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事件的標誌性意義在於,以用戶之名,未來拼多多將跟更多品牌形成博弈關係,越有羣衆基礎、威望越高的品牌越有可能是目標。低價是最大的撬動支點。

這周的新聞主角是:特斯拉,拼多多,武漢快遞小哥。

他們相對應的角色是:品牌商、渠道商、消費者。

他們的關係是,武漢快遞小哥參與拼多多萬人團拼特斯拉Model 3的活動,成爲五名成功拼團的車主之一。爲此,他可以享受拼多多補貼的兩萬塊優惠。

這句話沒有語病,聽上去也合乎經濟學規律,卻引起巨大爭議和糾紛。核心問題是,拼多多沒有獲得特斯拉官方授權,導致快遞小哥被拒絕提車。

三方角色的博弈還在持續發酵,且愈演愈烈。有聲音指責特斯拉傲慢不會道歉,批評拼多多借民粹主義蹭品牌效應的也不在少數。唯一獲得同情和支持的就是武漢快遞小哥,他是無辜的。

民意洶洶。特斯拉的用戶溝通界面糟糕至極,一覽無餘。他一定想知道,自己是怎樣被捲入這次敏感事件,以及除了失敗的應對策略,還到底做錯了什麼。

拼多多是以低價、五環外標籤著稱的電商平臺。特斯拉是引領科技創新的新貴品牌。如果僅僅認爲這是兩種不同層級品牌調性的衝突,這樣的理解過於膚淺。

低頭俯視電商平臺的品牌商,特斯拉不是第一個。化妝品、箱包等奢侈品品牌,比特斯拉更想彰顯貴族氣質。被傲慢對待過的電商平臺,拼多多之前還有天貓淘寶京東。

這次事件的標誌性意義在於,以用戶之名,未來拼多多將跟更多品牌形成博弈關係,越有羣衆基礎、威望越高的品牌越有可能是目標。低價是最大的撬動支點。

而且最後你會發現,三方誰都不會喫虧,甚至可以稱得上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和諧場面。

特斯拉虧錢賣了嗎?沒有。還一下賣出去5輛。

用戶買的是假特斯拉嗎?當然不是。官方下單,合法渠道提車。

拼多多虧大發了嗎?怎麼可能。一輛車補2萬塊,5輛車補10萬塊。這點成本忽略不計。最重要的是,這五人只是幸運兒,參與拼團的背後是以萬人計算。這樣的動員能力,活躍用戶數,哪個平臺求之不得?

這就是問題的神祕所在。從結果講,這是共贏的局面,只是過程不被廣泛接受。

追根溯源,拼多多重新定義了平臺跟用戶的關係。黃崢要做的事情,不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阿里巴巴的使命),也不是做以供應鏈爲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的願景)。拼多多是全網最強買手,還是超大型代購。他們只想讓用戶買得便宜買得爽(Cosctco+Disney)。

剝開語言定義的華麗外衣,本質上就是備受詬病、被時代所拋棄的計劃經濟。這跟我之前寫的《黃崢和張一鳴,兩個流量超級分發者》這篇文章中提到的低價流量分發,共同構成拼多多的底層邏輯。

如果把黃崢在不同場合,不同時間說過的話放在一起,就會明白拼多多的本質。特斯拉只是把事情鬧大的其中一個品牌而已。

一個人也許會掩藏自己行事的真實動機,但不會吝於分享自己對事物的本質理解。尤其是像黃崢這樣,股東信中充滿熱力學定律詞彙、數學公式的上市公司董事長。

黃崢把需求和供給這兩個經濟學最基本的要素,理解並運用到極致。

他的基本邏輯是,需求側是拉動供給側改革的牛鼻子。拼團相當於前端收集需求,而且是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達到一致性,把長週期零散需求匯聚爲短週期批量需求。以此推動後端供給側,實現批量定製生產。即用需求側的“半計劃經濟”拉動供給側的“半市場經濟”。

關於這個理論,黃崢曾在2017年9月份撰寫文章詳細解釋,標題是《把“資本主義”倒過來》,他表達的核心意思是,有很多形式可以讓普通人的意願、以及普通人對自己未來需求的確定性市場化、產品化、貨幣化。

他舉例,假如一千人在夏天聯合買同一款羽絨服必然便宜。核心是意願的確定和規劃,降低了組織生產的不確定性,實現資源和資本的更有效配置。

2018年拼多多上市當天,他在接受採訪時,以喫水果爲例再次闡明這個道理。

“我今天想喫蘋果,你明天想喫香蕉,他後天想喫梨。這些需求都是從個人意願出發,時間離散、SKU離散。在拼多多,這種情形會被改變。我看到有個贛南臍橙很不錯,推薦給你,你覺得不錯,再推薦給朋友,然後三個人今天同時只喫橙子。”

三個人同一天只喫一種水果,這對上游供應鏈的衝擊得多大?因爲品類集中,供應鏈成本低,三個人買水果也更便宜。

因此,拼多多產生大量單品爆款。你可以把頭條的信息流替換成拼多多的商品流。算法推動用戶選擇,用戶推動單品爆款思維,爆款導向產品低價策略。效果是,用戶喜愛度提升,理性經濟人對同一產品低價是共性的。

問題是,怎麼樣讓多數人的需求,短時間內統一?

微信就是很好的載體。如果大家都是陌生人,統一意願難度很大,可如果是你的親戚,你的朋友呢?你被影響的概率是不是變大了?拼團就是拼多多前端統一用戶需求的方式。

拼多多跑馬圈地時代,他們就不滿足於做幾人十幾人的拼團,而是上千人、五百人規模的團購。這種需求側的撬動能力也是它快速崛起的核心動力。

無數電商都試圖複製拼多多的拼團的模式,他們更多視作創造GMV的工具。拼多多是在找人,推薦物。倆者的邏輯存在本質區別。

社交關係是管道,真正的痛點是低價。沒有人會抗拒低價。黃崢說,拼多多與淘寶是錯位競爭,爭奪的是同一批用戶的不同場景。說的就是,富人遇到需要的東西正好便宜,也會下單啊。

今天的問題,只是從喫水果變成開特斯拉,因爲花費成本更高,聽上去開特斯拉好像更正式,實際上沒有本質的差別。

如果用戶對馬斯克的火星旅行計劃感興趣,未來拼多多會組織大家拼團去火星也未可知,也許同樣不會獲得官方授權,但這沒有超出黃崢的行事邏輯。

黃崢也闡述過拼多多的最終模式,推動上游做批量定製化生產。但是他知道,現在對產業鏈的賦能太弱了。

特斯拉事件只是一個放大器而已。不是特斯拉,也會是其他品牌。

最重要的,這只是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