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建立的过程中,李世民麾下曾涌现出不少当世名将。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将之外,李世民麾下还有许多能力出众的将领,比如功成名就后战死沙场的郭孝恪。对郭孝恪战死沙场,李世民的评价却令人感到心寒。年轻时候的郭孝恪志向远大,但因其不事生产被家中父兄视为无赖。隋朝末年,天下动荡,胸怀大志的郭孝恪带着数百乡人投靠到了瓦岗军麾下。当时瓦岗军之主为李密,几百人投靠自己,让瓦岗军实力大增,李密自然十分高兴。随后李密便让郭孝恪与徐世绩一同领军驻守黎阳(今河南浚县)。

公元618年瓦岗军溃败,徐世绩领着郭孝恪一起归附了李唐。当时的李渊便封郭孝恪为宋州刺史,让他和徐世绩一起领军驻守阳翟郡(今时今日河南禹州)。公元619年,窦建德率军攻破黎阳,徐世绩和郭孝恪被迫选择投降。但此时二人心中效忠的对象却依然是李唐。当时的郭孝恪就私下对徐世绩说道:我们先假意投降取得对方的信任,然后作为卧底,再缓图脱身之策。

公元620年,窦建德的大舅哥曹旦在河南地区大肆劫掠,引起了很多投降将领的不满。相州将领李文相与徐世绩为结义兄弟,二人欲杀死曹旦,重新归附李唐。不料事情提前败露,徐世绩无奈只能和郭孝恪领数十骑,仓皇逃离阳翟郡,重返李唐都城长安。公元621年李渊令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担心李唐灭掉王世充后,会趁机灭掉自己。于是窦建德选择了率军驰援王世充。这时作为昔日窦建德麾下将领的郭孝恪向李世民建言道:覆灭王世充不过弹指间的事,窦建德远来驰援,粮草运输必然不便。这正是天要亡他,秦王应该固守虎牢关,屯兵于汜水,静待时机而动,想来覆灭二人会很容易。

李世民采纳了郭孝恪的建议,到了当年5月,窦建德和王世充所部果然相继被平。战事结束后,李世民在洛阳行宫大宴群臣时说道:能够平灭窦、王二人全赖郭的献计,郭的功劳应在众将之上。随之郭孝恪便被李世民封为上柱国。随后郭孝恪又先后做了四州刺史,因其政绩卓著,被李世民拜为太府少卿,左骁卫将军。

公元642年,郭孝恪被李世民封为西域三州刺史,镇守边地。三州中的西州,不但是高昌国的王都旧址,本身还是边军与囚犯的杂居之地,与中原地区相隔一片大漠。郭孝恪到任后,因施政举措得当,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随后西突厥首领率兵袭灭了大唐的藩属国吐火罗,并扣押了大唐的使者,袭扰西域地区。得到消息的郭孝恪率领两千镇兵轻骑出击,前去迎战西突厥大军。此战郭孝恪不但击退西突厥大军,还乘胜追击将大唐的疆域向天山方向扩大。

谁曾想随后在郭孝恪率军回返西州的途中,西突厥可汗亲率五千轻骑前来围剿郭孝恪。郭孝恪再次迎战击败了西突厥大军。公元647年李世民任命阿史那社尔为主将,郭孝恪为副将领十万铁勒、突厥骑兵,讨伐龟兹国。唐军攻破龟兹国王都后,龟兹国国王率残部西逃。阿史那让郭率军驻守被攻占的龟兹国王都,自己则继续领兵西追。在阿史那西追擒获龟兹国国王的同时,龟兹国国相却暗中勾结西突厥,趁机偷袭郭孝恪所部。

当时的郭孝恪认为敌人未被剿灭干净,为了唐军的安全着想,他没有听从阿史那社尔入城驻守的将令,而是选择驻守在了城外。于是里外夹击之下唐军大败,郭孝恪被敌人乱箭射死,其子郭待诏也死于乱军之中。李世民得知郭孝恪战死的消息后,大发雷霆,责怪郭孝恪不严加戒备,以致丧命。恼怒的李世民虽然剥夺了郭孝恪的官职与爵位,但又怜悯其父子是为大唐战死沙场,于是李世民便为郭孝恪父子举办了葬礼。

就这样这位大唐战将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直到李治即位,李治才追封郭孝恪为阳翟郡公。郭孝恪功成名就后,便过上了奢靡的生活。生活中郭孝恪不但为自己置办了许多仆妾金银器玩,他还将用金玉来装点自己军中的床帷。当时的郭孝恪曾把仆妾金银器玩赠送给自己的战友阿史那社尔,但却被阿史那社尔严词拒绝。李世民得知情况后便对身边的臣子说道:阿史那和郭的优劣,由此事便可看出。郭孝恪战死,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