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旭 韓鵬)“HIT”是打擊的英文,而在臨牀醫學領域裏,HIT卻代表着一類非常兇險的疾病——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前不久哈醫大一院血管外科就來了這麼一位患者,同時還患有胰腺炎、下肢動脈栓塞、HIT,此外,他還是一位熊貓血患者。

付大爺今年66歲,不久前,因爲胰腺炎在當地住院治療,胰腺炎略有好轉後,突發左下肢動脈血栓,疼痛、發涼、麻木逐漸發展到快要截肢的地步,當地醫院緊急行動脈切開取栓手術,手術將血栓取出來了,腿也熱乎了,但是僅僅過去3個小時,付大爺的血化驗顯示,血小板數量下降到30,正常人是100-300。患者開始出現皮下瘀斑。

因爲血小板減少發病率很低,一旦出現十分兇險。付大爺轉院到哈醫大一院急診後,化驗顯示血小板降到8,幾乎爲零,在緊急輸血小板後,才上升到24;更加不幸的是,付大爺的左下肢再次出現發涼、麻木、疼痛症狀,逐漸發展到感覺減退、運動受限。

下肢cta顯示左下肢動脈被完全堵死

面對刻不容緩的病情,院內組織相關科室會診後,診斷爲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患者立即轉入血管外科劉冰主任團隊繼續治療。由於付大爺剛做完手術,刀口還未癒合,遠端肢體已經麻痹,面臨截肢困境,患者又患有胰腺炎,還是熊貓血型,手術備血需要提前準備,給治療增添了新的困難。基於以上的分析,劉冰教授決定儘快行手術治療。

劉冰教授克服了血小板低,血液高凝,二次手術切口、肥胖等諸多因素爲患者手術。術中,劉冰教授沒用一滴肝素,打破了動脈手術必須使用肝素抗凝的禁忌,並嚴格控制出血量,在沒有輸血的情況下,經過3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患者安全、平穩下臺。術後,患者左下肢的溫度、感覺、活動都恢復了。一週後,付大爺血小板也恢復正常了;左腿感覺、活動也越來越好,已經開始下牀行走、功能鍛鍊了。已經2周沒喫飯的付大爺,開始逐漸恢復飲食了。

HIT爲什麼兇險呢?劉冰教授表示,“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爲,這類人對肝素過敏,而過敏的結果導致肝素破壞了血小板;不僅減少了血小板,同時由於其自身免疫反應,肝素和血小板形成了免疫複合物,總結起來就是該凝血的地方不凝,該流通的地方卻堵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