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柳州沙塘,桂中腹地重鎮,中國農業科學歷史上一枚閃亮的明珠!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廣西省政府在這裏設立柳慶墾荒局,開拓處女之地;三十年代初,廣西農村建設試辦區在這裏樹立中國南方農村改革的樣板,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三十年代中期,廣西農林試驗場(柳州農場)從柳州大龍潭遷至此地,與廣西農村建設試辦區合署組建廣西農事試驗場,即廣西近代農業科技搖籃的雛形。

△2012年4月1日,國家農業部原部長何康(前左五)攜夫人鬱雋民(前左六)在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陳章良(前左四)、柳州市委書記陳剛(前右五)、柳州市市長鄭俊康(前左三)、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燕柳斌(前左二)、柳州市副市長陳鴻寧(前右三)及柳州市委祕書長黃濤(前左一)等領導的陪同下回到母校舊址(現農科所)尋舊。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爆發,中華大地硝煙瀰漫,華北、華東、華南相繼淪陷,地處中國西南的廣西柳州,成爲抗戰後方。以中央農業實驗所、廣西大學農學院爲首的一批高級科研機構、高等學府遷到柳州沙塘,全國各地農業專家學者、名人教授、巨擘泰斗,懷着科學救國、抗戰必勝的信念,紛至沓來。這批民族脊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教學和農業科學基礎研究,開展田間試驗,大力推廣技術成果,保障軍糧,支援抗戰,攀登科學高峯。在戰爭陰霾籠罩下的沙塘學子,勤奮學習,義不容辭地投身救亡,擔當起戰後復興民族的重任。從這裏,走出了馬保之等民國達人,走出了共和國的農業部部長何康,走出了臺灣、香港兩地農業最高行政長官李崇道、黃成達,走出了汪厥明、邱世邦、沈善炯、張肇騫、陳華癸等兩院院士,走出了爲人類的衣食默默耕耘、遍佈世界各地、無以計數的高級農業專家、知名學者……

2012年4月1日,國家農業部原部長何康重返沙塘時題詞

抗戰勝利伊始,1945年,金陵大學校刊即著文盛讚柳州沙塘,稱其爲中國戰時碩果僅存的農業試驗中心,譽爲“戰時農都”。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硝煙散盡,史蹟猶存。旨在保護文物、緬懷歷史,勵志復興,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籌建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博物館分館內展區和館外展區。館內展區陳列文物 、圖片 ,包括專家當年採集今已絕跡的昆蟲標本、稻麥良種標本、科研歷史文獻等。館外展區實物保護“戰時農都”遺蹟,如辦公樓、校舍、試驗田、城堡、水庫、森林等。

“戰時農都”開館,乃農業界文化盛事。歡迎各位賓客攜親帶友蒞臨此地,追尋農都往事,體驗歷史魅力,凝練“戰時農都”精神,共謀民族復興、造福人類的農業大計!

△1991年4月,馬保之(前左四)回到柳州畜牧獸醫學校與學生代表合影。

△2020年8月17日,廣西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文化研究院與廣西大學柳州校友會、柳州農科院一行參觀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2020年8月17日,廣西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文化研究院與廣西大學柳州校友會、柳州農科院一行參觀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

△左圖:孫中山(左)與馬君武(右)合影於1919年 日本。

△右圖:1912年2月14日,馬君武與孫中山(右四)在日本東京火車上。

△1932年馬君武(左)與蔡元培(中)、胡適(右)在一起

△首任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

△這三個人就是被合稱爲新桂系三巨頭。李宗仁(1891——1969)、白崇禧(1893——1966)、黃紹竑(1895.12——1966.8)。

△1936年,英國《特約時報》遠東特約記者亞奔特、皮林漢丁合著的《中國的命運》書,報道了廣西建立模範省的情況。

△1937年9月,廣西大學農學院從梧州遷到柳州沙塘,設農學系、森林學系、畜牧獸醫學系,各系共設19個研究室,另有農場、林場、牧場、獸醫院、植物研究所、圖書館等。抗戰期間,該院接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授、學子。1943 年,有學生225人,教職員工82人。這一大批學子在抗戰硝煙中發奮學習,立志報國,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報名參軍參戰。畢業後,分赴全國各省(市)農業科研系統,成爲棟樑之才。

△廣西大學農學院舊址

△廣西農村建設試辦區辦公樓,俗稱“原始館”,抗戰時被日軍炸燬。

△廣西大學校長馬君武、院長王益滔和教授唐有恆給畢業生題詞

△2020年8月17日,廣西大學校友總會、校友文化研究院與廣西大學柳州校友會、柳州農科院一行參觀中國戰時農都博物館,在奠基碑前留影。

△1938年廣西大學校長白鵬飛題“廣西大學農學院研究室奠基紀念”碑

【關注“精神傳播”,分享精神食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