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賺的雖然不多,但是每個月省一些攢起來,最後積累也會有很多積蓄,有些人賺得多,但是每個月都月光,一分錢積蓄都沒有,如果有人告訴你“錢是賺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那他多半是沒有存款,甚至還有可能負債,欠了很多錢。

-01-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剛工作的前半年,每月工資186元,半年存了600元,給自己買了金戒指,看看兜裏沒錢了,覺得應該省錢,慢慢有了餘錢,後來結婚生子,96年買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學校的集資房),包括裝修花了六萬,其中父母資助一萬。

-02-

三年後,學校興起在縣城買房,於是緊跟形勢,買了130多方的房子,帶50方的閣樓,花了十七萬,借了六萬,這些都是靠省出來的,同事中有些花錢大手大腳的,遲了幾年買房,就多付了十幾二十萬,從2000年開始,縣城的房子快速漲,2014年之前,有機會再次買房,但是因爲錢借出去了,錯失良機。

-03-

2014年房價回落,第二次買房,均價15000一方,貸款58萬,公積金還,之後,房價躥升,想想還是感覺幸運的,能夠在出手的時候,手裏有能力付首款,這有工資增長的原因,更是比較節省的原因,有人說,錢是賺出來的,確實有道理,但想我們這樣靠工資的家庭,節省一定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有能力,也可作一些理財,有穩定的工資之外的收入,也算是一種補充。

-04-

我們家除房子有貸款,其他消費基本不超前,孩子用錢,我們還是比較大方的,2019年支出的大頭就在孩子身上,當然我們也告誡他理性消費,普通家庭,沒有強大的經濟後臺,省錢的理念還是不能丟的,把金錢和精力攢起來,用在自己愛的事物上,我覺得這纔是對自己負責。

我想說的是

有能力的人,是靠賺出來的,普通百姓就是省出來的,當你擁有一些資產,全部被你花光,幾乎一分不剩,生活都要靠借錢來維持,你會覺得有錢是很重要的,而你在短時間內又不能擁有一定的財富,這時,你需要節省開支,不需要的東西不用買,確實需要的東西,儘量少買,一分錢當五分錢花,省錢,也是一種境界 一種品德,會省的人,才更會花。

開源節流從來都是同時進行的,在收入沒有顯著提升前,節省,有計劃的支出,尤爲重要,這可以攢下資本,爲以後抵禦風險,和錢生錢做準備,同時也要關注着增加收入,這樣可以改善生活質量,同時增加儲蓄和資本,量變引起質變,資金積累到程度之後,面臨的錢生錢的選擇也會更多,之前邁不進的大門,也對你打開了。

最後

但是存錢不一定等於摳門、小氣,是讓我們花錢更有計劃,其實平常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的買了許多沒必要的東西,自己堅持一段時間,你真的會覺得,自己打開了一扇新的收入大門,真正的會過日子,是需有計劃的開銷,曾有句話說“喫不窮,穿不窮,不會計劃一世窮”,所以始終要記住一點,生活都要有計劃纔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