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七五”普法工作開展以來,興寧市人民檢察院嚴格按照興寧市“七五”普法規劃要求,認真貫徹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加大普法工作力度,爲推進法治興寧建設貢獻檢察智慧和檢察力量。

強化組織部署,構建“一盤棋”普法格局

成立“七五”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誰執法誰普法”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定期召開普法工作會議,研究部署改進措施,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辦案部門各盡其責的普法工作格局。結合檢察普法特色,制訂科學、周密的普法工作計劃,有的放矢地做好各項法治宣傳教育和以案釋法工作,並將落實情況納入院領導述職報告和檢察官年度考評、績效考覈的重要內容,增強普法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推動普法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

建立黨組中心組學法和檢察干警集體學法制度,結合院情抓好檢察機關自身普法工作,先後組織《憲法》《刑事訴訟法》《人民檢察院組織法》《民法典》等專題講座、學法考試、業務競賽等,加強檢察干警學法用法能力建設,提升用法、普法能力和水平。

立足檢察職能,在依法履職中普法

立足司法辦案普法

根據案件辦理流程,抓住關鍵環節“訂單式”釋法。落實案件訴前環節基本釋法要求,及時告知相關訴訟參與人案件辦理法定程序、辦理期限等有關事項,寄送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聽取意見書。注重庭中辦案釋法,針對性地挑選有代表性的不同案件選擇案發地羣衆代表、國家工作人員等觀摩庭審,通過歸納事實、闡述法理、分析根源等方式釋法,確保“辦理一案、教育一片”。

對判後仍有監督需求的,推動案件承辦部門與控申部門聯合接訪,積極運用公開聽證、律師作爲第三方參與化解等舉措,提升檢察官辦案釋法效果。如針對判決未得到執行揚言進京上省信訪的申訴人馬某,專門多次約訪馬某,向其釋法說理,耐心細緻勸解,並依法爲其申請國家司法救助,既化解了潛在的上訪羣體風險,又提高了其法律意識,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

建立針對社區服刑人員的入矯宣告制度,檢察官現場爲社區服刑人員上法治警示教育課,增強社區服刑人員的自律意識和服刑意識。

立足社會治理普法

在將心比心做好羣衆信訪件件有回覆工作中,堅持把釋法說理、矛盾化解放在首位,有針對性地宣講法律,引導當事人依法按程序表達訴求,自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權益。“七五”普法以來,共辦理羣衆信訪665件,其中檢察長下沉一線親自接訪108批124人。

在公開聽證工作中,堅持“能聽盡聽”“依法、全面、及時、規範”的原則,依據制定的《公開聽證實施細則》,認真篩選對社會影響較大、爭議較大、有法治宣傳價值的案件,將化解社會矛盾與加強法治宣傳、推進社會治理有機結合。

發揮檢察建議在普法中的積極作用,針對執法辦案中發現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制發檢察建議,推動完善社會管理風險漏洞和制度缺陷的同時,通過公告送達檢察建議,面對面釋法說理,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效果。

立足檢察專題普法

爲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採取開闢“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宣傳郵路”、在全市20個鎮街設置掃黑除惡宣傳專欄、對在押人員開展集中宣傳教育、舉辦送法下鄉文藝匯演等方式進行全方位宣傳,爲專項鬥爭奠定堅實的羣衆基礎。

爲使公益訴訟深入人心,通過擺攤設點集中宣傳,安排分管副檢察長在興寧市政府全體(擴大)會議上專題講授公益訴訟制度、典型案例宣傳等方式,爲公益訴訟工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如辦理的梅州市檢察機關首例公益訴訟案件,廣東省檢察院陽光檢務網、梅州電視臺、梅州日報等媒體給予持續報道,引起社會強烈反響,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

問需特殊羣體,開展量身定製普法

聚焦未成年人,精準普法

堅持“沒完沒了”抓好“一號檢察建議”監督落實。持續深化“法治進校園”和“一鎮一檢察官”法治宣傳活動,正副檢察長均擔任法治副校長,到40餘所中小學校開展法治宣講,2019年以來受教育人數達近萬人次。

積極參與“七彩假期”志願服務項目,與團市委、市民政局聯合舉辦“攜手戰疫·溫暖童心”主題志願活動,走進留守兒童佔比超90%的羅崗鎮官莊小學開展線上線下檢察開放日活動,有效增強留守兒童、困境兒童的法治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聯合市婦聯、教育局開設“家長課堂”,聯合市教育局組織德育座談會、研討會等,提升家長的法律意識,引導學校將法治內容穿插到日常教學中。

聚焦民營企業,按需普法

堅持依法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並重。採取普法講座、法律諮詢、以案釋法、邀請參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開展“檢察官進企業”活動等方式加強法治宣傳,促進企業經營管理者和職工守法經營、依法維權,完善內部監督制約和管理機制,提高經營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通過召開“發揮檢察職能,服務企業發展”座談會,深入企業走訪、調研等方式,瞭解企業需求,提供精準法律服務。特別是疫情期間,主動走訪民營企業,詳細講解“四大檢察”職能以及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相關法律法規,瞭解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以及法治需求,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聚焦代表委員,廣泛普法

建立代表委員常態化聯絡機制,將代表委員聯絡工作與法治宣傳主題活動有機結合。班子成員、部門負責人、員額檢察官“一對一”精準對接聯繫70名在興梅州市人大代表,分片區深入20個鎮街走訪300多名廣東省、興寧市人大代表,彙報檢察工作情況,提供法律服務,徵集法治需求,並在憲法宣傳週期間,由班子成員向代表們宣講憲法修正案,贈送最新修正版憲法。

常態化舉辦檢察開放日活動,邀請代表委員及社會各界人士,走進檢察機關,直觀感受檢察機關,增進對檢察制度、檢察工作及特定領域法律法規的瞭解。積極主動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加重要案件庭審、案件公開審查、公開聽證會等檢務活動,普及相關法律知識。

創新普法方式,提升普法工作實效

鞏固完善傳統宣傳方式

結合檢察宣傳月、宣傳週等活動,在全國“兩會”、婦女節、國際禁毒日、全國憲法日等重要普法時間節點,深入社區、鄉鎮,走上大街小巷,開展戶外法治宣傳。通過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典型案例釋法說理、現場法律諮詢等方式,提升羣衆法律素質。如“6·5”世界環保日,與市環保局聯合到龍田鎮宣傳環保工作,發動廣大羣衆積極參與公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共同呵護碧水藍天。

精心打造線上普法平臺

爲不斷提高普法宣傳趣味性,擴大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覆蓋面,在“興寧市未檢”公衆號上開設音頻普法欄目“「未」來說”,疫情期間,還在“雲端”寄出“成長,請帶上這封信”,多渠道發佈法治副校長雲課堂《 讓“法律口罩”,守護少年的你》,確保未成年人保護不斷線。2018年以來,線上發佈的檢察信息被省級以上媒體採用35餘條,多次進入廣東檢察“互聯網+檢察指數”排行榜前列。

下一步工作計劃

今後,市檢察院將以此次履職報告評議爲契機,堅決貫徹“誰執法誰普法”要求,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羣衆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全面落實普法主體責任,積極延伸法律監督職能,努力提升普法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讓法律深入人民羣衆,讓法治植根百姓心田,爲建設法治興寧不懈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