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日裔美國作家、政治經濟學者弗朗西斯·福山發表《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

他認爲西方國家自由民主制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

因此,福山的論點也被稱爲“歷史終結論”。

當時冷戰以蘇聯解體爲標誌,宣告結束,資本主義陣營在全球範圍內獲得壓倒性勝利,唯有中國等少數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碩果僅存。

然而,歷史真的終結了嗎?

當人類迎來第二個千禧年之後,不到10年的時間,福山就開始不停的給“歷史終結論”打補丁。

在法治民主兩大要素之外,福山新增第三個變量,將國家治理能力作爲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成敗的依據。

這背後打破“歷史終結論”的正是崛起的中國。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家公司,他是央企,卻把總部設在香港,他經歷150年的神州鉅變,卻始終屹立不倒,他就是招商局,一箇中國崛起的最好見證。


01 誕生

近代以來,工商業逐漸成爲國力興衰的關鍵。

西方列強無不致力於培育和發展本國工商業,通過刺激政策和關稅壁壘,促進出口,抑制進口,賺取越來越多的貿易順差,積蓄國力。

然後憑藉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經濟實力進行全球殖民擴張,通過搶佔資源、勞動力和市場,進一步滋養本國工商業,增厚國家資本與社會財富,最後將利潤投入到新一輪的工商業發展中,可以把這個循環總結爲國力增長飛輪模型。

西方列強崛起走的就是重商主義之下的擴張型發展道路,一旦成功啓動了這個正向循環,國力增長的飛輪將越轉越快。

然而,中國長期奉行的不是商本位,而是農本位,一直到晚清洋務運動出現轉機。

兩次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奪取了中國江海的自由航運權。與當時中國沿用的漕運相比,外資航運公司競爭優勢是碾壓級的。


他們不僅採用性能優越的機械化船舶,而且有外國軍事力量保護,一路暢通。

很快形成了對中國沿海與長江內河航運的壟斷,哄擡運價,不僅讓中國商人遭受盤剝,而且導致清政府漕運獲利銳減,更嚴重的是威脅到了國家糧食和經濟安全。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873年,招商局在上海南永安街正式對外開局營業,同年開設天津、漢口、長崎、香港等19個分局。

招商局不僅是中國第一家自辦自營航運企業,組建中國近代第一支商船隊,打通中國沿海南北航線,更成爲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的起點。

19世紀中葉以來,兩次鴉片戰爭洞破國門,也動搖了中國傳統的農本位社會,掀起了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

站在輪船招商局幕後的策劃者,正是晚清鼎鼎大名的李鴻章與他的代理人盛宣懷,兩人聯手支撐了大半洋務運動。

盛宣懷與胡雪巖、張謇並稱晚清三大商人。有趣的是,他們雖然涉身商海,但卻都有政治靠山。


“紅頂商人”胡雪巖身後是左宗棠,“官商教父”盛宣懷身後是李鴻章,“狀元實業家”張謇拜翁同龢爲恩師。

商人,將自己的命運跟政治人物緊緊的捆綁在一起,藉助權力收割超級紅利,這不是晚清的特例,甚至也不是中國的特例。

自由競爭從來都是相對的,招商局名義上主要開展航運業務,但實際上承擔了李鴻章和晚清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的變革訴求。

招商局和洋務運動是近代中國人第一次試圖點開國力增長飛輪,尋求民族自救與富國強兵的開端。

國運及相應的齒輪轉動將啓動招商局跨越三個世紀的運航。

李鴻章對招商局寄予的期望之高,非同一番,而招商局實際取得的成就也非同一般。


首先,招商局開創了官督商辦的公司治理形態。在當時民族資本尚不發達的情況下,招商局創辦必須依賴國家資本和政策支持。

但如果純粹由官員負責,企業經營,又非常容易陷入到人浮於事的官僚作風。

因此,李鴻章和盛宣懷確立了招商局官督商辦的模式,由商人出資認股,政府派官員監督管理,這在當時是頗具中國特色的選擇。

第二,招商局打破了外商對中國航運業的壟斷。在鐵路鋪開以前,航運是經濟命脈,不僅利潤豐厚,更影響着國家經濟安全。

1877年,招商局憑藉國家資本背書,吞併美資旗昌輪船公司,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收購外資企業,打破了以外資爲主導的價格壟斷格局。

第三,招商局將獲利用於支持中國近代化建設。李鴻章把招商局視作洋務中樞,通過招商局廣泛吸納社會資本,創建投資一大批民族工商企業,開創了中國經濟領域裏的許多個第一。

招商局投資創建了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型煤礦開採企業開平礦務局,中國近代第一家機器紡織企業上海機器織布局,中國近代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


02 轉折

國運即商運,招商局企業發展一直與國家命運深度綁定。在將近150年的發展歷程中,與國同運。

經歷一系列重大社會政治變革,在晚清和民國時期,招商局雖然有過輝煌,但由於國家動盪,戰亂頻仍,企業發展長期處於緩慢或停滯狀態,甚至曾經瀕臨破產邊緣。

1949年在招商局的歷史上出現了一個奇特景觀,招商局一分爲二,國民黨當局對招商局全面實行軍管,董事會決定在臺灣成立招商局總管理處,招商局董事長離滬赴臺。


緊接着上海解放,招商局上海總公司立刻被軍事接管,招商局出現了臺灣大陸分治局面。

這時,招商局香港分支,成爲兩方面爭奪的焦點。

1950年,香港招商局全體員工和留港的13艘海輪宣告起義,歸入中國大陸管轄。

所以,招商局上海總公司更名爲中國人民輪船總公司,招商局的廠牌在內地不復存在。只有香港招商局和臺灣招商局仍然保留招商局的名稱,繼續發展。

直到1995年,臺灣招商局與陽明海運合併。百年招商局,最終以香港一脈延續經營。


03 新生

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與紐約、倫敦,並稱爲紐倫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的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的聲譽。

1949年國家放棄佔領香港,而是將香港作爲一扇窗,以便長期打算充分利用。

當時,美國執行對華封鎖政策,香港是中國土地上僅存的國際貿易和外匯創收渠道。

爲了充分利用香港的獨特優勢,中國大陸派出一批駐港中資企業,其中4家企業最具有代表性:招商局、華潤、港中旅、中銀香港。

他們是代表中國參與全球化競爭的國家隊,分屬交通系統、外貿系統、僑務系統和銀行系統。


2019年在港中資企業數量超過了4200家,在港資產規模超過11萬億港幣,在崗僱傭員工超過8萬人,在港上市企業數量佔全港上市公司的一半,市值佔港股總市值的約三分之二,經營遍佈各個領域,已經成爲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分別扮演重要角色。

其中,招商局資歷最老、規模最大、利潤最高,稱得上是駐港中資企業裏的老大哥。

2019年,招商局集團實現營收超過7100億元,利潤總額超過1600億元,總資產9.1萬億元,利潤總額、淨利潤和總資產在央企中均排名第一。

2019年發佈的《財富》世界五百強榜單中,招商局和旗下的招商銀行再次入圍,成爲擁有兩個世界五百強的公司。

時間回到1978年,國運即商運,招商局命運齒輪再次轉動。


那一年,香港人均GDP是大陸的25倍,舊有的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製造業迫切需要廉價勞動力和土地資源,恰好這兩項大陸都具備。

招商局作爲資歷深厚的駐港企業龍頭,便於吸引港商、港資,協調統籌入港資源。

時年61歲的袁庚受命赴港,以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的身份主持工作。

袁庚曾任東江縱隊港九大隊聯絡處處長,東江縱隊駐港辦事處第一任主任,這個辦事處就是後來新華社香港分社的前身,升格爲中華人民共和國派駐香港的官方代表機構。


2000年新華社香港分社重組爲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香港中聯辦。

1978年,交通部部長曾生兼任招商局董事長,就曾是東江縱隊司令,正好是袁庚的老領導。因此,袁庚與香港和招商局都淵源很深。

剛剛走馬上任,袁庚就把目光投向毗鄰香港的蛇口。蛇口與香港新界西北部隔海相望,適合建港口碼頭。

經過兩個月的調研,袁庚起草了《關於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問題的請示》,提出立足港澳,背靠國內,面向海外的發展方針。

這份文件被送到最高層批示和審閱,正是這一份文件將招商局再次推到了時代的浪潮之巔,成爲當之無愧的改革先鋒。

招商局創辦蛇口工業區,不僅開啓了企業的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更拉開了中國本世紀末一個偉大經濟時代的大幕——改革開放。


蛇口工業區創造了24項全國第一,在全國率先實行人才的公開招聘,第一個實行工程招標,第一個進行分配製度改革,第一個實現住房商品化,第一個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第一個企業自辦的對外開放港。1987年,招商局創辦新中國第一家股份制銀行招商銀行。

1988年,招商局創辦新中國第一家企業股份制保險公司——平安保險。

1994年,招商局投資組建中國大型郵電企業中國聯通。

更重要的是,招商局以蛇口工業區爲樣板,打破了內地傳統的管理模式,引入了現代企業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啓發了一大批國有企業改革。

央企是直屬於國務院國資委和中央金融機構管理的重要國有企業,影響着國際民生,在他們身上最能夠看清國運以及商業的發展定律。

之前也提過,西方國家崛起,實際上是在商本位下的擴張型發展道路,一旦成功啓動了正循環,國力增長的飛輪就會越轉越快。

對中國而言,怎樣從延續千年的農本位切換到商本位,以正確的姿勢點開國力增長飛輪模型,還需要方法論。


首先,以國有資本培育民族工商業。中國在近現代歷史上是一個追趕型國家,在初期私人資本弱小,不足以啓動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更無法與發達國家的企業展開全球化競爭。

因此,國有資本以及國家意志往往參與其中。日本、韓國、新加坡的國家發展都是這個思路。

第二,以政商結合的方式跨越發展。招商局經歷了晚清、民國和新中國政府,從首創官督商辦模式到引入現代股份制,政治和商業始終交織。

一方面,招商局的成長離不開國家提供的各種政策和資源,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招商局這樣的企業帶頭實踐國家戰略。

正是這種頗具特色的政治經濟體制,賦予了中國強大的社會動員和國家治理能力,打破了“歷史終結論”,是中國作爲追趕型國家的選擇。

如今,中國已經啓動國力增長飛輪,完成了從一個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的轉變。

招商局作爲中國第一家民族工商企業,跨越三個世紀,從洋務運動到新中國誕生,再到改革開放,在中國歷史進程的重要節點,都留下了自己深深的足跡。

招商局好像是中國商業的拓荒牛,又是百年中國從低谷走向山峯的最好見證。

招商局用150年的歷史訴說國運即商運,又引人思考國有企業的現代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