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後臺留言當中,有很多粉絲都問到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爲什麼不講輕武器?其實輕武器在世界武器的佔比非常大,而且多次出現在各種遊戲和影視劇當中,再加上各種模型槍以及可以踏上美國國土,所以很多人也都玩過或者摸過真槍。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在我國這裏槍械的管制是全世界最嚴的,也正因爲此很多人對你恨到咬牙切齒的,也只能扇你一巴掌或者打你一頓而已,不會一時興起掏出一把槍給你胸口開一個洞,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每次看到那些玩槍的視頻底下來上一句太監逛青樓了,我就會覺得這些人真的是唉。今天來說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無殼彈。在下不才,曾經在大學期間閒來無事整了一個無殼彈的發明專利,最近在整理自己的資料,發現我居然還有這麼個發明,要是能爲我國的國防事業派上用場該多好。

其實最早的彈藥就是沒有彈殼的,而且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藥。比如早期有些國家使用的前裝槍,發射藥和彈頭就是分開的。如果大家玩過掉線行動荒野,那麼肯定知道,如果你樂此不疲的開箱子或者直接扔票子,就會得到一把威力非常大的前裝槍,可以一發幹掉直升機或者各種載具,缺點是它的瞄準具是一根長管子,而且裝填速度非常慢。不僅如此,手槍當中也有一把叫做寒鴉手槍的復古槍械,也是前裝槍。有時候拿上這兩把槍再加上一把施瓦辛格同款的霰彈槍,以極慢的射速和毒販們作戰,居然有一種奇葩的浪漫感,反正打不過就跑。

現實中這些槍的缺點非常明顯,那就是威力和射速都不夠,所以在早期的時候不見得比弓箭好用,槍械的一大革命就是使用了帶有彈殼結構的子彈。這裏就要說到一個有意思的人,叫做理查德喬丹加特林,這個理查德可不是我們賣的衣服上面那個熟人理查德,他是一位醫生,不過這個醫生的想法比較獨特,可能也代表了很多西方的科學家。他認爲,槍械的射速太慢,導致軍隊需要更多的士兵來參加戰爭,如果他能研製一種高射速的機槍,那麼就可以讓一個人取代幾個人甚至十幾個人,這樣一來,兩方參戰的士兵就會減少,相應的死傷人數也會減小。不得不說,加特林醫生這個曲線救人的方式也的確是奇葩,對於軍隊來講,那爲啥不給每一個人都配上射速更快的武器呢!要是真的文明民主,那爲啥不坐下來脣槍舌戰呢?這其實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問題罷了。

加特林發現當時的金屬彈殼還沒有普及,而紙殼槍彈的射速又太低,所以加特林開發了金屬彈殼子彈,這一設計也被如今的幾乎所有槍械沿用下來。有意思的是歐洲的各個強國依靠這些醫生髮明的高射速機槍瘋狂地向世界擴張,反而使成千上萬的人死亡,所以這裏就很難評價加特林這個人,不過倒也說明了一個真實的道理,科學技術纔是第一生產力。

增加彈殼之後,早期的加特林機槍擁有200發每分鐘的射速,雖然相比於今天的槍械速度還是比較慢,但是要知道當時的前裝槍可是打一下裝半天藥的,200發的射速已經非常恐怖了。更爲恐怖的是在19世紀末期加特林將他的機槍進行改進,速度居然達到了每分鐘1200發,這已經比現在的幾乎全部突擊步槍的速度還要快。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在戰場當中,加特林機槍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你轉得越快,射速也越來越高,結果不少槍械因爲殺紅眼的士兵瘋狂地搖着手柄導致槍械過熱甚至炸膛,當然這些東西你們都能在百度百科上搜到,我只是引用而已,所以我是個營銷號。

從加特林開始,金屬彈殼就成了槍械的標配武器,這個彈殼的優點非常多,先是提高射速,其次金屬彈殼是一個密封的結構,也能保證彈藥不受其他條件的影響。二戰期間各國使用最多的是衝鋒槍和步槍,而且那個時候士兵的單兵裝備並不多,所以金屬彈殼重量比較大這個缺點並不明顯。而在冷戰期間,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士兵的裝備越來越多,防彈衣,頭盔,各種電子設備,重量的增加使得士兵的疲勞程度也增加,因此減重也就成了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有殼的槍械要設計拋殼裝置,也經常因爲抽殼裝置的故障導致槍械卡殼。有不少士兵就因爲槍械卡殼導致自己受重傷甚至死亡,而這時候全新無殼彈的概念就問世了。

無殼彈的名字和結構一樣簡單,就是沒有彈殼直接將子彈的裝藥製成固體塊狀,並且和彈頭結合在一起,發射的時候彈藥被點燃,而彈頭直接飛出槍膛,火藥燃燒完後沒有彈殼的存在,所以減少了槍械的結構,不需要設計抽殼裝置,也避免了卡殼。

其實很多國家都進行過無殼彈的研製工作,我國和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都研製過,但是唯一問世的其實只有德國,這就是德國著名的G11無殼彈步槍,單看G11步槍的整體數據,會發現它非常優秀,遠遠不是一般步槍所能比的,首先它的彈匣容量爲50發,比一般的30發彈夾擁有更好的持續作戰能力,同時它的最高時速達到了2000分鐘。

高射速的優勢是什麼呢?還是來舉個例子,普通的步槍射速一般都在600發每分鐘左右。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步槍叫做AN94,AN94外形雖然和AK系列差不多,但是它的內部完全不同,它的快慢機有三個位置,分別爲單發兩發點射和全自動,單發和全自動比較好理解,兩發點射的時候,它通過各種複雜的機構使槍械在瞬間擁有每分鐘1800發的射速,第三發開始又將射速降低到每分鐘600發。這樣一來,不但能保證前兩發擁有極高的精準度,同時在持續射擊的時候也避免過度浪費彈藥,高射速點射的時候能夠大幅度減輕槍機等其他結構運動時對槍械精度的干擾。

AK系列步槍的精度問題一直比較大,但是AN94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AN94的造價非常高昂,同時它的結構也很複雜,因此並沒有大規模裝備俄羅斯部隊,反而在遊戲當中大顯身手。

G11步槍的射速更爲誇張,短點射時候的射速高達2000發每分鐘,一個三發點射僅僅需要60毫秒的時間,而最後一顆彈頭離開槍管的時候,射手才能感覺到特別輕微的後坐力,就意味着前三發子彈擁有非常不錯的射擊精度,完全超越各種小口徑步槍。其實從G11也能看出來德國人在輕武器設計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天分,這和德國人專精機械有很大的關係,經常有開創性和革命性的設計。

接着來說這把槍所使用的彈藥,它沒有使用和美國同口徑的5.56毫米小口徑彈藥,而是自己研製的4.7毫米無殼彈藥。這種彈藥的體積非常小巧,比一般的小口徑彈藥小上不少,僅僅和手槍彈藥相當,比如這把槍所使用的DM11彈藥,它的口徑爲4.73毫米,彈頭外徑爲4.93毫米,全彈的重量僅有5.2克,我們來看看北約國家使用的SS109彈藥,不但尺寸更大,全彈的重量達到了12.5克,假設每名士兵攜帶上300發子彈,至少可以節省2千克的重量,也就是說使用這種彈藥的話,要麼士兵減輕負擔,要麼增加攜彈量,無論哪方面都是非常好的。

爲了防潮並且提高抗自燃的能力,DM11彈藥的發射藥外還有一層塗料,它可以完全燃燒不留痕跡,DM11爲埋頭式結構,爲了防止高溫引起自燃現象,還在彈頭的前部設計一個塑料的保護帽,而在發射的時候這個保護帽會被破壞並且燃燒掉。

爲了適應無殼彈結構,G11還有非常奇特的轉膛式槍機,和P90有些類似,彈匣安裝在槍管上方,而這個供彈機構則位於槍托內部,所以也減小了槍的尺寸。不過相比較而言,這樣一來槍械的整體結構並沒有明顯簡化,只是在精湛的德國技藝面前,這都不是事兒。

最終G11步槍的空槍重量爲3.6千克,攜帶上180子彈也只有4.3千克,三發點射的最高時速爲2000發每分鐘,而全自動狀態則下調到460每分鐘,整體其實不輸於AN94。既然這把槍很不錯,那麼沒有服役呢?

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法,德國人的這款G11雖然性能不錯,但是畢竟沒有在美國製定的體系之內,而且G11確實也有一些自己的問題,比如結構還是不夠精簡,而且火藥外泄的缺點依舊存在,這也是無殼彈的通病,從實用角度來看,有殼彈還是更爲可靠。德國並沒有放棄G11步槍,在最近幾年還有一些新的開發項目,似乎無殼彈步槍還有繼續發展的空間。

在2008年左右的時候,本人那會兒還在高中,因爲那時候已經是四五年的軍迷,就有了關於無殼彈的一些想法。但是那時候並不懂一些專業的軟件和一些機械設計,後來上了大學的時候學的是車輛專業,自然會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流體力學,熱力學機械以及亂七八糟的東西,於是我把這個想法變成現實,整了一個專利出來。我的這個想法非常簡單,相當於將目前彈藥的彈頭進行延長,並且在尾部設計一個可以密封的活塞機構,活塞上安裝有底火,擊針撞擊底火的時候點燃內部的發射藥,發射藥要推動活塞向後運動泄出火藥氣體,推動子彈向前運動,而且這個時候並不妨礙各種自動機構的運動,當子彈離開槍口之後,活塞在彈簧的推動下復位,子彈成爲一個流暢的整體。

這種結構相當於將彈頭的重量全部分擔到彈體的各個部位,取消了彈殼的重量和結構,同時還能有效保證子彈的完整性,減少火藥四泄,也能防止外界環境的影響,和一般的子彈沒有什麼區別。這種彈藥還有一個比較殘忍的優點,那就是當子彈擊中對方士兵的時候,活塞因爲慣性向前運動,將彈體打散,形成類似於達姆彈的擊殺效果。

不僅如此,這種彈藥還可以用在速射炮以及各種小口徑機炮上面,應用在坦克上面也可以完全避免殼體出現,總之使用的範圍還是非常廣的。但是很多人也給我說過,這樣的結構看起來比較複雜,不過專利上面僅僅是基本原理,具體細節可以進行一定的更改。總之我個人對自己這個發明還是挺有信心地,至少做一個機械專業的人,又做了這麼多軍事視頻,這個專利還是可以證明自己能力的。不知道大家對這個無殼彈的設計有什麼看法,如果能得到各種大佬或者是軍工單位的認可,那當然是最好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