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平常的開局發展,徹底改變了大家的生活方式,

有的人開始遠程工作、有很多在大城市飄零的年輕人,難得在家中呆了兩三個月,享受了成年後久違的與父母相處的時間,

也有國外的留學生依舊在苦苦堅守,等待着情況好轉可以回到家鄉……

看似是一場封閉就能活下來的戰役,其實也更加呈現了世界越來越緊密的連接,

不論是我們一次次的出手相助,還是各個國家之間的資源互換,以及不同語言在世界社交網絡上對醫護人員的致敬,

以及戴上口罩的習慣,演變成了一種新的文化。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是連接起來才形成了整個世界,

2019年,就有一部設定巧妙的法國電影,點題了這個“世界連接”的主題,它就是:

《翻譯疑雲》

《翻譯疑雲》是一部很少見的浪漫懸疑電影,

目前,該片在豆瓣上獲得了7.2分的口碑評價。

《翻譯疑雲》是一部非常法式的電影,

首先,紅顏秀影要和大家闡述一下自己是如何定位法式電影的?

比如它的故事節奏感不強、劇情上還有不合理之處,

但是,你絕對不會像應對美式商業片那樣關注那些邏輯漏洞和細節的,

法式呈現的,更是一種氛圍,一種更人文的思考,

比如利益與情感的矛盾與關聯,並沒有那種急功近利的商業範兒,

這是法式骨子裏的傲嬌,以及對消費主義利益至上的不屑。

法式電影也是很有文化底蘊的,

不是伍迪艾倫那種嘮嘮叨叨的自怨自艾,或者《午夜巴黎》裏的掉書袋,

而是一種很多年文化積累,刻在骨子裏的一種信仰,信手拈來,

所以看慣了好萊塢大片,再去看法國電影,是有一種沁人心脾的感覺。

而《翻譯疑雲》從設定上就非常新穎了,

九個不同國家的譯者,同時在線翻譯一部法國名著,以獲得最大的版權利益,

他們分別來自俄羅斯、英國、意大利、丹麥、西班牙、中國、葡萄牙、希臘、德國,

當然還有主宰一切的出版社法國人。

雖然說現在的美劇裏很喜歡有各種外國面孔,來顯示劇集的國際化

但是《超感獵殺》裏全員說英語、《西部世界》裏的高層爲了表現上流社會的博學,偶爾蹦出兩句塑料法語,

或是大魔王在《瞞天過海美人計》裏現學現賣的塑料中文。

而《翻譯疑雲》中,不同國家的演員們,法語卻非常的熟練,

這也使得本電影開場的代入感很強,每個翻譯在各自國家的機場與家人告別時,都說着自家的語言,

可是見面時,又都可以用法語無障礙的交流,這很容易讓我們代入進劇情。

而這些看起來卑微的各國翻譯,其實,每個人拆開看,都是技能纏身的文化人:

能做翻譯、也能創作、至少精通三門語言(母語、法語、英語),

既有文化人的清高和旁人難以融入的樂趣,但也不得不爲五斗米折腰。

別看法語電影小衆,但是在語言上極強的代入感,卻是它很強的一點,

《傳奇辦公室》裏的法國特工,都掌握三門以上的語言,法語、英語、駐紮國語言,

所以看到這些特工完全融入當地生活,獲取情報時,你一點都不會覺得隔閡。

或是《向黑夜進發》中,末日航班上不同國家,

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土耳其的乘客們,也都是掌握三門以上的語言,

所以,會因爲語言站隊、或者利用別人聽不懂的語言進行交流的設定,非常帶感,

這也是法國人能玩的“文化梗”

在《翻譯疑雲》中的精彩之處也在這裏,

當九位一同密謀將版權泄露出去爲譯者發聲,共同抵禦唯利是圖的出版商時,他們的武器就是語言

面對拿着槍的法國人,他們選擇用西班牙語交流,甚至選擇用最難的中文交流。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法國人竟然也聽得懂中文,

關鍵時刻西班牙譯者急得逼出了母語,然後,幾個翻譯員急中生智,不斷切換語言,

那種緊張感和才華拯救命運的感覺,讓人異常興奮,

這是不同於美國大片用特效和場面來製造緊張氣氛的手法,

文學能保命、語言能致命,普魯斯特的小說可以當防彈衣用,這是法式的懸疑,

不用大場面、也不用複雜劇情,滿滿都是文化梗。

《翻譯疑雲》裏面有幾個梗,也非常得有意思,

丹麥小姐姐說:

“你們看推理小說嗎?通常第一次要求付款,不會被答應,因爲覺得可以找到轉機,第二次仍然拖延時間,而第三次爲了挽回最大損失,選擇付款,但爲時已晚,一切都無法挽回。”

也完美應對了電影裏被勒索的出版商的選擇。

而整部電影的劇情雖然是懸疑推理的,內裏卻是一個無比感人甚至浪漫的故事,

出版商燒掉了德國大姐八年的原創小說,並且說:

“因爲你沒有才華纔來做翻譯,承認你的平庸和沒有才華吧。“

就連德國大姐都在崩潰的時刻哭訴:

“我一直抱怨我的孩子和丈夫浪費了我的時間和才華,而事實上我根本沒有創作的靈感和才華。”

譯者一直是文學創作裏被鄙視的一部分,永遠在書的第二頁,

事實也是如此,當莫言和劉慈欣獲得諾貝爾和雨果獎時,大部分人不會記得將作品推向世界的譯者的名字。

而在《翻譯疑雲》裏,這個享譽世界的天才作者卻爲譯者發聲,

捍衛他們被出版商壓榨的權利,給予他們作爲譯者二次創作同樣的致敬,

來自不同世界的文化人們爲了同樣的文學信仰,站在一起,完成了一場驚天的泄露,

一次理想主義對消費主義抗爭的成功,在這個消費主義、功利主義和狼性文化盛行的時代也能給我們小小的安慰吧。

當知識付費如火如荼,讓我們感到莫名的焦慮時,

那些即使爲了喫飯,但是仍然把熱愛當做信仰的人,還是有“萬物皆有縫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的時刻,

電影裏的玩梗、致敬、引用、甚至用書做防彈衣逃出生天,能讓被生活傷得體無完膚的社畜感到:

“它的名字就像一個暗號, 這些人從別人的喜愛程度辨別對方是否同類。 ”

有時候愛好也能讓我們找到真正的靈魂同類,甚至關鍵時刻救我們一命,

即使功利是這個時代的風向,但《翻譯疑雲》還是能讓我們有短暫的思考和消解,

相信自己的才華,也要相信信仰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