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永嘉之乱,这其中时间跨度不过百余年左右,但是在这百余年的时间里,中原百姓却遭遇了大规模的杀戮。不过,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尽管这样的局势十分动乱,但是,魏晋的世家贵族却一直兴旺到隋唐时期,仿佛这些大规模的战乱和自己没什么关系,这其中原因何在?

1、 西汉和东汉的区别

虽然西汉和东汉被统称为汉朝,但是,西汉和东汉却的的确确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王朝。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汉朝廷对地方的豪强深恨不已。因此,汉武帝在位时期,曾针对豪强进行全方位打压,皇帝做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不过

到了东汉时期,东汉朝廷迫于当时的局势,无法继续执行西汉时候的政策,因此东汉奉行天子和豪强共治天下的政策。而这个政策,也导致了地方上的权限进一步做大。不过好在主体上,东汉朝廷和地方豪强,大体上可以保持一定的共识,彼此可以用相安无事来形容。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在东汉全境爆发。随时而来的就是大规模的军阀混战。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缺乏这种有不少都是具备了豪强背景的军阀。袁绍,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豪强。并且,曹魏、蜀汉和吴国,这些政权得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豪强支持的背景。并且在这个情况下,之后的多个世纪,一个政权能否做到长治久安,很长时间需要考虑一下豪强的态度。

2、 西晋乱世

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去世以后,新的皇帝司马衷是一个白痴。此外,司马炎在世的时候,还册封了一群西晋宗室担任这就导致了天下不乱,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司马炎刚死不久,西晋的宗室就因为夺权而爆发了内乱,这场内乱,没危害到豪强,反倒是让寻常百姓变得民不聊生。从这个时候开始,直到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止。这其中经历了将近20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老百姓始终处于准备流离的状态。整个天下始终处于乱世。当时的天下十分的动乱。尤其是当时的北方。西晋朝廷在动乱冲击下一分为三:

江南士族表示支持司马家族,于是司马家族在江南苟延残喘,继续延续晋朝的统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晋。而最为动乱的则是北方。

北方在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频繁改朝换代。仅仅在北魏建立之前,北方地区,光是著名的政权,就先后出现了十五个,至于像冉魏那样的小政权,直接被忽略。频繁的改朝换代背后,意味着百姓的流离失所。不过即便这样,北方的汉人百姓还是得以坚持到了隋朝时期。

很多网民将功劳归功于冉闵。但其实冉闵本身就是被胡人杀死的。

并且冉闵死后,胡人不断入主中原,更何况,冉闵的政权地盘不过巴掌大小,存续时间不过十年左右,认为冉闵这个失败者会让胡人感到恐吓,其实不过是当代人的一厢情愿。其实,真正帮助汉人度过危机的,是坞堡的坞主们。

3、 坞堡与坞主

其实,所谓的坞堡,是地方豪强所搞出来的杰作。在当时的中国处于乱世,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论是朝廷的官兵还是山贼土匪,在本质上并没有任何的不同。其实换句话说:当时也不存在所谓的朝廷。当时的北方改朝换代十分的频繁,可能今天的朝廷就成了明天的乱臣贼子。兵匪一家,他们到处抢掠,杀人越货,将北方变成了一座地狱。不过,屋主的存在,改变了这一切。坞主往往是村子里有头有脸的富人。算是那个时代的精英阶层。其实说句客观的话:自古以来,决定历史走向的其实就是这些精英阶层。

在古代所谓的人心,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里面提到的民心,其实都是指的是精英阶层的态度。因为精英阶层有钱,而且有见识、有能力,所以,精英阶层支持下的政权,才能够得到有效运转,相反,如果得不到精英阶层的认可,这个朝廷多半也是要凉凉。

典型的例子是明朝末年。李自成由于始终没得到精英阶层的认同和支持,最终导致大顺朝的败亡。而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垮台,其实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并不是骗局,不过很多人理解错了,把一无所有的草根的主张和态度,理解成了民心。

坞主们见天下大乱,于是利用自己的威望,并且出动资金,动员村子里的穷人,在村子里修建碉堡,村子里的人在坞堡里面生产、劳作,并且,一旦坞堡遭到外敌入侵,坞堡里面的壮丁就要利用坞堡的防御工事,和前来骚扰的势力进行斗争。并且,坞堡和北方朝廷的关系也是比较微妙的:坞堡的主人表示:坞堡的百姓只希望安居乐业,对于谁当皇帝不感兴趣,但是,也愿意为坞堡所在地的政权缴纳赋税。而对于北方的这些政权来说,如果能够不通过武力征服的手段,就让对方主动缴纳赋税的话。这种情况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因此,尽管北方不断的改朝换代,但是坞堡却得以长期存在。并且,由于坞堡的保护,汉人的主流这才得以幸免于战火。其实,如果从世界历史的角度上来说,坞堡模式其实是一种主流现象。因为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整个欧洲都处于类似中国的永嘉之乱状态。诸侯之间不断混战,而封建主大量修建城堡,防止外敌入侵。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文艺复兴时期。

结语:

精英阶层的质量以及担当,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其实可想而知,在魏晋南北朝那样的乱世,如果北方的精英阶层不是利用大量的坞堡来保障百姓的安全和生产的话,北方的汉人很可能在战乱中悉数丧生。只可惜,这段历史了解的人不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