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从不发烧的人属于什么体质?

这是网上一个热门问题,但是,显然,这是一个假命题,没有人会在长达30年时间内从不发烧。

有人可能不服,说:我就在几十年时间内从来没有发过烧。

但是,“我”的从来没有发过烧的证据是什么?

感觉。

也就是说,“不服”应该说“就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发过烧”。

然而,没有感到发烧,和没有发烧,并不是一回事。

在刚开始从事临床工作时,笔者会问:发烧吗?

很多就诊者回答:不烧。

继续问:测试的体温多少?

回答:没量过。

继续问:没测过你怎么知道不发烧:

回答:感觉,没觉得发烧。

发烧,就必然有感觉吗?

不然。

我们知道,人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不同,而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敏感性也不尽相同。

就发烧来说,有的人,体温稍微升高一点,就可能感觉非常不舒服,全身懒散,疼痛,头痛;

相反,另一些人,即使体温出现明显升高,也可能全无感觉。

续上问答:没测量怎么说不烧?测量一下吧。

结果,37.8℃。

烧吗?烧。

后来,笔者就不再问“发烧吗?”

而是改问:“试体温了吗?”

仍有很多就诊者直接回答:不烧。

什么是发烧?

按照目前的医学定义,发烧是指受致热源刺激,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下的体温升高。

然而,“体温升高”的标准是什么呢?

根据测量的部位和测量方法,有一系列“正常”体温。

然而,这些“正常”体温就是绝对正常吗?

并非。

所谓“正常体温”不过是根据对样本组“健康人”进行体温测试,然后经过统计学处理得出的平均值和范围区间,超出这个区间的体温被认为不正常。

但是,这个区间并不是绝对的,而是“敌中有我我中有敌”。

体温的个体化

况且,体温跟其他很多生理指标一样,不同人存在很大个体差异。

也就是说,每个人有自己个体化的“正常体温波动范围”,只有在一个连续的时间内每天进行标准化测量,并经过统计学处理才可能确定自己的“正常体温”范围。

用测量的体温与个体化体温范围进行比较才会大致确定是否发烧。

人类正在逐渐变“凉凉”?

近年来,坊间有一个说法被广泛传播,说几个世纪以来,甚至最近几十年以来,人类的体温正在普遍性降低,人类正走在逐渐“凉凉”的道路上。

有人甚至因此脑洞大开到:“人类不会不会由此变成冷血动物的可能”。

这是真的吗?

不管事情是不是真的,这至少是多项研究得出的一致性结论。

关键是,如何解读这种现象?

尽管科学家们给出了很多可能的解释。

但是,其中一种解释似乎更为合理的解释是,人类长期以来一直普遍处在慢性炎症,尤其是慢性感染性炎症状态之下。

这些慢性炎症并不具备传统急性炎症所认识到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的五大症状,多数并不为人类所感知,即没有症状。

而这些炎症本身却可以导致感染者处在轻度发烧状态下。

比如,肠道寄生虫感染,口腔特别是牙龈牙周慢性感染发炎,以及其他一些感染和炎症。

这些慢性炎症经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不适,实际上却可以存在轻度发烧。

在这种情况下,过去确定“正常体温”所使用的“健康人群”很大部分“健康人”可能并不真正健康,所获得“正常体温”数据很大部分其实来自一些慢性发烧者,因而普遍高出真正的正常体温。

随着生活水平,尤其是卫生状态的改善,人群中的慢性感染和炎症已经大幅度减少。这样,所采集到的体温数据自然就低于从前。

两相比较,就会让人产生“人类正在变凉凉”的认知。

即便如此,现在的“健康人”体内仍普遍存在慢性炎症,包括慢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炎症。

比如,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慢性炎症是包括心血管病,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以及很多其他慢性病的主要的发生机制(之一)。

也就是说,直到目前,人群中很大部分个体仍处在慢性轻度发烧之中。

因此,我们几乎可以明确说,“一个人30年从来没有发烧”是一个假命题,不存在这种人,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体质问题了。

看病,有时候比刑侦需要更严谨的逻辑,更精确的观察,更需要明察秋毫,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

其中,严密的体温检测或许就可以从中发现疾病的“马脚”。

长期感觉不到发烧的人更生大病?

这又是一个无厘头的说法。

如上所述,发烧是免疫系统对外来入侵者或体内“变节分子”识别和清除的保护性机制。

由于个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不同,针对内源或外源性致热源刺激产生的免疫反应的“强度”不同。

有些人的免疫系统“脾气火爆”,动辄大动干戈而发高烧;而另一些人免疫系统“习惯”于“四两拨千斤”,体温仅需轻微升高,不会带来任何不适就解决问题,以至于完全感觉不到发烧。

如果一个人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健康,却从来没有发生过有明显不适的发烧,实际上说明这个人的免疫系统更“强大”和“成熟”,因而,不但不会更容易生大病,反而应该更健康。

#百里挑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