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祕:復市後的新發地,如何實現交易全程可追溯?)

新京報訊(記者 姜慧梓)休市63天后,新發地批發市場於今天(8月15日)正式復市。復市後的新發地市場將進入安全監管常態化的新階段。面對人流量大、大宗貨物交易頻繁、車輛人員混雜等農貿批發市場的一般情況,“常態化監管”如何實現?

記者實地探訪瞭解到,復市後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啓用智能化管理系統,通過實名認證方式,對“人、車、貨”實行追溯。現在,從註冊、預約、進場、交易,一直到離場,5個環節全部線上留痕。

“簡單地說,誰,開什麼車,拉了哪些貨物,貨物從哪來,進場後與誰交易,交易的數量和金額,貨物流向哪裏,交易的全過程全部可追溯、可查找。”新發地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說。

8月15日,新發地復市首日,商戶在大農門外排隊進場。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信息化:“買、賣、人、車”四類用戶均須提前註冊

還不到8點,新發地批發市場大農門外已經排起長隊,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身着紅色馬甲的賣家依次出示進場二維碼,通過智能系統掃碼或人臉識別,同時紅外測溫無異常後進入市場,非註冊人員不得進場。

據瞭解,復市後,新發地市場採取“賣方註冊制、買方會員制”,買賣雙方均須在“北京新發地”或“新發地”微信公衆號上進行註冊,通過驗證後才能進入市場交易。

由於實行了“批零分開”,未來進入新發地批發市場將只有四類用戶,分別是買方、賣方、工作人員和車輛。

工作人員已經全部完成註冊和報備,通過測溫、人臉識別或二維碼識別可正常進入市場內開展工作。買賣雙方則需要對其公司的員工、車輛進行統一註冊。

由於是復市首日,許多老商戶聞訊而來,此前並未完成註冊。針對此類特殊情況,新發地市場臨時安排人員在賣家排隊等候時先行查看進場二維碼,對沒有註冊的商戶指導其完成註冊,保證進場環節順利、有序。

賣家正在掃碼,預約進場。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預約制:商戶提前一天進行“明日車輛申請”

進場前,商戶已經完成了預約。據瞭解,復市後交易實行預約制,商戶須在進場交易的前一天,在新發地公衆號內完成“明日車輛申請”,報備個人信息、車牌號、貨物品類、產地、食用農產品合格證、貨物照片等,並明確具體進場時間,通過審批後纔可於第二天進場交易。

買家的預約則相對簡便,爲鼓勵買家更多采購,提前半小時預約即可進場,預約需提供姓名、身份證號、聯繫方式、公司主體等。

上述信息將全部被採集並存儲到市場的智能管理系統中。

記者在現場看到,管理系統的電子大屏上,最上面一欄實時滾動更新着進場車輛時刻表,包括車牌號、公司主體、聯繫人、聯繫電話和申請時間。

此外,還動態展示着經銷區和上貨區當日累計的進出場車次及人次,以及各出入口的實時影像。

復市首日,在新發地從事西瓜交易多年的老商戶從寧夏趕來。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自動化:人車分流,車輛進場全程自助

進場環節實現了人車分流,除司機外,其餘同車人員須下車從人員入口進場,司機駕駛車輛從車輛入口進場。

記者看到,車輛入口設置了“地磅”和“取樣室”兩個窗口。司機需將車輛行駛至電子地磅處稱重,並下車到“地磅”窗口測溫、查驗註冊身份並提供前一天的報備信息,工作人員與系統內登記信息覈對無誤後,可放行。

隨後,司機攜帶車載貨物的樣品至“取樣室”,通過小程序在線上完成農產品自助檢測申請,主要檢測農藥殘留等,約半小時後可取檢測報告,憑報告進行交易。

新發地市場智能管理系統負責人丁新海介紹,目前對於進場車輛的數量沒有限制,市場的智能管理雲系統可以對雲存儲進行彈性擴展,針對晚間等高峯期會彈性擴容,白天車輛進入頻次較少的時候會彈性縮短,從而保證市場智能管理系統的穩定性。

可溯化:電子交易線上留痕,貨品來去可追溯

車輛進場後,須聽從市場調度停在指定區域的車位內。按照復市後的“分區管理”原則,賣方車輛停在經銷區,買方車輛停在採購區,買方下車步行至經銷區選購貨物。

分區管理後,賣家車輛全部停在經銷區內,買家車輛則停在另一邊的採購區內。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記者在經銷區看到,相同品類的果蔬被集中在一個區域售賣,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是復市首日,攤位還不固定,但隨着市場運營逐步回到正軌,未來將形成固定攤位。

一個明顯的不同是,復市後交易環節實現了電子交易、線上留痕,買家出示交易碼,賣家掃碼後填寫貨品、金額、數量、產地等信息,買賣雙方確定提交後再進行貨物交易。隨後,有市場擺渡車將交易成功的貨品從經銷區轉運至採購區,買家裝車後離場。

交易成功後,市場擺渡車會將貨物從經銷區轉運至採購區,隨後買家裝車離場。攝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買方離場時也需展示會員碼,工作人員通過掃碼將交易信息收集並上傳到智能管理系統,做到貨品來源信息可追溯,貨品去向可清查。


張國帥 本文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國帥_NB1623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