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事實,《乘風破浪的姐姐》高開低走。

高開,是它刷新了中國綜藝的認知,找了一幫年齡30+的女性參加女團選秀。

上線兩個月,就已經成爲2020年最具現象級綜藝。

低走,是它漸漸背離了「打造30+女團」的初衷。

與「女性三十而勵」的口號背道而馳。

我本以爲,能通過《浪姐》,看到中年女性獨一無二的個性風采。

如今卻失望地發現,姐姐們已經被改造得面目全非。

百度指數顯示,《浪姐》自開播以來的討論度,每況愈下。

最新一期的熱度,甚至不足開播時一半。

顯然,《浪姐》的這團火,已經快被撲滅了。

爲什麼《乘風破浪的姐姐》,越來越看不下去?

是因爲《浪姐》給我們精心編織了一場,無懼年齡的美夢。

我們本以爲,女性即使年紀大了,仍然可以像鍾麗緹、伊能靜她們一樣美麗自信。

然而,隨着節目的播出,我們卻沒有看到成熟女性,在職場、生活和婚姻中的獨立自強。

反而看到了,她們在競爭的壓力下,不斷將自己打扮得年輕可愛,去討好500朵更年輕的浪花。

此時,我們才終於發現:

姐姐們的美麗自信,終究還是逃不過世俗與偏見。

比比誰更美貌,比比誰更顯年輕。

沒錯,看完浪姐後,我們更害怕30歲了。

隨着賽制的深入,《浪姐》的劇本味越來越濃。

甚至不惜假唱剪輯,欺騙觀衆。

第七期節目播出後,#乘風破浪的姐姐假唱#以不可阻擋之勢登上熱搜。

底下罵聲一片。

開場《無價之姐》的表演中,四位姐姐的嘴形,與歌聲明顯有延遲。

《彩虹節拍》組衆人與觀衆互動時,明明沒有人張嘴唱,歌聲依然在進行。

一石激起千層浪,網友化身福爾摩斯,開始深扒節目。

事實上,除了第一期「全開麥」,其餘公演都有「假唱」。

第一次公演的大碗寬面組,你會很明顯發現歌聲和嘴型對不上。

還有張雨綺跳到後半段,體力已經明顯不支,但氣息卻始終平穩。

到了第二次公演,張雨綺在唱《管他什麼音樂》時,好幾次把話筒過分偏離嘴巴。

正常來說,現場收音會很困難。

結果呢?我們聽到的歌聲,卻依然清晰。

假唱就算了,甚至還有「假跳」。

第一次公演中,黃齡左邊的耳環,一會兒是圓圈形狀,一會兒是長鍊形狀。

顯然,節目組是將彩排畫面,與公演畫面剪輯在了一起。

完成了這次所謂的現場表演。

後來有網友爆料,其實姐姐們在公演現場,都是真唱。

但節目組卻在某些畫面,假借彩排鏡頭填補。

或者用錄音室版本,替代現場音軌。

在我看來,此番操作,實在多此一舉。

網友們看《浪姐》的初衷,是奔着「人」去的,而非「唱跳有多完美」。

否則,大家爲何不去看專業的女團選秀節目。

但如此一來,不僅讓觀衆們的信任,瞬間崩塌。

還讓姐姐們的努力,變得廉價。

《浪姐》爲什麼吸引人?

不就是因爲,姐姐們願意拋棄過往名利,去挑戰陌生的領域嗎。

比如原本排斥跳舞的寧靜,爲了不拖累隊友,熬夜排練。

48歲的她,累到要喫速效救心丸。

這種跳出舒適圈,爆發出的自信與堅韌,纔是觀衆想看到女性特質。

至於公演好壞,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然而在節目組的精心編排下,姐姐們「完美的表演」,卻顯得格外刺眼。

你看,《浪姐》口口聲聲說,要重新定義女性的30歲。

可到頭來,對女性偏見最大的人,卻是節目組自己。

姐姐們必須成功,必須完美。

如果不完美怎麼辦?

那就弄虛作假,裝成完美。

我之所以追《浪姐》,是因爲那段直擊人心的宣傳文案:

三十而勵

在時光的洗煉,時代的鏗鏘中

我們不斷更新對世界、對生命提問的能力

三十而立

我們從每一寓言裏,辨認自己

也認識他人的內心,他人的真理

三十而驪

驪色駿馬,飛雲踏海

我們關心成功,也關心失敗;更關心每個人要面對的那座山

可追到了第八期,我什麼也沒看到。

作爲一檔女團選秀,它不合格。

節目組「30+女性破齡成團」的口號,早就被他們拋之腦後。

第一期節目中,當杜華還在用傳統的女團標準,去評判姐姐們時。

我們憤怒、鄙夷。

屏幕右上角的「僅代表杜華女士個人女團標準」,還讓我以爲節目組和自己是一條心。

結果,是我想錯了。

極具民族特色的阿朵,淘汰。

獨一無二的賽博姐姐朱靖汐,淘汰。

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這根本不是什麼「重新定義女團」。

她們只不過在迎合女團。

姐姐們跳着千篇一律的韓流女團舞,唱着Rap,穿着二次元服裝學習宅舞。

她們不是做自己,而是用新潮的方式,討好年輕人。

第三次公演選人環節,當孟佳被迫選擇慢歌《花樣年華》時。

全場無一人有勇氣進她的隊伍,大家無一例外都在追逐勁歌熱舞。

她們終究還是陷入了規則的俗套中,開始向年輕人的審美投降。

早在第一期節目開播後,央視六套的《今日影評》,就曾提前預言:

這個節目並不是真正爲姐姐們量身定做的,對於姐姐們人設的挖掘和展現,也較爲狹隘;它實際上是讓姐姐去適應標準,而不是讓她們自己制定標準。

是的,它不是在創造,而是簡單的複製。

可以想象,《浪姐》最終誕生的,不是個性十足的30+女團。

只是年齡更大一點的「火箭少女」。

而作爲一檔成熟女性的勵志節目,它更不合格。

這裏的每一位30歲姐姐,雖然不再擁有年齡紅利。

卻仍然擁有,大多數人不曾獲得的經驗、地位和故事。

她們對生活、婚姻和職場的感悟,是無價之寶。

可節目並沒有把這份「無價之寶」,展開探討。

姐姐們一見面,彼此誇着對方「瘦了」、「年輕了」。

她們可以坦然應對八卦,卻無法容忍年齡的埋汰。

海陸一句:「上了年紀是嗎?」

全場聲音戛然而止,似乎她觸碰到最敏感的禁忌。

寧靜望着全場的美貌女性,揚言要打造一個「男人看見就想娶」的女團。

姐姐們看見火鍋,更是擔驚受怕。

只爲保持身材。

你看,世俗的固有印象,仍然沒有在姐姐們的身上被打破。

我試想過,如果30位姐姐,揚着素顏的臉自信出場,那一定是中生代女性最美的模樣。

可鏡頭前的她們,永遠頂着最精緻的妝容,再配上芒果臺開到最大的美顏濾鏡。

節目組時時刻刻都在釋放一個信號:

自信的30歲,是靠不走樣的身材,和少女般的皮膚撐起來的。

今天,我們再回看當初文案中,對30+女性的思考。

都變成了一句句空話。

難怪有位知乎網友會說:

我依然愛姐姐們,但我喜歡不起來這個節目了。

我不喜歡這個節目的原因,是它讓女性更害怕30歲。

還記得姐姐們剛上節目時的言行舉止嗎?

寧靜桀驁的像一隻孤鷹,毫不客氣地懟節目組、懟杜華。

她一上來就拒絕成團,只想當女主角,是第一個搶隊長的人。

當其他姐姐失聲痛哭時,她卻在一旁吐槽「她們怎麼動不動就哭?」

永遠一副酷酷的模樣。

那個時候,自信的寧靜,讓女性不再畏懼年齡,甚至期待30歲的自己。

因爲那是歲月沉澱後,所散發的成熟魅力。

不曾想,此後《浪姐》,硬生生戳破了這層假象。

它將真實的生活,血淋淋展現在我們面前:

30+的女性,遠沒有我們想象的豁達自在,她們依然身不由己。

阿朵的淘汰,將比賽的殘酷擺在她面前。

寧靜卸下了堅強的外衣。

她在鏡頭面前不斷抹眼淚,脆弱到張雨綺在一旁不斷哄她。

在殘酷的規則下,寧靜爲了勝利,願意讓出C位,願意表演觀衆喜歡的勁歌熱舞。

儘管自己早就體力不支了。

網友把寧靜在節目中的表現,喚作「寧靜變形記」。

自信如寧靜,都在節目組的「馴服」下,向規則低頭。

不只有寧靜,萬茜也不再風輕雲淡。

爲了安全留下,她甚至開始賣力地,朝現場投票觀衆喊出「保送我好嗎」!

我本以爲,姐姐們會因爲年齡和資歷的增長,可以放開手腳應對一切障礙。

但她們並沒有。

就像我們30歲以後,會因爲柴米油鹽和孩子的家庭重擔,變得束手束腳一樣。

她們也會身不由己,也會和我們一樣,變成那頭戴着腳鐐跳舞的大象。

這種落差,讓我變得焦慮和無力。

如今,《浪姐》的賽制已經接近尾聲。

相信決賽成團的那一天,它仍然會包攬最多的熱搜。

但我不希望,關於30歲女性的討論,只是曇花一現。

我期待,有一天可以看到真正的《乘風破浪的姐姐》。

她們可以在舞臺上,盡情釋放自己的魅力。

不用去迎合商業審美的規則。

不用去討好世俗偏見的眼光。

只有成熟女性的魅力,不再被定義。

姐姐們,才能迎來真正乘風破浪的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