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爲官兵集中堆放餘土。曹先訓 攝

□ 抗洪搶險一線特別報道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廉穎婷

□ 通訊員 曹先訓 戚廣輝 葉杉

“長淮橫潰禍非輕,坐見中流砥柱傾。”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聞“汛”而動,迅速出動千餘名兵力,馳援鄱陽湖地區抗洪一線。

截至目前,這個支隊已累計搜救轉移羣衆246人,巡診慰問羣衆300餘戶,加固堤壩14.4公里,填堵管湧、泡泉158處,保障了80餘萬羣衆生命財產安全,爲人民羣衆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紅色大堤”。

7月11日凌晨,鄱陽縣雙豐村南圩出現決堤。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200餘名官兵立即趕到決堤口附近的博士湖水庫大壩,構築第二道防線。

漫堤的洪水吞沒8000多畝農田後,又向博士湖水庫襲來。這意味着在3小時內,必須在200餘米的大堤上築起1.3米高的子堤。

眼看堆沙袋來不及了,機動五中隊班長萬時武衝到隊伍前,帶着戰友加快速度蓋土、鋪油布,小腿被石頭擦傷也全然不顧。

萬時武的家在不遠處的柘港鄉,也是受災地區之一。這些天來,他的父親和哥哥也奮戰在抗洪一線。

戰士邱釗培原本是一名特戰隊員,因患病先後3次接受開顱手術。術後爲延續軍旅夢,他選擇來到炊事班繼續爲大家服務。7月9日,中隊接到命令前往鄱陽湖地區抗洪搶險。得知消息後,邱釗培連夜向黨組織遞交請戰書。

在抗洪前線,邱釗培從早忙到晚,和戰友們一起張羅數百名官兵的伙食。

“順着梯子往下爬,我們會托住您。”

“這是我們準備好的雨衣和救生衣,請大家穿戴好。”

7月9日晚,鄱陽縣昌洲鄉中洲圩發生潰堤,昌洲鄉15個行政村3萬多人受災,肆虐的洪水淹沒到3米多高。接到命令後,武警江西總隊機動支隊緊急出動100餘名官兵,前往昌洲鄉受災一線轉移羣衆。

“爺爺,您別怕,我們救您過來。”年過七旬的老人吳克江受傷被困在陽臺上,此時洪水即將淹沒陽臺。由於水域雜物太多、空間狹窄,船隻難以進入,情急之下,中隊長劉斌和班長盤應榕跳入3米多深的水中。接近老人後,他們用急救包第一時間爲老人包紮傷口,之後將老人轉移到安全地帶。

經過12小時鏖戰,官兵共轉移246名被困羣衆。

道路泥濘不堪、窄小溼滑,開進異常艱難,帶隊增援餘干縣楓富聯圩堤的支隊政工處主任張春茂,帶領官兵下車徒步行軍。

楓富聯圩堤內外落差十餘米,受長時間高水位浸泡,大堤外側出現大面積塌方滑坡。支隊官兵迅速在壩頂挖寬縱溝進行導流,對塌方斷面進行固腳防滑、沙石填充。

經過28小時奮戰,支隊官兵挖寬縱溝排水400餘米,加固垮塌堤壩150餘米,裝填沙石6000餘袋。

與此同時,在昌江圩大堤,江水自7月8日以來高出堤壩1米多。由於水位持續上漲,加固的堤壩出現多處鬆動滲漏,鄱陽縣城區面臨被淹危險,20多萬居民生命受到威脅。

參戰官兵連續奮戰、星夜堅守,壘起一道寬3米、高1. 5米、長1. 5公里的生命之堤,把奔湧的洪水擋在堤外。江西省鄱陽縣水利局原副局長程建議稱讚官兵:“你們創造了奇蹟,不愧是98抗洪‘一等功支隊’。”

圖爲武警官兵將餘土裝車運走。曹先訓 攝

“前方出現泡泉羣。”7月12日7時許,在昌江圩堤江家嶺段傳來一陣喊聲,支隊政委於勝平立即扔下手裏的汛情圖趕過去。

於勝平發現,堤壩外側有一組長約12米、寬約3米的泡泉羣,大小泡泉共12個,伴隨出現滑坡塌方跡象,堤壩隨時有潰堤風險。

於勝平一邊召集有防汛經驗的村幹部和技術專家,與江西省水利專家進行視頻遠程會診,商量應對措施,一邊迅速投入160餘名兵力進行全面排查,並裝填沙土做好處置準備。

在專家意見基礎上,支隊官兵聯合守堤地方幹部,制定了“一層過濾、二層加壓、三層圍堵”的處置方案。最終,歷時5個小時,搬運土袋5000餘袋、鋪填沙石等反濾料28立方米,軍民協力將險情排除。

子弟兵在前方晝夜奮戰,羣衆也紛紛加入抗洪隊伍,各盡其力抗擊洪水。

“自從入駐以來,‘阿姨團’一直在我們身邊,與我們並肩作戰,是我們的堅強後盾。”提起“阿姨團”,官兵們連連稱讚。

圖爲村民將煮好的米粉送給正在堤壩上休息的武警官兵。曹先訓 攝

在鄱陽縣江家嶺村,官兵們口中的“阿姨團”平均年齡超過50歲。幹不了重活,她們就幫忙裝沙袋;修不了圩堤,就協助巡堤查險;天熱了,就熬綠豆湯給官兵們解暑。

“官兵們保衛家園、守護圩堤,我們也要力所能及做點事。”每天晚上10點左右,阿姨們都會帶着熱饅頭、雞蛋給官兵們送夜宵。

日夜奮戰的逆行勇士感動着羣衆,各界羣衆自發購買礦泉水、西瓜、泡麪等各類物品慰問官兵,也讓官兵們深受感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