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6日上午9點14分17秒,美軍B-29型轟炸機“伊諾拉·蓋伊”號上裝載的“小男孩”原子彈被投下。43秒後,原子彈在廣島相生橋東南方的醫院廣島病院上空600米處爆炸,西奧多·範柯克是12名投彈組成員之一。

西奧多·範柯克晚年回憶時表示,他們當時並不不知道原子彈爆炸的原理,也不是很清楚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會不會將轟戰機撕成碎片。於是,投彈組成員從原子彈投下開始數數,直到數到43秒時才爆炸。這43秒無比漫長,西奧多·範柯克說:“我想,機上所有人當時都以爲這成了一顆啞彈,時間似乎比43秒要長很多。”

大家想過一個問題沒有,短短43秒中,負責投彈的B-29型轟炸機是如何逃脫的?我們來看看投彈組組長保羅·蒂貝茨是怎麼駕駛轟戰機逃走的。保羅·蒂貝茨在2005年二戰勝利60週年時接受了採訪,期間詳細解答了當時他和機組成員逃離的全過程。

保羅·蒂貝茨說:“我從哥倫比亞大學核物理學教授諾曼·拉姆齊瞭解了關係原子彈爆炸的一切。不過,我最關心的還是如何成功返航,於是我就去詢問了奧本海默(原子彈之父)扔下原子彈後怎樣迅速遠離它。”

奧本海默告訴保羅·蒂貝茨:“你們不能直接前行,因爲炸彈爆炸時你們正好在它的上方,沒有人會知道你們在那裏。”保羅·蒂貝茨原本就是一名出色的駕駛員,他反問是不是當投下原子彈後儘快正切155度掉轉離開,奧本海默給予了肯定的答覆。

爲何要掉頭155度就安全呢?B-29型轟炸機體型巨大,如果讓它迅速提高飛行高度可能性很小。科學家們經過測算,最終選擇了反方向飛離的方式。可又出現了一個問題,B-29型轟炸機的時速達到574千米每小時,要讓它掉頭並不容易。

科學家們進一步論證,認爲只要以155度的角度掉頭就能實現完美逃離。保羅·蒂貝茨沉着冷靜地駕駛轟戰機,他說:“接着飛機就要掉頭,我緊緊抓住操縱桿,這樣就能保持一定高度和空中飛行速度。等我平衡下來以後,飛機機頭稍稍有點設置,舉目望去,只見整個天空一片光亮,閃現着我從未見過的美麗藍光和紅光,非常壯觀。”事實上,當廣島“小男孩”原子彈爆炸時,B-29型轟炸機已經距離核爆點10.5公里了。

儘管轟炸機距離核爆點越來越遠,可依舊受到了衝擊波的影響,機體發出了吱吱的聲音。不過,核爆產生的雲朵讓所有人印象深刻,不過廣島原子彈爆炸沒有形成蘑菇雲。保羅·蒂貝茨說:“它形成的東西,我們稱之爲一條細繩。它往上衝,漆黑漆黑的,有光亮和顏色,裏面有白光和灰色,頂部就像折起來的聖誕樹。”

參考資料:《揭祕廣島原子彈投擲全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