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若曦老八,若曦老四的感情放到現代依然非常有指導意義,是值得反覆思考的。

若曦和老八的戀情看似美好,實際上這裏面迴避了很多很多問題,只能夠存在於類似於“真空”的草原環境下,一等到回京,現實的壓力襲來,若曦被迫去面對老八的身份與野心之後,纔看清眼前的這個人並不真的理解或信任她。若曦內心對自由的執着,在老八看來不過是一種情趣,是錦上添花之物,她若真嫁了老八,就該收起這些心思,做個“明事理”的側福晉。(這個論調是不是很熟悉,即使是現代大部分女子結婚之後,是不是也是被如此要求的,做一個持家的賢惠妻子?)

若曦當時未必全都明白,(她真的徹底理解要等到還了手鐲之後),但她敏銳地察覺到這不是她要的生活。所以她藉着“皇位”這件事來考驗老八,這個“要我還是要皇位”的問題,其實本質上不是個單選題,而是個簡答題(23333)若曦從頭至尾都清楚,老八不可能要美人不要江山,她問的是她在老八心中的位置(你想要什麼?你又願意爲此犧牲什麼?我們的愛在利益面前是不是無足輕重的?)老八此時比較恰當的回答應該是坦誠皇位對他的意義,再說清楚若曦之於他的意義(然而他自己其實也弄不清楚他對若曦的情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而不是給一些虛妄的承諾。倘若老八對若曦當真是一片誠心,我認爲若曦是可以奮不顧身的,那句“我是個貪生怕死之人,不值得挽留”只是藉口罷了。

我覺得很多人耿耿於懷的是若曦在與老八的感情中懦弱逃避,可爲什麼在與老四的感情中就可以掏心掏肺,“將心生死以之”,甚至不惜抗旨不嫁在外人看來什麼都好的十四,忍受浣衣局十年的清苦生活。其實很簡單,因爲若曦老四的關係是建立在真實且相知的基礎上的。若曦在對老四動心之前,就已經開始瞭解並且欣賞老四的處世態度,所以有了兩人泛舟荷塘,有了若曦主動關心老四在貪污一事上的處境。太子求親一事,不過是逼着若曦立刻做個決斷,她沒辦法再逃避自己的婚事了。若曦選了老四那一番心理活動,看着全都是理性的計較,本質上說明的是若曦一旦碰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在感到無助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去求老四,因爲她潛意識裏一直覺得老四是“救命稻草”,是“唯一有辦法的人”。當然若曦和老四定了口頭婚約的時候,仍然是現實的算計大過於真情的。

而真正

地徹底交出了心,是在老四坦誠“想要”皇位的時候。老四先是主動答應了若曦永遠不和她說假話,若曦神思恍惚,於是想到了那個她想問的問題。我覺得若曦此時應該覺得老四會選擇不回答,畢竟她自己的身份實在太特殊了(康熙身邊人,八阿哥側福晉的親妹妹),老八對她都沒那麼信任,更何況一向城府森嚴的老四?但我猜以若曦對老四個性的瞭解,她心裏恐怕覺得老四不會對她說謊,若是此時說謊,老四在她心中也不過是個不把她當回事的僞君子罷了。但她想都沒想到,老四竟然說了實話。這句“想要”背後的深意非常複雜,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一是老四對若曦個性的瞭解,知道她不可能對別人說,這是無與倫比徹徹底底的信任(還是來自於老四這個城府頗深,疑心頗重的人,若曦的震撼可想而知),二是對若曦的重視,老四沒有把她當作隨便可以糊弄的小姑娘,也知道她問這個問題是極其認真的,是一場賭博,而她與他之間是平等的,是被尊重的,這是核心。

如果說那句輕描淡寫的“想要”拿走了若曦的心,那之後的雨中罰跪是堅定了兩個人相守的心。老四扔掉了傘,陪若曦在雨中淋雨,老八和十四是爲若曦撐傘,這其中微妙的差別和深意,對其他人而言可能懵懂,若曦卻立刻就明白了。前者是“我與你同甘共苦,共患難”,“你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你即是我”,後者是“只要我有能力,我會盡力保護你”,這兩者之間的感情的深度已是差了很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