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孩子是上天賜給父母的禮物,那麼爲何有的孩子活潑可愛,有的孩子聰慧機敏,有的孩子調皮搗蛋,不是上天給你的禮物不好,而是你的打開方式不對,換言之,就是你的教育方式,造就了現在的孩子。每一個小孩最初來到這世界時,都同樣地乾淨純粹。一張白紙好作畫,這畫到底能達到什麼水平,關鍵看家長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領悟力。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最有效呢?這“2要2不要”,家長朋友們一定不能錯過。

1.不要過於嚴厲

所謂“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如今已然過時了,嚴厲的懲罰與過度的控制,除了會給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不可彌補的損傷外,沒有任何作用。當大人習慣於用暴力來鎮壓孩子的不同意見時,孩子會感到巨大的壓力,且過激的教育方式也會給孩子的童年蒙上心理陰影,更有甚者,成年後的孩子還會發展成性格扭曲、報復社會的行爲。而過度的控制會讓孩子失去獨自思考的能力,變得沒有主見,只會以完成父母的目標爲目標,變成木偶人。多年後,當父母忽然放手,他們會變得無從適應,難以融入這個社會。

2.不要過於驕縱

被過於嬌慣的孩子會產生“操縱別人爲他們服務時,才能證明他人有多愛我”的錯誤認知。科學證明,在孩子3歲以後,就有要建立責任感、自立與自信的意識了。如果父母一開始在餵飯、繫鞋帶這種小事上都不敢放手,那今後的升學、畢業、結婚等人生大事上,都要替孩子做決定嗎?父母終究會離開,離開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人格,訓練他能很好地把控人生中的重大時刻,讓他可以完美融入這個社會,纔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大的禮物,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這個道理。

3.要尊重並鼓勵孩子

孩子藉助父母而來,卻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和大人一樣,有獨立的思想,我們要給予每一個孩子充分的尊重,他纔會覺得自己被平等對待,也會有更強的責任感,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鼓勵式教育是近年來比較盛行的,當孩子表現好的時候,適當的鼓勵與讚揚會讓孩子更有動力,也能樹立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日後有膽量在公共場合發表自己的看法,而不會怯場。

4.要正確引導孩子

正確引導孩子就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了,可以分成兩方面,言傳和身教。通過語言向孩子傳達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世界觀,教會孩子什麼是禮義廉恥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更重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說了尊老愛幼,就不能在公交車上對沒有座位的老人視而不見,說了誠實守信,就不能無故放棄和孩子的約定……不然的話,孩子對父母說的話就不會再信任,也會學習父母言行不一的壞習慣,這是父母們都不想看到的最壞的結果。

總之,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們首先要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再加上一定的教育技巧,多和孩子溝通,就算是教育最大的成功了。

【本文由“育兒臺”新媒體獨家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作者圖圖,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