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很多成功都是誕生於偶然。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蘋果跟牛頓故事。

今天要說到的一個老牌的影視IP終結者,也是誕生於偶然。

詹姆斯·卡梅隆這個大導演各位童鞋都很熟悉了。

不過,在他成名之前,也有過一段不堪回首的經歷。

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卡梅隆,還僅僅是一個電影製作室的模型設計師。

不過,他一直都很希望可以能自己執導一部電影。

不久後,有一個製片商向他發來了橄欖枝,表示希望他能到意大利去執導《食人魚2:繁殖》的電影。

實際上,這事一看就知道有很多不妥的地方。

第一,之前這個製片商跟卡梅隆沒有任何交集。

第二,卡梅隆沒有任何執導電影的經驗。

第三,拍攝地是歐洲,遠離美國,這意味着?

不過,當時的卡梅隆還是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邀約前往意大利了。

對於他來說,他非常需要一部電影來讓自己的導演履歷不至於是空白的。

畢竟資本很現實,看就是要看你電影的成績。

因此,即使明知有不妥,也只能硬着頭皮上。

然而,到了拍攝地後,卡梅隆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是個傀儡,整部電影從拍攝到劇本到剪輯,一切都是製片人Assonitis包辦。

爲什麼呢?

因爲Assonitis本來是想自己執導《食人魚2》的,不過投資方要求必須要一個來自北美地區(美國或加拿大)的導演。

這怎麼辦?那就找一些有導演夢的小年輕過來吧。

於是,卡梅隆就不幸被選上了。

當然,就他那個剛烈的性子馬上就不依,在片場跟拍攝方發生了多次衝突。

然而,在人家的地盤,你一個沒名氣沒經驗沒勢力沒人脈的小導演,能做什麼?

於是,不久片方便直接把卡梅隆炒了。

這下對卡梅隆來說就難搞了,因爲導演一欄還是掛着他的名字。

換言之,這電影推出以後,要是撲街了,不明真相的外人都會以爲是他執導的。

電影界的資本們看到這個年輕人履歷上只有一部爛片,誰還敢請他當導演?

爲此,卡梅隆甚至多次偷偷潛入片場,自己暗地裏將電影剪輯得好一些。

然而,Assonitis每次都很適時的改了回來。

不出意外,《食人魚2》上映後,的確是一部超級爛片。

這也是爲什麼成名以後,卡梅隆一直都堅持不願意稱《食人魚2》是自己的作品的原因。

在《食人魚2》上映後,按正常的流程,這個年輕人的導演生涯基本可以宣告結束了。

然而,他是詹姆斯·卡梅隆。

被坑了一把的卡梅隆在羅馬氣的生了一場重病,還老是做噩夢。

在一次的噩夢裏,他夢到一個智能機器人向自己襲擊,一時被驚醒。

醒來的卡梅隆靈光一閃,感覺夢裏的機器人大有可造餘地,於是將思緒整理了一下,腦子裏又整合了另一個項目。

這個項目,當然就是日後風靡全球的《終結者》系列。

回到美國的卡梅隆,開始將自己的構思落實寫成劇本。

但事情並不是那麼容易,他的經紀人並不看好這個項目,甚至直接跟他說放棄吧。

卡梅隆當然不聽了,爲了將劇本寫好,他還參考了很多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片以及當時的商業電影,務求劇本能完善。

劇本完成後,雖然好萊塢有不少影業都有興趣,但問題又出來了。

人家只是想要你的劇本。

思前想後,卡梅隆最後不得不以1美元的價格,將《終結者》劇本賤賣。

而附加條件是必須由自己來執導這部電影。

後來,Orion Pictures的創始人Gale Anne Hurd對這個項目表示感興趣併購買之,但很快又出現一個問題。

Orion Pictures只能給到《終結者》400萬美元的預算,對於卡梅隆來說,這還不夠,因此還需要找到其他電影公司參與投資。

當時卡梅隆的目標是Hemdale電影公司。

說來也是有意思,卡梅隆在會見Hemdale總裁戴利的時候,搞了一場小戲劇表演。

他先讓自己的朋友蘭斯化妝成終結者的樣子,先去會議場,等戴利他們到場看到這情況一臉懵逼的時候,蘭斯就假意要向他們襲擊,這時卡梅隆直接一腳把門踢開,進來“制服”了蘭斯的終結者。

事實證明,卡梅隆這場小表演是成功的,戴利感覺這個年輕人是真的很有幹勁,而且很希望可以拍這部電影。

再加上自己看過劇本以後感覺這個項目也的確不錯,於是答應投資。

最終,預算從400萬美元來到了650萬,卡梅隆也正式開始了《終結者》的拍攝。

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終結者》作爲一部R級篇,全球斬獲了近8000萬美元的票房,可以說是非常成功。

更重要的是,這部電影爲7年後的神作《終結者2》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在2008年還被列入National Film Registry(美國國家電影註冊表),被稱爲在影史上屬於“一種文化符號的意義”。

卡梅隆也因此迅速成名,開始了自己的“成神之路”。

終結者這個IP的誕生,的確屬於很偶然的情況。

畢竟,能把自己的夢做成一個舉世聞名的項目,恐怕也只有卡神才做得到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