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7月27日,

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病房

从急诊收治了一位特殊的心衰患者

——81岁的赵奶奶。

患者档案

老人来自太原市娄烦县,患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本次住院主要是因为严重心衰和腹腔内的一个巨大肿瘤折磨着患者令老人家感到生不如死。瘦弱的老人腹腔像额外放进一个“足球”,压迫着老人的胃肠、挤压着胸腔并导致胸廓变形,这么大的肿物加重了患者心力衰竭,患者平卧就感觉呼吸困难。住院前1周,老人气喘显著、无法平躺睡觉、连吃饭、排便都心慌、胸闷、气短,而且肿物压迫导致恶心、腹胀、腹痛、排大小便困难,让一生爱干净的大娘痛苦不堪,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事情还得从7年前说起,当时家人就发现74岁的老母亲腹腔长了拳头大肿物,大夫建议手术治疗。孝顺的儿女们怕母亲遭罪,更怕母亲因为熬不过手术而突然离开他们,子女们选择了保守治疗,就这样肿物持续长大。老人的病情也逐渐加重,至今年7月下旬,老太突然出现全身乏力、气短、心悸,食欲下降、大小便近乎失禁......家人非常着急。

求医历程

听说山西白求恩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建立了区域医疗合作,把国内顶尖的医疗带到了山西。孝顺的儿女带着年迈的老母亲,怀着满腔希望辗转到了山西白求恩医院。经过细致的了解、检查,最终老人的疾病诊断:全心衰竭(心脏射血分数37%)、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心房颤动、双侧胸腔积液、疑似起源于附件的腹腔巨大囊性肿物:17.52cm*13.44cm。

好事多磨

摆在面前的艰难选择

81岁高龄的老人,心力衰竭本身就是心脏病的终末期,巨大腹腔肿物更是让濒临崩溃的心脏雪上加霜。治疗上如果单纯治疗心力衰竭、控制房颤,不摘除巨大肿物,心脏衰竭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如果摘除肿物又担心患者心脏功能耐受不了手术,有可能猝死在手术中,并且这么重的高龄病人不管怎么治疗都有随时猝死的风险。治疗方案陷入进退两难中。王改玲主任医师团队,将病情汇报给了来自同济医院的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主任赵春霞主任医师。看着病人痛苦的表情,赵主任详细询问病史,仔细阅读病历、认真查看病人后,向患者及家属说道:“老人病情确实复杂、手术风险极高,但不做手术几乎没有希望,我们先把病人的心功能及一般情况改善后再请妇产科会诊,同时联系武汉同济医院经验丰富的妇产科专家高庆蕾教授为老人手术,心内科专家手术时全程陪同,为患者的安全保驾护航”。“真的可以么?”听完赵主任的安慰,一家人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然而,好事多磨!

术前再次复查:腹盆腔肿物变大:22.01cm*20.17cm*18.41cm,同时双小腿肌间静脉急性血栓形成。血管外科准备在妇科手术前,为患者做血管介入手术植入滤器以防小腿血栓脱落导致致命的肺栓塞,然而术中发现左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受肿物压迫闭塞,置放滤器防止血栓形成的方案失败。患者又多了一项肺栓塞风险!

晋鄂联手

多科会诊度难关

经过10余天的心内科治疗,患者可进食、心功能得到部分改善。术前经心内科、妇产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消化科等多科会诊。8月11日,由武汉妇产科专家高庆蕾教授主刀,山西白求恩医院妇产科吴素慧主任、刘小春主任、心内科赵春霞主任、麻醉科韩冲芳主任及庄萍医生等多学科团队协助,共同努力,赵奶奶历时2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在肿物囊袋中抽出3000ml黄色液体,又取出很大的畸胎瘤。手术切口小,几乎无出血,早上10点病人安全返回心内科CCU病房,医生们都很开心,家人更是感激不尽。

从患者治疗方案的确立到请同济妇科专家、并亲自术中监测到术后随时的关怀,赵春霞主任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坚定的为患者提供最佳方案,她的举重若轻来自于精湛的医术、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的大医情怀。她对病人真诚付出得到同行及家属的一致好评。8月12日赵春霞主任,一到医院就直奔CCU病房看望老人的术后恢复情况,这个一生坚强,辛苦奔波养活6个儿女的老人,一看见赵主任激动的热泪盈眶:“谢谢赵主任,谢谢妇科专家,谢谢白求恩医院、谢谢王改玲主任医师团队,是你们给了我二次生命”,看着病人和家属开心的笑容,每个医护人员从心底里替他们高兴,也为自己的职业感到自豪!

山西白求恩医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建区域医疗中心,就是提高山西省医疗、科研、教学、管理水平,解决三晋百姓看病难及异地就医多问题。中心建立以来,一个又一个疑难、复杂、高质量的救治成功的病例不断涌现。

区域医疗建设正当时,山西白求恩医院将继续秉承格物穷理、救死扶伤的院训,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