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6月1日,隨着劉邦崩逝於長樂宮,宣告着漢朝的第一個時代劉邦時代終結,劉邦之後漢朝本應進入其兒子漢惠帝時代的時候政權出現偏差,外戚當道,呂后接管了整個朝堂。雖說朝政易主,但漢朝並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呂后時代之後,羣臣撥亂反正,天下又進入劉氏掌權的時代。那麼有趣的問題來了在後劉邦時代也即呂后當政的那個時代,漢朝是如何平穩過渡發展的呢?

既然是後劉邦時代自然與劉邦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劉邦雖然崩逝於公元前195年,但之後的漢朝運行無不貫穿着劉邦的意志和思想。劉邦崩逝之前與呂后的一段對話很是有趣,當時的天下雖然是劉邦的天下,但異姓諸侯王卻一直是劉邦最爲煩惱之事,爲此他不顧年邁之軀前去平叛,結果受箭傷,不得已返回京城。這時呂后假惺惺地爲劉邦找來名醫,劉邦自知自己的身體狀況,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便在名醫看病之時說了句:“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說完便不再讓名醫爲其治病,而後賞賜名醫五十金將他打發走了。

名醫走後,呂后適時的來到了劉邦跟前詢問劉邦百年之後的身後事,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

上曰:“曹參可。”

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爲太尉。”

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這段對話看似普通,實則之後的歷史基本都按照劉邦臨終前的安排在進行,蕭何之後,曹參繼任丞相,著名的典故蕭規曹隨就源於蕭何、曹參二人,中間雖然因爲呂后之故在王陵之後穿插了審食其被提拔爲左丞相的變動,但審食其知道自己的位置,明白自己的定位,基本只服務呂后,不參與朝政。

除了人事上的變動基本按照劉邦臨終前的安排外,對於基本國策的延續,在後劉邦時代呂后亦沒有去改變,那麼漢朝初期的基本國策是什麼呢?簡言之四個字“與民休息”,具體來說就是免徭役,減輕百姓的負擔;減田租,什五稅一;解放生產力,釋放奴婢,讓士兵復員回家;鼓勵生育,擴大勞動力;農業爲本的時代,大力發展農業,抑制打擊唯利是圖的商人及殘餘的奴隸主階級。到了呂后當政的時代,呂后在劉邦“與民休息”的基礎上,結合當下實際又做了進一步的修改,比如爲了推動經濟發展,解除了商人在經濟上的重負及對商人的社會性歧視,廢除了秦朝的一些嚴峻刑法,比如挾書律的廢除等。

對外的話繼續堅持劉邦所制定的和親之策,對於匈奴單于的大不敬國書,呂后都忍了下來,未因爲自身受辱而對匈奴用兵。

然而在後劉邦時代呂后所做的一切都不抵因她對功臣的迫害和對戚夫人的殘忍對待所造成的世人對她的印象,在世人的印象中呂后是陰狠毒辣的代名詞,其實迫害異姓王,呂后屬實是替劉邦背黑鍋了,劉邦爲了漢朝的江山永固,他早已有除掉異姓王之心,只不過劉邦比較高明藉助呂后之手罷了;至於迫害戚夫人,手段雖然殘忍,但兩者之間早已是你死我活的狀態,只不過幸運的是呂后勝利,戚夫人失敗了,除了戚夫人之外,呂后再未迫害劉邦的其它姬妾。當然這一切都不被世人所熟知。

在後劉邦時代,漢朝能平穩過渡發展,王立羣老師在對呂后的一番點評中,這麼一段話最是貼切,他說:“呂后最有貢獻,畢竟是她和他的兒子在稱制的這15年之間,保持了社會的穩定,爲即將到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所以……呂后給了老百姓喘息的機會,還廢秦變法。”

當然她也有過,晚年時期重用呂氏一族,開創外戚專政的先例。不過總體而言呂后的爲政之道還是值得稱道的,畢竟她掌權的十五年,蕭規曹隨,漢朝的整體發展思路還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史記卷八·呂太后本紀第九》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史記·卷三十·平準書第八》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