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西利

來源:鋅財經(ID:xincaijing)

原標題:貝殼找房敲鐘:越虧損,越擴張,紐交所成其止血貼

今天,貝殼找房奔赴美國敲鐘,這隻承載着鏈家、德佑、貝殼三家公司夢想的“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即將於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股票代碼爲BEKE。

貝殼找房是一個包含二手房、新房、租賃、家裝等內容,定位於技術驅動的品質居住服務平臺,旗下擁有鏈家,另有加盟品牌德佑,三者共同形成貝殼(鏈家)產業鏈。

面對連續數年虧損,行業困境加深,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多重圍攻,貝殼艱難地完成了IPO,成功上市,可上市就會讓貝殼往後的路一帆風順嗎?

房子不好找,虧損止不住

貝殼找房起於鏈家,通過轉型升級後,打造出了線上+線下模式的房產交易和服務綜合平臺。得益於鏈家在房地產行業的多年耕耘,貝殼的三年不到時間裏,規模擴大數倍。

2017年至2020年Q2,貝殼的店鋪由起初的8030家擴張至42247家,代理人人數也從120214人發展到456047人。

規模的迅速擴張,使得貝殼的業務規模也越來越大,財報顯示,貝殼找房的GTV(交易總額)在2017年到2019年分別爲10144億元、11531億元、21277億元,呈不斷上漲的趨勢。

然而營收的增加所帶來的卻是連續三年時間的虧損,財報中2017年到2019年,貝殼營收分別爲255億元、286億元、460億元,這個數值在2020Q1有所減少,爲71億元。

2017年到2019年貝殼虧損額分別爲,5.38億元、4.28億元、21.80億元。2020年Q1更是單季度產生了12.31億的虧損。

對於營收增加,卻仍然保持鉅額虧損,貝殼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貝殼虧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行政和一般開支佔據較大比例。並且公司基於對人才的保留和吸引,一直給予銷售人員和相關代理人豐富的報酬。

但貝殼也絲毫沒有因爲虧損而退縮,反而在招股書中透露未來還會繼續產生大量成本和指出以進一步擴張貝殼的業務,預計未來將更難以盈利,並且由於貝殼的成本以及上市公司相關的成本增加,還將產生更多費用,虧損或進一步擴大。

極速擴張的貝殼無法降下獲客成本,輿論對於貝殼的不信任則加重了貝殼的獲客壓力——負面事件會降低貝殼的淨推薦值,進一步提高獲客壓力和成本。

今年8月份,浙江電視臺報道稱,謝先生是鐵路員工,其通過鏈家中介購買一套房產時,本想使用公積金自核貸款,但鏈家不同意,推薦其使用商業貸款,合計利息需要多支付40萬。

鏈家對此回應稱,杭州大多數銀行不接受含有鐵路公積金的公積金組合貸,且商貸是謝先生夫婦在權衡之後做出的選擇。謝先生認爲中介連基本的貸款方式都不清楚,就引導客戶進行商貸。

在更早之前,2019年年底,湖南都市頻道《百姓說法》欄目還曾曝光長沙德佑加盟公司法人攜2000餘萬元購房款失聯的事件。

諸多負面新聞讓部分消費者難以信任,燒錢換未來的模式也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大批投資者認爲貝殼的盈利狀況和未來發展趨勢無法支撐企業繼續向前走。

上市爲求籌資補血,更爲解決對賭條約

如此大規模的燒錢,需要有大量的資金來支撐,貝殼本身營收並不足以支撐每年數十億的虧損,那麼便只能對外籌資。

在貝殼未脫離鏈家前,其進行了A輪至C輪的戰略融資,在脫離鏈家獨立出“貝殼找房”後,又進行了D輪、D+輪融資,數輪融資後,貝殼找房共計融資總額約380億元。

外圍的輪番輸血並沒有讓虧損縮窄,而是愈演愈烈。在本次貝殼上市的招股書中顯示,貝殼找房發行價將定於17美元到19美元之間,預計募集資金總額約18.41億美元到21.19億美元,這也意味着上市後貝殼將再獲一筆龐大的資金。

可推動貝殼匆忙上市的或者不僅僅是“輸血”的需求,還有曾經盛傳的對賭協議。

在2016年鏈家完成B輪融資時,市場曾傳出消息稱,鏈家董事長左暉同投資方簽訂過對賭協議,協議中承諾鏈家必須在5年內完成IPO,否則投資人有權在該情形發生後的任何時間要求回購。回購價格爲投資人的融資金額+每年8%的利息。

在本次上市招股書中貝殼也證實了對賭協議的存在,但IPO時間從此前約定的2021年更新爲2023年12月28日。雖然期限延長了,但對賭條約中要求IPO的條件並未發生變化,貝殼上市仍然是必須完成的任務。

所以外界推測對賭條約的限制,讓貝殼更急於衝刺IPO。

同行高舉反“殼”大旗

“打開求職軟件,十個樂有家,九個鏈家,五個貝殼,三個德佑。”在網上一直流傳着的一句話,反映了房地產中介行業的現狀——高底薪,高提成,免經驗,看似能輕鬆賺高薪,但實際上房地產中介並不是個輕鬆的行當。

左暉從十年前就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從鏈家衍生出了貝殼。現如今,他也說自己做的並不是中介公司,而是互聯網公司。

“一年了,毛都沒改變!”在2016年年底,時任鏈家研究院院長的楊現領博士曾感概。他認爲,資本進入並沒有讓房地產交易行業得到改變,不論是成本結構亦或是效率。

在楊現領博士上述言論的又4年之後,房地產交易行業終於有了變化,只不過是入駐者數量多了,生意更難做了,名聲更差了,如今的貝殼更是站在風口浪尖。

一面是輿論壓力,一面是入局者不斷增加。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也踏足其中,貝殼雖有騰訊作爲股東進行支持,但市場地位仍受威脅。

尤其是,近年來關於貝殼壟斷的爭議從未停息。自2017年11月有媒體報道稱有消費者起訴鏈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之後,區域性“反殼”數度出現。

2019年時,58集團聯合我愛我家、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等,成立“反殼聯盟”。同年9月,金華百家房地產中介機構代表簽署《反殼聯盟條約》,530家門店喊出:反對壟斷,抵制不良競爭。

貝殼的上市或許能使其成功回血,並在這個關鍵節點與其他企業拉開一段差距,可單憑資本的力量,貝殼還能狂奔多久?

行業從爭地盤轉變爲爭流量,而貝殼目前一家獨大的地位是否真得穩如泰山?畢竟,其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入局的巨頭,還有因其負面消息纏身而退卻的用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