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政治制度和政治決策在一定時期會反應不同的社會政治訴求,任何制度的建立都是需要一定的社會基礎。

宋朝是一個政治開放的朝代,宋太祖早在建國時期就定下“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政治制度,而實現“共治”的途徑就不得不提到轉對制度。轉對制度也被稱作次對,輪對,是宋代重要的奏對制度,在不同時期有着不同的影響和作用。一轉對制度的前世今生

1. 唐代的轉對制度是一個附屬政策

轉對制度最初是在唐代遭遇安史之亂後產生的,戰爭帶來的最直觀的危害就是破壞政治的演變,打破原有制度的發展。轉對制度最初是唐肅宗爲了方便處理政事,臨時性召見宰臣議論政事,場所也僅僅是一個偏殿。

可這種模式對於戰亂後政府體制運行來說減少了不必要的程序,更加的具有實用效果,所以到了德宗執政之時,就成爲了不可替代的重要決策中心,替代了原有決策機構的位置。

延英殿聽政隨着越發的重要,皇帝也必然更加重視它的功能,這也就促進由原本的宰相議事逐步走向了更大範圍,涵蓋官員更爲廣泛的層面。爲了方便了皇帝決策,協調政治平衡,延英殿聽政就需要及時的做出改變。《舊唐書》卷一三《德宗下》就記載:貞元七年,德宗下詔,“每御延英,令諸司官長二人奏本司事”,不久“又敕常參官,每一日二人引對,訪以政事,謂之巡對。”

這也就標誌着轉對制度開始有了真正的雛形,自此,轉對制度開始逐漸發展起來,直到宋代開始到達頂峯。

2.宋代轉對制度是皇帝和士大夫們的利益平衡點

在經歷了五代戰亂之後,原有的門閥士族都開始走向衰落,原有的政治格局被打破,這也就推動了宋代中央集權的有效建立,皇權提升,中央的地位得到穩固,宋太祖在解決了朝中武將的軍事權力後,面對的是足夠實力的政治集團幫助他穩固統治。

宋太祖

士人集團在原有政治格局改變的情況下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多新的理念得到了發展,諸如“政道”,“治道”,“君道”等諸多政治理念越發的受到重視,加上士大夫羣體對於參政的需求更高,宋太祖提出的“共治”就成爲普遍的政治理念。

宋朝建國是在戰後的廢墟上建立的,對於新生政權,若是通過轉對制度來擴大君王勤政,政治清明,會很快提高政權的穩定性。因此在《宋會要輯稿》就有記載:“建隆三年,太祖下詔曰: 今後每遇內殿起居,應在朝文班朝臣及翰林學士等以次轉對,即須指陳時政闕失,明舉朝廷急務。或有刑獄冤濫、百姓疾苦,並聽採訪以聞。……如有事幹要切,即許非時上章,不必須候輪次。”

君王通過轉對獲得皇權的權威,確立自己的地位,而士大夫們利用轉對實現自己的抱負,並以此實現和君王“共治”的局面。正是基於此,歷代宋朝君王每逢登基之時,都會下詔提倡轉對制度,以此來穩固自己明君形象,而對於士大夫而言,轉對制度是實現自己志向和實現升官的重要途徑。

轉對制度在宋代的發展和作用

1.轉對制度是君臣“共治”的橋樑

對於轉對制度,宋代官員轉對也是有範圍的,在太祖時期,參與轉對的主要是翰林學士以及文班常參官,到了元豐時期,就要求四品以上要職官員參與轉對。

在這期間,參與官員的範圍擴大,證明了文官羣體要求“共治”的政治訴求,“以天下爲己任”也是宋代政治文化中的重要觀念,這對宋代士人羣體的多方面思想行爲影響自然是多樣化的,而這其中,最爲直觀的展現就是士大夫在這一時期,參與政治的熱情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任其職盡其責”也就成爲了必然。

轉對制度中,官員們將自己任職範圍內一段時期的弊端進行詳盡的剖析,從而指出政治中不合理而需要改進的地方,並向上級進行彙報。在《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七中記載范仲淹對於轉對制度看法是“詔百官轉對”意味着“吾君盡心以虛受天下之言也,亦天下君子盡心以助成指事而陳之。縱涉繆妄,亦未嘗加罪,何用此紛紛也?”

由於政治訴求的提升,皇帝面對大臣們的政治訴求時,就不得不會考慮轉對的頻率和數量。建隆時期,官員轉對的數量是每次與對者爲兩人,而到了建隆三年三月,官員的轉對需求就得到了提升《文獻通考》中記載“詔內殿起居日令百官以次轉對 ,限三人爲定”。

而到了英宗治平年間,轉對人數再次提高增加至四人,同樣,轉對的時間也得到了明確的規定爲“六參日”,也就是每五天一次,三十天六次。此種制度的更改,貫徹了士人蔘政,參與大宋政治建設的局面,大宋皇室自此與天下士人成爲一條陣線上的同盟,將士大夫牢牢綁在大宋這條大船上。

2.轉對制度的成敗都源於“人治”

不可否認,轉對制度下,君臣共治成爲定製,士大夫們的政治訴求得到滿足,皇帝的地位得以穩固,並且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宋代以前混亂的政治局面,使百姓生活得到了進步,是宋代無論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都走向了繁榮。但是轉對制度最根本的缺點造成其自身僅僅是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

轉對制度能否有效實施,最爲根本是在於皇帝,從建隆開始,歷代皇帝都推行轉對制度,可轉對制度的時間最長也只達到一年半,神宗之後的哲宗、徽宗時期,轉對制度雖然仍被堅持執行,可其內涵已經改變,淪爲點綴政通人和的政治花瓶。

同樣的轉對制度也會受到權臣奸臣的利用輪流奏對都要求與對官極言時政之得失 ,這對當政大臣產生不利的政治影響,因此也必然會利用權力影響轉對制度的正常行使。結語

轉對制度是宋代政治結構中的重要一環,貫穿着宋代政治體制和官制,轉對制度以其特有的“共議”得到了皇帝和士大夫的一致支持,成爲了維持朝堂穩定,君臣相佐的橋樑。

在轉對制度的初期的確做到了促進政治發展實現大治的作用,可更多的,轉對制度只是滿足統治階級的利益,一旦皇帝或是官員懷有異心,都不能很好的發揮轉對制度的作用,這也就導致轉對制度在後期只能成爲一個花瓶,而無實際作用。參考文獻

1.《舊唐書》

2.《宋會要輯稿》

3.《續資治通鑑長編》

4.《文獻通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