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羅思義:面對疫情後的大蕭條,美國資本爲何不惜一切代價要拉垮中國經濟)

由於美國應對疫情不力帶來災難性後果,其現在面臨大蕭條以來最爲快速且最嚴重的經濟衰退。這次經濟衰退的速度,遠比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的速度快得多,有可能導致國際上反美經濟力量關係發生重大轉變。事實上,這正是IMF等國際組織預測的將會發生的劇情,美國政治當權派對此事實亦是心知肚明。

美國充分認識到,國際金融危機之後,美國未能迅速克服經濟衰退而中國成功渡過危機,導致國際關係中有利於中國和反對美國的力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7年至2019年間,以剔除通脹因素後的美元計價,中國經濟增長了150%,而美國僅增長了22%。按當前美元匯率計算,中國GDP佔美國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25%升至2019年的66%。更爲引人注目的是,根據IMF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中國GDP佔美國GDP的比例從2007年的62%升至2019年的127%。

IMF6月發佈的最新綜合分析報告預測,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類似於國際金融危機初期的過程恐將再次上演。可能是由於當前形勢下匯率的不確定性,IMF目前沒有按照當前匯率計算就各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做出預測。但IMF對經通脹調整後的實際增速,以及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增速預測表明,中國經濟增速將遠高於美國,因此,相對於美國,中國的經濟力量關係恐將發生進一步的重大轉變。

“新冠疫情”給中美經濟帶來了什麼?

爲評估這一變化的規模,我們看到,新冠疫情危機的全面影響幾乎貫穿了2020年第一季度,但新冠疫情在第一季度末纔開始重創美國。因此,新冠疫情的全面影響只會在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增速中體現出來。

圖1

如圖1所示,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遠大於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從2007年第四季度(金融危機前經濟週期峯值)至2008年第二季度,美國GDP僅下降0.1%。2009年第二季度(國際金融危機的最嚴重時期),美國GDP比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下降4.0%。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比危機前水平下降10.6%。也即是說,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對美國的總體影響是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2.5倍,而從新冠疫情危機爆發之初的衰退速度來看,是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100倍。

圖2

圖2反映的是2020年2月後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工業生產下滑幅度,與2007年12月後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低迷的比較。這表明,新冠疫情的影響導致美國工業生產下降的速度遠遠快於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最大跌幅比危機前水平下降16.6%,而這不過是僅兩個月就發生。事實上,從長期的歷史比較來看,目前美國工業生產的下降速度比大蕭條時期或第一次世界大戰後1920年美國經濟的嚴重衰退時期都要快——儘管大蕭條時期衰退持續的時間較長,但目前尚不清楚此次衰退會持續多長時間。到2020年6月,美國經濟出現了顯著的復甦,但截至6月,美國工業生產仍比新冠疫情前峯值下降10.9%——這與美國GDP整體下降大致一致。

圖3

圖3所示的是IMF對2019-2021年中國和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測的比較,相信有助於大家看清這次疫情對美國純短期和中期經濟的影響。

2019年10月,即新冠疫情爆發前,IMF曾預測,2022年美國經濟將增長2.1%,2021年底則將累計增長3.9%。但到2020年6月,在分析了新冠疫情的影響後,IMF預計2020年美國經濟將收縮8.0%;到2021年底,美國經濟仍將比2019年收縮3.9%。也即是說,從2020年至2021年間,美國GDP年均增長率將爲負1.9%。這甚至比IMF2020年4月所做的預測更糟糕,當時IMF預測2019-2021年美國年均增速將爲負0.7%。此外,鑑於2020年第二季度的實際結果,IMF對美國經濟的預測仍然有些過於樂觀。

相比之下,2019年10月IMF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8%,到2021年底累計增長將達到12.1%。2020年6月IMF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0%,到2021年底將比2019年增長9.3%。也即是說,2020年至2021年,中國GDP將年均增長4.5%。

亞洲:世界經濟增長的中流砥柱


圖4

圖4所示的是IMF6月份對個別國家的最新預測,相信有助於大家看清這些趨勢對世界增長貢獻率的影響。IMF預測,2019-2021年10個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中,有九個將在亞洲,按總增長的降序依次是中國(9.3%)、印度尼西亞(5.8%)、菲律賓(3.0%)、馬來西亞(2.3%)、印度(1.2%)、韓國(0.8%)、巴基斯坦(0.2%)、哈薩克斯坦(0.25%)、土耳其(-0.2%)。另一個是中東的埃及(4.0%)。

IMF預測,與亞洲經濟增長形勢相反,2019-2021年G7的每個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均將有所收縮。預計2019-2021年德國GDP將增長-2.8%,同期美國和意大利GDP則將分別增長-3.9%和-7.3%

因此,按照經濟增長形勢計劃,2020-2021年世界將被劃分爲兩個經濟區域。第一個將是增長相對活躍的區域,以中國爲中心,但也包括一些重要的亞洲經濟體;第二個則是經濟收縮/停滯的區域,以美國爲中心,包括一些發達經濟體。

IMF在6月發佈的的報告中,並沒有按照當前匯率或購買力平價就各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做出預測,其只對個別國家和地區以剔除通脹因素後的美元計價進行了預測。儘管如此,IMF在6月份預測的世界增長的基本模式與4月份相同,且對此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及明確預測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趨勢,因此,4月份的預測數據可被視爲反映了世界增長的基本模式(如圖5)。

圖5

正如IMF預測的那樣,2020-2021年,世界經濟增長的大多數(51.2%)源於中國,而僅3.3%的源於美國。IMF在2020年6月的最新預測中將2019-2021年美國GDP增速從4月份的-1.4%,下調至-3.9%,這表明美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低於本文分析所述。IFM預測,2020年4月,印度(19%)和印度尼西亞(6.1%)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大於美國。歐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爲-0.5%。正如上文分析所述,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將是與中國有着緊密貿易關係的亞洲經濟體——韓國、菲律賓、越南和馬來西亞。

鑑於新冠疫情在這些國家仍處在發展階段,IMF對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的數據可能過於樂觀,但預測的差距與美國如此之大。因此,2020-2021年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很有可能超過美國!與此同時,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遠遠超過美國。

圖6

如圖6所示,中國和G7之間的增長差異將尤爲顯著。2020-21年G7中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六個國家,將共同對世界經濟增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IMF預計,20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是美國的15倍,是G7的逾20倍。

圖7

圖7所示的是IMF對2019-2021年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長的預測,從中可以看出新冠疫情危機衝擊對世界經濟發展模式產生了非常顯著的影響。2021年世界產出將比2019年略高0.2%,但發達經濟體GDP仍將比其2019年水平低3.6%,發展中經濟體GDP則將比其2019年水平高出2.7%。因此,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分配趨勢,有利於發展中經濟體,而非發達經濟體。

如前所述,IMF在其2020年6月的預測報告中並沒有對以當前匯率或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世界增長份額進行預測,其只對以剔除通脹因素後的美元計價對經濟增長進行了預測。但其6月份預測的增長模式與4月份的預測相同,後者是以購買力平價進行預測的。因此,世界經濟增長的基本格局不會改變。2020年4月IMF預測,2020-2021年95%以上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發展中經濟體——51%源於中國,44%源於中國以外的發展中經濟體。不到5%的世界經濟增長將源於發達經濟體。這必然會對世界地緣政治形勢產生重大影響。

圖8

美國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的互動會引起何種連鎖反應?

上文已經分析了這些經濟趨勢所帶來的地緣政治影響,以及這些影響帶來的連鎖反應令美國陷入自越南戰爭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但有必要指出的是,美國所發生的事情不僅從根本上影響了美國內政,而且影響到了美國經濟增長趨勢。儘管從外部視角看,美國對新冠疫情應對不力(死亡人數超過13萬,病例數達300萬),可能看起來不僅僅是一種“非理性”,但事實上卻是一種致命、完全一致的資本主義經濟邏輯。

當美國每天有2萬多新增確診病例時,其解除了封鎖,這就不可避免地令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大幅增加。實際上,這已經開始發生了(見圖9)。以消除短期波動影響的7天移動平均線計算,5月28日美國日均新增確診病例數達到20637例的最低水平。但由於特朗普政府在《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支持下解除美國封鎖,新增確診病例開始上升。按照7天移動平均線計算,7月8日日均新增確診病例達到5.1萬例。7月8日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爲57000例。換句話說,美國正掀起一股新的感染浪潮。

圖9

此外,特朗普政府完全意識到,這一波新的感染浪潮正伴隨着其政策到來。正如《紐約時報》所言:“隨着美國新增確診病例激增,白宮承認爲秋季出現第二波疫情做好了準備。”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美國會非常刻意地爲新一輪感染浪潮做好準備,而非尋求避免這種現象,而是聽任新一波感染浪潮到來併爲之創造不可避免的條件?

考慮到美國的失業狀況,美國聽任新一波感染浪潮到來的邏輯顯而易見。

如圖10顯示,美國失業率在短短几個月內,就從不到4%升至超過15%,創下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

圖10

總結來說,美國民衆正經歷疫情和失業的雙重打擊。這對經濟的影響是,除了那些失去工作的人之外,還有數以千萬計的美國工人被削減工資。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CNBC)的一項調查發現:“四分之一的美國人要麼失業,要麼因爲新冠疫情影響停產而減薪。具體來說,十分之一的美國人認爲自己將被解僱,16%的人認爲他們的工資或薪水都有所下降。”正如《彭博社》在題爲《這屆美國人太難了!有幸保住工作也難逃降薪》(Salaries Get Chopped for Many Americans Who Manage to Keep Jobs)的文章中指出:“美國各地的公司都在減薪……美聯儲4月份發佈的一項商業調查顯示,整個經濟中都出現了‘薪資普遍疲軟和減薪’的跡象。湯姆維斯特風投(Thomvest Ventures)對22家上市和私營科技公司的研究發現,非高管員工的薪酬平均下降了10%至15%。”

這種政策的客觀效果是企圖恐嚇美國民衆,讓他們不得不接受剝削率和利潤率的大幅增長。正是在這種預期下,美股反彈才如此迅速。因此,從美國資本的角度來看,新冠疫情造成的大量死亡和大量失業並非毫無意義,它們是試圖大幅提高剝削率和增加利潤的一種方式。這就是爲什麼特朗普聽任新冠疫情不受控制地蔓延的政策,受到立場偏向美國資本的《華爾街日報》等媒體的大力支持的原因。儘管數十萬美國人可能會因此喪生,但特朗普和《華爾街日報》算計的是,這對於資本來說極爲有利可圖。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特朗普打算雙管其下:

  • 對外攻擊中國
  • 對內攻擊美國民衆

美國統治者的戰略,就是試圖從根本上說服美國人民,這種對他們生活水平的巨大沖擊實際上並非源於美國資本家的政策,而是源於中國。

美國統治者面臨的問題是,這次針對美國民衆的攻擊導致了社會爆炸,並令美國陷入自越戰以來最嚴重的政治危機。喬治·弗洛伊德遇害案引發的巨大抗議浪潮表明,美國可能會出現大規模抵制特朗普攻擊民衆的行爲,所以美國的抗議活動不僅會影響美國內政,也會影響美國經濟形勢。這阻礙了美國政治當權派試圖增強美國經濟實力,來對付中國的戰略。

爲什麼美國必須減緩中國經濟增速?

顯然,IMF所預測的有利於中國的國際經濟關係正進一步轉變,將極端不利於美國設定的反華政策。因此,美國將全面動員統治階級,試圖阻止國際力量關係向有利於中國轉變。但美國實現這一目標的策略嚴重受阻於受到一個事實,即美國經濟在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後出現巨大衰退不可避免——美國既沒有意識形態,也沒有切實可行的經濟機制來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因此,國際上唯一的疑問是,中國經濟表現將超過美國多少?

由於美國無力阻止自身陷入經濟衰退,美國統治者要想阻止其與中國的力量關係拉大,唯一的辦法就是試圖減緩中國經濟增速。因此,美國在新冠疫情危機期間的災難性表現,決定了它必須從戰略上瘋狂地編造謊言攻擊,試圖減緩中國經濟發展增速,而中國自身則必須就下一段的經濟發展未雨綢繆。從戰略上來說,美國將從外部經濟和內政這兩方面同時對付中國:

美國將對中國外部經濟進行攻擊——但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那樣,這將導致世界社會力量發生新轉變。

同時,美國必須試圖在中國國內製造壓力,阻止中國利用其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如果美國的計劃最終成功,那麼作爲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美國在與中國的鬥爭中可能會取得勝利;如果中國仍堅定走自己的發展道路,那麼奉行資本主義的美國就不可能贏得與中國的鬥爭。當然,美國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推翻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推翻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的領導——儘管美國當權派也不認爲他們在短期內能達到目的,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由習近平領導的情況下。

荀建國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荀建國_NN737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