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个不合格的爸爸,影响家庭的和睦,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们都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充当一个引导其走向社会化的作用,教会孩子与人相处,遵守规则等等。可以说,一个优秀的父亲,一定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人。


但是一个优秀的社会人,是不是就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父亲呢?这不一定!父爱,要讲方法。


来看看这4种“不合格”的父亲,是如何影响自己孩子的?


控制欲过强的父亲

一位网友向心理学家咨询自己遇到的问题:


“我今年已经24了,我爸是个有强烈控制欲的人,平常就神经病似的监视我,偷看我手机,翻我抽屉,我去上个补习班,他都要问我在几楼几号 ,可能想去看看我是不是去上课。


我真的活得很累,每次在外面很高兴,一回家就很累很紧张,无时无刻他不在监视我探听我的隐私。


我在屋里他不让关门,我学一会他就进来看看我在电脑上干嘛,我已经二十四五的人,我有自己的圈子有自己的生活,他这样不能接受,我真想跑了再也不回来。我快烦死他了。”


这样的父亲,常常对外自称是“大男子主义”,对家庭成员有强烈的控制欲,这样的包办一切、监控一切,让每位家庭成员都产生被压迫感。


以爱的名义控制孩子,其实不是爱,而是自私的表现。


孩子大了,希望独立,但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危,为了消除自己内心的不踏实感,需要反复求证,这样无形中打扰孩子的生活。


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控制欲的爸爸一定会按下这个按钮吧。殊不知,孩子却并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孩子总是要依据家长的想法行事,长期没有自己的选择权,他们就会迫切想要从这个家里独立出去,而愈发叛逆。


有一部分男生,甚至会崇拜父亲的权威效应,将来组建家庭之后变得跟自己父亲一样的独裁专制,将这种独断的基因传承下去。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没有诚信的父亲

小时候,父亲在孩子心中几乎是无所不能的神。孩子最崇拜的人莫过于父亲了。


因此,对于父亲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报以极大的期待和信任。


但是,作为父亲的你,有没有曾经辜负过孩子的信任呢?


比如,答应孩子玩的亲子游戏没有去,跟孩子约好要开家长会但是有事耽搁了,不断反悔对孩子作出的承诺……


人类社会是需要讲诚信的,经商需要诚信,外交需要诚信,人与人之间的日常相处也需要诚信。


大人往往会以为孩子小,不懂事,没心没肺,所以当自己失信于孩子的时候,就随便找个理由搪塞孩子,甚至哄骗忽悠孩子,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你自己说话不算数或者不守信用,怎么能要求孩子做一个守信用、重承诺的人呢?


更可怕的是,信任危机一旦产生,这种没有安全感的恐慌感,会让孩子觉得连最亲的人都不能信任,那么其他人就可以随意对待,今后以“生人勿近”的面孔对待他人。


请认真对待孩子的承诺,别再做那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丧偶育儿”中的父亲


独生子女一代,父亲参与育儿的比例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尽管新一代年轻人在各方面都比前一代有更先进的意识,但是这方面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媒体问卷显示,年轻爸爸们参与育儿的比例并不高,妈妈们承受了育儿的大部分压力,对孩子的状态更加容易焦虑。


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双职工,仅仅指望着对方抽出时间育儿是不现实的,丧偶育儿则会让“相互扶持的伴侣”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的爸爸可能会说:“我每天起早贪黑,赚钱养家,老婆轻轻松松呆在家里,带带孩子,难道不是我撑起这个家吗?”


如果交换一下二者的工作环境,也许持这一类论调的父亲会少很多。


人都有惰性,谁不想下班回到家就打开电视,来个标准的葛优躺?


如果说职场上拼命的“女强人”是996工作制的常客,全职妈妈就是24小时全年无休的代表。


父亲在教育中的缺位,不仅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影响整个家庭的和睦。


夫妻不和的父亲


人生中的有些课程,是母亲无法教会孩子的,只能依靠父亲本人投身于亲子教育中。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亲最大的情感联结在谁?


该更爱儿子,还是更爱女儿?


都不是,父亲要做到的、最重要的,是当着孩子的面好好爱母亲。


爸爸爱妈妈,不仅应该是家庭中“爱”的常态,更有助于提升孩子自理自立的意识。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就说过,家庭中应该形成互相链接的“三角关系”,而不是聚焦的“中心关系”,也就是说不要两个人都集中对孩子,让孩子觉得我是家庭的重点,以自我为中心。


养育孩子的确很重要,但是在一个家庭里,夫妻关系应该始终大于亲子关系。


诚然,尊敬、友爱、爱护幼小,是一个人良好的品德展现。


但是在小家庭中,只有夫妻关系才是一切关系的基石,处理不好夫妻关系,其他关系上的问题都会爆发。


而看着父母相爱的画面,孩子也会被这样的气氛所包围,性格也会变得很温和,面对其他小朋友时会变得非常友善,充满爱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