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突然莫名其妙的淹死了,而且沒留下任何子嗣,於是決定讓自己的親弟弟朱由檢繼位登基,這也就是後來的崇禎帝,當時的崇禎帝朱由檢只有17歲,便成了大明朝的至尊,這對於年齡尚輕的朱由檢而來,是挑戰也是機遇,但是他登基之後,天下江山發生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

從崇禎第一年開始,就各種災害接踵而至,比如元年全陝西天突然赤如血,第五年發生大饑荒,第六年發大洪水,第七年又有大蝗災、大饑荒,第八年河南又開始大旱災、第九年水澇天災樣樣齊全,第十年稻穀全死,顆粒無收,第十一年夏天蝗災再次來襲,史料記載:“飛蝗蔽天。”

據相關學者研究,當時明朝遭遇了"小冰河時期",全球氣候都大變樣,導致天災不斷。

崇禎帝面對這些天災,依然十分努力勤奮地去挽救,但是無力迴天,最終大明王朝還是滅亡了。

那麼假如讓我們穿越回到明朝,回到明朝末年,甚至可以穿越到崇禎體內,咱們能否真正地挽救明朝呢?

因爲天災人禍,所以導致全國各地都有農民起義,崇禎前前後後用楊鶴、曹文詔、陳奇瑜等能人鎮壓農民起義,但是效果都不怎麼理想,因爲缺錢缺糧的大明朝無法真正地解決農民問題,最終雖然讓洪承疇、孫傳庭出馬解決了大部分,卻因爲把洪承疇調往遼東,最後導致洪承疇卻投降了清軍,而孫傳庭也獨木難支而身死,假如是崇禎皇帝,面對這樣燎原之勢的農民起義軍,李自成、張獻忠實力逐漸膨脹,聲勢逐漸壯大,該怎麼辦?

除了農民起義軍之外,還有割據勢力清政權,特別是皇太極領導下的清政權,全國大部分精兵都折在那裏,而且因爲明廷的國庫一向很空虛,皇親貴胄大臣們又不願出錢出力來拯救國家,大部分明軍都是餓着肚子來爲國征戰的,導致很多明軍軍紀敗壞,甚至有營嘯、譁變的事情發生,這都讓明朝雪上加霜,也讓崇禎更加神經敏感,他對所有的皇親貴胄、朝中大小官員都失去了信任,加上東廠、錦衣衛等情報部門癱瘓、崇禎最終變得越來越獨斷專行,還糊里糊塗的殺了袁崇煥等好幾位實權大臣,也間接逼死了孫傳庭、孫承宗等忠心耿耿的大臣,最終明軍越來越不敵李自成和皇太極,這時候的崇禎帝才真正意識到明朝需要喘息之機,只能考慮議和。

崇禎帝終於開始準備和皇太極談論議和的事宜,卻不想盧象升冒死直諫反對議和,,當時盧象升是明朝剩下的僅有的幾位大將,崇禎帝再一次打消議和的念頭。

可惜命運不等人,盧象升戰死,洪承疇投敵,北方戰線全線崩潰,明朝崇禎只好再次撿起議和大旗,這不過這次他知道文武百官對議和的意見很大,所以準備偷偷進行,瞞着文武百官,派陳新甲出使遼東議和,誰料想最後還是走漏了風聲,這次議和計劃再次擱置。

假如穿越成崇禎皇帝,這時該怎麼辦呢?議和不行,清軍就要打過來,農民軍也要打過來了,只能想辦法遷都了,但是朝中那羣官員又嘰嘰歪歪,反對遷都,說這是"有辱國體",大明不能遷都,因爲羣臣阻擾,所以遷都的計劃也無法進行,崇禎帝只能無語凝捏。

到了最後的時刻,崇禎帝只能掙扎做最後的努力,他決定再次號召皇親貴胄和文武羣臣們捐款用來充當軍餉,來保衛明朝最後的尊嚴之地——北京城,哪知這些朝中官員講氣節時那叫一個大氣凜然,講貢獻的時候那叫一個推三阻四,誰也不願真的拿錢出來,有些人象徵性拿出幾百幾千兩銀子忽悠崇禎,還要裝的自己傾家蕩產一樣,崇禎帝明白了明朝已經病入膏肓,只能祈求上蒼髮生什麼奇蹟來拯救明朝了。

此時的崇禎帝只能頒佈了"罪己詔"檢討自己的過失,然後在李自成攻打北京城的時候,殺掉自己的恩愛嬪妃和心愛女兒,然後跑到煤山自殺。

因爲除此之外,崇禎帝已經沒有任何其他選擇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