率部一萬餘人在馬頭鎮正式宣佈起義,這時解放戰爭還沒正式開始,成爲了國軍起義第一將領。高樹勳起義使敵軍受到很大震動,喪失了固守的信心,隨後解放軍主力調至漳河以北敵退路兩側,於運動戰中殲敵孫連仲部兩個軍計2.3萬餘人,生俘敵40軍軍長馬法五,副軍長劉世榮等高級將領,取得了平漢戰役的勝利。

孫連仲手下的二次起義,爲我軍貢獻了三萬人馬,後來便徹底成了光棍司令,自此之後沒有價值被束之高閣,任命他當了個總統府參軍長之類的閒職,屬於那種近乎養老的工作,也沒有什麼事,每天就是打打球,看看報,喝喝茶,隨後去臺灣1990年病逝,享年97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