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南北朝小傳系列/不定期更新/檀弓(撰文)|

書接上文:元嘉往事9:第一次元嘉北伐

拓跋燾喫準了劉義隆,本以爲所謂的"正統"皇帝有氣吞山河的志向,現在看來不過爾爾。

拓跋燾現在不打算和劉義隆過招,他將矛頭重新指向了劉義隆的北方盟友——匈奴皇帝赫連定。劉義隆的志向不過是奪回河南,現在他已經得到了,滿足的劉義隆現在無非是在黃河沿線構建防線,不敢也沒有進軍河北的打算。

一、匈奴人的末日

赫連定則不同,胡夏國半數國土盡在北魏手中,無論是光復大夏,還是拓展生存空間,赫連定都必須與拓跋燾繼續、堅定的作戰,這遠不是劉義隆可以做到的。換句話來說,如果拓跋燾先與劉義隆交戰,赫連定必定引兵來犯,而如果先拿赫連定開刀,以劉義隆的性格,絕不願爲了匈奴人冒險。

於是拓跋燾召開御前會議,表達了自己想要與赫連定作戰的想法,不出所料,反對的大臣不少。他們認爲劉義隆會趁機進攻河北,動搖北魏的統治根基。關鍵時刻,崔浩又一次站出來力挺拓跋燾,他耐心的向衆人解釋,爲什麼先攻打赫連定,劉義隆不會出兵,以及擊敗胡夏的意義何在。經過一番爭論,總算統一了意見。《魏書·崔浩傳》:世祖聞赫連定與劉義隆懸分河北,乃治兵,欲先討赫連。羣臣曰:"義隆猶在河中,舍之西行,前寇未可必克,而義隆乘虛,則失東州矣。"世祖疑焉,問計於浩。浩曰:"義隆與赫連定同惡相招,連結馮跋,牽引蠕蠕,規肆逆心,虛相唱和。義隆望定進,定待義隆前,皆莫敢先入。以臣觀之,有似連雞,不俱得飛,無能爲害也。臣始謂義隆軍來當屯住河中,兩道北上,東道向冀州,西道衝鄴。如此,則陛下當自致討,不得徐行。今則不然,東西列兵,徑二千里,一處不過數千,形分勢弱。以此觀之,儜兒情見,止望固河自守,免死爲幸,無北渡意也。赫連定殘根易摧,擬之必僕。克定之後,東出潼關,席捲而前,則威震南極,江淮以北無立草矣。聖策獨發,非愚近所及,願陛下西行勿疑。"

元嘉七年(430)年9月,北魏大軍西征,直撲赫連定的老巢平涼(今甘肅平涼),當時赫連定正領兵準備投降北魏後方,得知老巢要被端掉後,急忙回軍救援。這一次輪到北魏以逸待勞了,這幾年赫連定爲了恢復夏國的勢力四處出擊,而其勢力卻越發侷促。

二、赫連定的失敗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劉義隆的影響,拓跋燾也想給匈奴人來個先禮後兵,他讓被俘的匈奴皇帝赫連昌勸降守軍。他自己都不信劉義隆那一套,還能指望對更加野蠻的匈奴人有什麼作用,最後還是得武力攻取。《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十一月,乙酉,魏主至平涼,夏上谷公社乾等嬰城固守;魏主使赫連昌招之,不下,乃使安西將軍古弼等將兵趣安定。

得益於赫連定這幾年的窮兵黷武,匈奴人的戰鬥力早已經是大不如前了。赫連定返程救援的途中,恰巧遇上了古弼的大部隊,雙方騎兵對騎兵,短兵相接,古弼先是佯裝敗退,誘敵深入。赫連定果然中計,緊追不捨,等他踏入古弼的圈套中時,古弼立刻回師迎戰,另一方面拓跋燾聽到消息後也立刻派高車部落(高車,是北朝人對漠北一部分遊牧部落的泛稱,因其"車輪高大,輻數至多"而得名。南朝人稱其爲"丁零",漠北人又稱其爲"敕勒"、"鐵勒"、"狄歷"等。)火速增援,截擊赫連定,夏軍大敗,被斬首的士卒達幾千人。

赫連定落荒而逃,退守鶉觚原,佈置方陣自保。拓跋燾不給他以喘息的機會,派遣大軍將赫連定團團圍住,又切斷了夏軍的水源,劫掠了他們的補給,導致赫連定一方飢渴交加。元嘉七年(430年)十一月,在多次交戰後,夏軍死傷慘重,就連赫連定本人也是身負重傷。赫連定知道再這樣困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條,趁夜率領精銳部隊進行突圍,又是一場惡戰,赫連定幾乎隻身而逃,途中又集結殘兵敗將,驅使百姓五萬人,向西退保上邽。而剩下的夏軍,包括赫連定的親屬悉數被俘。《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一》:丁酉,夏主引衆下鶉觚原。魏武衛將軍丘眷擊之,夏衆大潰,死者萬餘人。夏主中重創,單騎走,收其餘衆,驅民五萬,西保上。魏人獲主之弟丹楊公烏視拔、武陵公禿骨及公侯以下百餘人。

赫連定僥倖活了下來,但這又有什麼用呢,關中重新回到了拓跋燾手中,赫連定已經失去了復興大夏的資本。現在的他猶如一條喪家之犬,整天東躲西藏,惶惶不可終日,所有人都知道匈奴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然赫連定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丟失關中的赫連定自知已經無力東向,因而其轉向西邊拓土,並掀起了最後一點漣漪,不過這是後話了。

三、北魏反攻

收拾赫連定的同時,冬天終於到了,儘管黃河還沒結冰,但北魏的戰馬已經是膘肥體壯,而守了半年黃河的宋軍此時早已經士氣衰竭,拓跋燾感到時機一到,就此魏軍大舉反攻拉開帷幕。

十月,魏將安頡率軍強渡黃河攻下金墉城,金墉城地處洛陽西北角,是三國時期魏明帝下令建造的一座小城,唐朝初年該城遭到廢棄,其存在於世上不過四百年。但就是這樣一座小城,在魏晉時期卻以關押高級犯人而聞名,曹魏嘉平六年(公元254年),魏國權臣司馬師廢掉皇帝曹芳,將其囚禁於金墉城,此後被關押於此處的皇帝、皇后等高級政治犯絡繹不絕。

西晉惠帝元康二年(292年),皇后賈南風廢皇太后楊芷(晉武帝第二位皇后),將其囚禁金墉城;惠帝元康九年(299年),賈南風又誣陷太子司馬遹,廢其爲庶人,囚禁於金墉城。報應不爽,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賈南風倒臺,被廢爲庶人,隨後"賈庶人"被送進金墉城。不久,司馬倫用一杯毒酒在金墉城送賈庶人上路。當然後來,司馬倫又廢晉惠帝自立,將其送入金墉城。後來,惠帝復位後,司馬倫本人也進了金墉城,享受了一把皇帝纔能有的地位。

拋開政治意義外,金墉城的軍事意義也相當重要,可以說其是洛陽的門戶,欲奪洛陽,必先取金墉。同樣,金墉城一旦丟失,洛陽也很難守住。

拿下金墉城後,安頡將眼光瞄準了洛陽,爲此他制定了一套詳細的作戰計劃,安頡先在洛陽東門擺開一個攻城的架式,又是建造攻城器械,又是準備攻城的物資,聲勢震天,但就是不攻城。宋軍據此判斷,魏軍一定是在聲東擊西,表面想從東門進攻,實際上是想從西城開戰,於是聰明的宋軍將大部隊調到了西城。安頡一看還有這樣的好事呢,那就開始吧,幾天之後的一個半夜,宋軍還在熟睡中時,安頡一聲令下,幾十條雲梯迅速架到洛陽東城牆牆頭上,魏軍迅速爬上雲梯,越過城牆。等到劉宋守軍發現不對勁的時候,數百名北魏士兵已攻佔了城頭,並殺掉了守衛城門的戍卒,洛陽的東門被打開,北魏的主力部隊如潮水一般湧進洛陽城。知道大勢已去的宋軍只能棄城南逃,而北魏軍隊窮追不捨,斬首劉宋軍五千餘人,生擒南朝劉宋軍隊將領二十餘人。

此一戰洛陽被輕鬆攻陷,隨後魏軍再接再厲又拿下虎牢。而後河南地區唯一還在宋軍手上的滑臺就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爲了守住滑臺,宋文帝劉義隆也不得不暫時放下心結。

END

圖片來源於網絡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