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望去,城東路的長街上,高檔的餐廳、豪華的飯店、便利的飲食店層出不窮,唯獨一間粥鋪讓人連連稱讚

這家愛心粥鋪,每天早晨6點爲環衛工人們免費提供100多碗粥,200多個饅頭,還有不計其數的熱菜。

這份暖心的饃菜湯,來自於在城東路上默默堅守了6年的——免費愛心粥。

01凌晨4點的愛心粥

凌晨4:00,曙光未明,志願者們早已忙碌起來。巨大的鍋中翻滾着清香的米粥,熱氣讓狹小的屋子如蒸籠般難耐,可聞到香甜的粥味,也覺得渾身舒坦不少。

曹老師從愛心粥鋪成立之初就在這幫忙,清晨忙活完這攤事兒,他還要趕回基層去上班。瘦弱的身軀攪動着滾燙的熱粥,力量和光芒這一刻彙集在這個男人身上,令人敬佩。

凌晨5:10,門外小凳子上已經有清掃結束的環衛工人坐着排隊,他們靜悄悄,提着飯盒,有秩序的等待奉粥。

環衛工人們橘黃色的服飾在黑夜中發出點點熒光,是城市裏最亮的燈。若不是工作需要,或許我還不知道他們凌晨4點就開始在鄭州的大街小巷清掃街道。

凌晨5:30,今天的粥鋪格外熱鬧,106中學的孩子們,趁着暑假跑來這裏當志願者,年輕的力量讓氣氛都變得活躍,他們興奮地換上志願服,迫不及待的等待佈置任務。

前一天晚上剛下了場雨,加上修路,積水和淤泥遍地。孩子們合夥把桌子粥菜搬出來碼整齊,等待着奉粥的開始。

斑駁的小桌子並排放在泥濘坑窪的地面,大鍋中是清晨熬好的豇豆麥仁玉米粥,塑料盆中裝着豆角炒茄子,雪白的大饅頭高高摞起,食物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讓每個飢腸轆轆的行人都忍不住咽口水。

清晨6:00,天空露出白肚皮,一切準備就緒後奉粥開始。或許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工人們規規矩矩的排着隊,不爭不搶。

他們之中,有環衛工人,有門衛保安,有年邁老人,有貧苦百姓,有農民工人,他們有秩序走到桌子前,遞出飯盒。一碗粥,一勺菜,2個饅頭,熱熱乎乎的,簡陋卻暖心。

孩子們在志願者的指導下,羞澀地對每一位工人道一聲:“你好,早晨好,您辛苦了!”

清涼的嗓音穿透鄭州的天空,工人們彎腰點頭示意,帶着點不好意思,卻真誠無比。

沒有桌子椅子,工人們端着飯碗蹲在馬路牙子邊呼呼嚕嚕喫起來。下過雨的清晨有些許涼意,這碗暖暖的粥飯,起碼能保證他們一上午的體力。

16歲,正是貪玩的年紀,他們放棄睡覺的時間凌晨跑到這裏體驗一把,或許收穫的是課本上永遠教不了的東西。

026年堅持百碗粥

這樣的情景,在城東路上持續了6年。每天清晨變着花樣的饃、菜、湯,都是免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每天清晨100多碗粥,200多個饅頭,是由鄭州一羣可愛可敬的志願者們用雙手捧出的。

城東路愛心粥店的負責人王阿姨,也是當年的志願行動的發起人之一。王阿姨家就住在附近,退休後的生活也是安詳平淡。

6年前的一個清晨,她在城南路早市上,見到環衛工人在就着涼水喫饅頭。

這一幕讓從小衣食無憂的王阿姨內心被刺痛一下,她又驚又悲,天性善良的她思來想去,便和身邊的朋友商量着“搞點事情”。

大概是“人以羣分”的緣由,11個人一拍即合,一致同意愛心粥鋪的想法。當年,王阿姨從退休金中拿出了1萬塊錢,其他人又湊出一萬七八,東拼西湊之下,愛心粥鋪終於在2014年成立了。

“那會也沒什麼規劃,也沒計較得失,就是覺得我該爲他們做點什麼,就算老了也應該有點存在的價值。”王阿姨說道。

初次見到王阿姨,雖然年近60,但她身上卻總散發着一種宛如少女般的自信與天真爛漫。

阿姨的每句話,每個肢體動作,都好像偶像劇中不怕風雨的女主一樣,彷彿沒有什麼困難不能化解,也沒有什麼事情不能做到。

或許是靠着這種純真,阿姨的退休時光大都奉獻於此。除了週末,王阿姨每天都在這裏,清晨奉粥結束後,她便回家打理家務,下午4點再過來和志願者們採買、切菜準備明早的餐食。

日復一日,無限的付出,王阿姨也不是沒想過放棄。

“想過放棄,自己已經做了這麼多,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個頭。”王阿姨坦誠地說道,她也累過,想休息過,或許是因爲志願者的勸告、環衛工的笑容、家人的支持,她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每日清晨,愛心粥鋪門口都熱熱鬧鬧地聚滿一羣人,彷彿成了城東路上固定的風景。今年由於住改商的原因,“愛心粥”的招牌被拆掉,奉粥的窗口被磚頭堵上,這羣積極又樂觀的人呀,把粥搬到外面,繼續他們的慈善事業。

剛開始,資金都由幾個發起人貼補,隨着愛心的散播,鄭州的好心人在知曉“愛心粥”後,通過各種渠道捐獻物資和錢財。

他們自發的加入羣聊,靠着羣裏1塊、1塊的紅包,把愛心粥事業持續做了下去,數年如一日不曾間斷過。

6年時光,愛心粥從鄭州傳遞到魯山、山東、瀋陽等地,志願者也從最初的十幾人增加到300多人。

上到70多歲的老人,下至5歲的孩童,她們總是儘自己所能去嘗試一次公益事業,或許從幫助別人的那一刻起,大概就體驗到了活着的意義,讓世人感知到你的存在,就是生命劃過的痕跡。

在這裏喫過粥的人,都在小本本上留下過名字,他們會帶着這份感恩,堅守在鄭州這片充滿愛的土地上。

03這是充滿愛的地方

除了愛心粥,阿姨和志願者們也經常去養老院送日用品,疫情的肆虐的時候更是自發地在監測站服務。

這羣普通的人們,一直在做着不普通的事。

這間愛心粥鋪一個月的開銷大概在一萬出頭,這些錢大都來自民間。他們聽聞愛心粥的存在後,都忍不住奉獻點什麼。一袋米、一桶油、一捆大白菜、一箱大棗,樸實無華的糧食,或許比任何東西都來的真誠。

對於慈善事業,很多人總抱着質疑的態度,或許是猜疑太多才造成社會的不信任。自私和冷漠越來越多的注入人們心裏,他們喜歡孤獨,對外界閉門不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