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於的盜墓者有很多,根據陳琳撰寫的《爲袁紹檄豫州》所記載到:“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戡突,無骸不露。”而“摸金校尉”這個詞想必很多人聽過,最初是由三國時期的曹操所設計的官職,摸金校尉就是國家盜墓辦公室主任。以通過盜取墓中陪葬品來換取軍餉的職位,後來普遍成爲了盜墓者的“別稱”。

摸金校尉可以說就是衝錢去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裏面的盜墓手法更是有講究可言,比如摸金校尉要擅長找一座有價值的墓,等到把墓掘開的時時,還要在墓室之中要點燃起蠟燭,放置於東南角方位,然後開始摸金,也就是盜墓。

但是如果公雞提鳴把蠟燭熄滅了,那麼陪葬品必須歸放回原處,畢恭畢敬地磕了三個響頭,必須空手才能夠回去。這就是“雞鳴燈滅不摸金”。且墓室只准進一次,以後不能再進去。如果要是遇到同行,講究互幫互助,但是先來者有優先選擇權。

春秋末期吳國大夫伍子胥可以說是不衝金銀財寶來的,但是卻被稱爲歷史上“最毒的盜墓者”,根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22年,因遭楚太子少傅費無忌陷害,父、兄均爲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出逃吳國,發誓要搞垮楚國,以報殺雪恨。

那麼來到楚國的伍子胥要做的第一件事,無非就是找到楚平王的陵墓,將其鞭屍,不過由於當年楚平王唯恐有盜墓者會來挖自己的陵墓,於是就將所有修建陵墓的工匠悉數殘害,讓伍子胥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但是怎麼也沒有想到,其中一個修建陵墓的工匠卻得以逃脫。

後來也是由他告訴伍子胥楚平王的真正墓址。果然伍子胥很順利地找到了楚平王的墓址,爲此,將楚平王的屍體抬上來,抄起鞭子擊打解恨,打了300下才停手,這也是典故“鞭屍三百”的由來。關於盜墓,雖然說伍子胥是極其罕見的不衝金銀財寶來的人,而有些人即便是衝着金銀財寶來的,卻也會因爲墓中的機關與墓主人一齊殉葬。

比如20世紀的90年代末期,位於湖北襄陽一帶,考古人員就發現了古代防盜最成功的古墓,根據墓中賬冊顯示,陵墓中的陪葬品原封不動的擺放着,悉數俱全。但是卻多了共計80具盜墓者的遺骸。

當時發現這座陵墓時,工人們正在進行建築施工,卻無意挖出了一塊青色石板,這石板上刻了很多的古代文字,隨即就上報給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很快考古隊就趕過來進行搶救性的挖掘。

等到初步挖掘以及勘探才知道,這是屬於五代時期的古墓,其規模巨大,陵墓之中的結構變化多端,極其複雜,而在這座古墓中,發現了多達200多個盜洞,基本上都有各個盜洞都有各個朝代的身影,這一時間卻很讓考古學家們感到鬱悶不已。

要知道,盜墓人如果把裏面的文物一掃而空,那麼也就是說這座墓對於考古界又是一個遺憾,因爲根本沒有研究的價值以及餘地。但是還沒等挖到陵墓的主墓室時,卻意外發現了多達幾十具屍體,很顯然這些是盜墓者的遺骸,但是爲什麼統統喪生於此,跟這個陵墓的沙子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後面才瞭解到這座陵墓就是名副其實的流沙墓,其墓道和墓室的周邊都填滿了十多噸的流沙,也就是細沙,經過巧妙的設計,即便盜墓者進到了墓中也會有極大的可能性會觸發流沙的機關,最終被流沙掩埋,從而導致窒息身亡。

退一步來講,即使盜墓者沒有觸動機關,但是畢竟是在盜墓,那麼只要是在盜墓就會和細沙打交道,需要把周圍十多噸的細沙全部掏空,才能取走墓室的陪葬品,這對盜墓者來說無疑是不可能的,因此也會放棄盜這座墓的打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