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新水景。知道楓橋夜泊之詩的人,都因爲寒山寺的楓橋而忘不了蘇州。楓橋水的秋景正如圖一般。不過因爲陽光明媚,楓橋有一種現代感,這種時候也聽不到寒山寺的鐘聲。

直指秋空。蘇州之行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座直指九天的壯美的塔了。這塔名爲報恩講寺,也稱北寺,十分壯美。高約二百五十尺,直徑四間,石骨木造九層建築,是明朝萬曆年間建造的,登到塔頂,可以俯瞰整個城市。

黑瓦白牆。一九三一年的列國國勢要覽上看到的蘇州,推算人口五十萬,是位列世界第七十五位的大城市。從北寺塔看到的城市景色,是廣闊的平原,是黑瓦白牆的連續的屋落,東邊如此西邊也如此,全都是黑瓦白牆的景色。午後的街上也沒有什麼變化,不過卻讓人感到一股哀愁,奇妙的城市。

無名庭院。蘇州的好處不只是寺和塔。還有江南平原養育出來的城市,這座城市也同樣被水滋養,蘇州萬千印象中,最深刻的還是水。這是沒有名字的一座庭院,由於相機鏡頭反射出早晨的陽光,運河一帶顯得十分白,蘇州秋景還是在於水啊。

瓦片掉落。沒有一根木樑的開元寺也被叫做無樑殿,就是這樣的像城門一樣的建築。唐開元二十六年創建,沒有用過一根木頭,全部是用石頭築造的。中央的天井是穹隆的本堂,四方的牆壁上刻有梵網經,十分奇妙。這個寺廟在咸豐年間被燒燬的,這麼大的地方如今就剩古瓦和這個大殿了。

滄浪古亭。如果說與俗人有緣的話,蘇州不似杭州那樣,不是與騷人墨客有緣的地方。正因爲文人墨客的稀少,那至少蘇子美的滄浪亭是蘇州的驕傲。被稱爲“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南遊,旅於吳中”,使人留戀,被歌頌爲“至則灑然忘其歸”的滄浪亭,現在是美術專門學校,很有意思。

吳王長眠之處。比起蘇州的古剎靈嚴寺,虎邱更有名。城外半里,吳王棺木就葬在此處的墳堆上,上面的寺廟其實是唐朝的古剎,經過歷朝歷代的存亡,五度被燒燬又五次被重建,舊時的盛觀已經不能看到了,殘骸的這樣的寺塔,即使華麗也表現出了一代君王最後的慘淡。

採香徑的清晨。跟蘇州之名一起被流傳的還有吳王和西施的一段風流韻事。然而這座靈嚴山上館娃宮的遺址,現在楚石上已經長出了雜草,香草長在兩岸,美人的龍舟在水中搖曳,擁西施入懷的,與舟中琴聲相互應和的只有這條溪川,現在只有潺潺水聲依舊了。

山境清閒。江南的水乾涸的小川之畔,有稻穗有落葉的木梢,是寒風中的十一月的山谷。從府城向西約四里,支刑山是從前隱居山中的晉朝高士支遁的地方,這裏依然可見閒雲野鶴的風韻。山裏已經是初冬了,前院的二百年的梅樹也光禿禿的。

落葉。背靠奇巖怪石的山峯,山麓下有一羣屋落,清高宗將它命名爲高義園。園內楓樹數十株,樹齡已經上百年,秋末冬初的紅葉十分美,是江南難得的盛景。閒雅的寺門,乾涸的池水,燃燒林間掉落的紅葉,用來暖酒,別有一番風流韻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