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佳節,三部影片同期Battle。

本以爲《八佰》依舊會收割着觀衆的眼淚,卻沒想到《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以下簡稱《時間盡頭》)成了這個小檔期裏的意外存在。

上映首日,《時間盡頭》票房一路高歌猛進。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該片首日票房達到2.77億元,成爲2020年全球單日票房冠軍。

但在取得令人矚目的票房之前,它只是一部小成本的愛情電影,唯一臉熟的主演李一桐,無疑也缺乏足夠的票房號召力。

爲何這樣一部看似毫無競爭力的小成本愛情電影,會成爲七夕檔最大的贏家呢?儀式感勝過電影質量

18歲時,癡情又固執的男人林格(李鴻其 飾)目睹了喜歡的女孩邱倩(李一桐 飾)意外死亡,一心想要拯救愛人的他獲得了穿越時空的能力。爲兌現自己的承諾,他頻繁穿越回到過去,修改自己犯的錯誤,挽救愛情,卻被命運捉弄,始終無法圓滿。

從故事來說,《時間盡頭》稱不上新鮮,但這似乎並不妨礙情侶們在電影院爲它流下真情實感的眼淚。

從觀衆評價來看,人們對該片的情感比較複雜,一方面有來自影片不妥協於現實的感動,一方面也有對其狗血套路化的怒其不爭。

這不是國產愛情片第一次面對這樣的爭議了。

同樣的故事在過去幾年間曾不斷髮生。2017年的《前任3》,雖然在豆瓣評分僅5.5分,但該片最終獲得超過19億元的票房成績;2019年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憑藉9.58億的票房成績成爲當之無愧的票房黑馬。

不難發現,狗血愛情故事中的生死相許,放在如今的確有些故作悲壯的虛弱。但在“速食愛情”越來越普遍的當下,當“愛一個人甚於自己生命”取代殘酷現實面前的愛而不得,就構成了都市男女情感宣泄的極佳選擇。

在今年疫情影響之下,這一效應更是被無限放大。錯過了情人節,錯過了520,七夕的愛情片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下,變成了一種報復性的情緒補償。

貓眼數據顯示,《時間盡頭》的女性受衆比例爲66.1%,其中主要受衆年齡依次爲20-24歲和25-29歲,算上第三受衆梯隊30-34歲人羣,35歲以下人羣佔了該片受衆的85%以上,足見其在年輕女性觀衆羣體中的影響力。

因此,去影院打卡《時間盡頭》,或許並不是因爲電影本身有多優秀,而是在人們經歷了2020年很多突如其來和磨難周折後,太需要一部真愛至上的純情影片來治癒撫慰。愛情片能否自此迴歸七夕?

《時間盡頭》的成績,除了讓觀衆再次認識到這一類型的魔力,也讓不少媒體對七夕檔有了新的評估。

不可否認,《時間盡頭》的確是自2015年《滾蛋吧!腫瘤君》《新娘大作戰》《戀愛中的城市》發光發熱以來,愛情片時隔五年再次成爲七夕檔的主角。

在過去幾年的七夕節,愛情片的影響力在持續走低。

2017年,尚且有《二次初戀》進入當日票房前十。但到了2018年,幾乎很難再見到愛情片的身影了,當日的票房冠軍《一出好戲》在這一天收穫了1.08億票房。

2019年,在《哪吒》《使徒行者2》以及《烈火英雄》的共同加持下,大盤達到了5.7億的體量,打破了七夕節的單日最高票房紀錄。

顯而易見,隨着電影素養和審美的提高,公衆對於“七夕節觀看愛情電影”這類觀念已經日漸淡漠。

在這種情況之下,領跑的《時間盡頭》無疑有着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對於電影市場而言,今年七夕檔所遇到的情況仍是孤例。

《時間盡頭》的成績,也帶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在經過昨天一天的爆發後,今日《時間盡頭》票房大幅度減少,僅爲4000多萬,不到首日零頭。貓眼專業版對其總票房的預測,也已從昨日的5.98億,降至今日的4.56億。

相對而言,同樣以愛情爲主題的214情人節和520,則是愛情電影的重鎮。

情人節與春節檔無縫對接,憑藉春節檔餘溫,小成本愛情片反而能在一衆國產大片中凸顯其優勢。這一點,從去年情人節當天上映的《一吻定情》便能看出一二。

這部累積票房不過1.73億的小成本愛情電影,卻在情人節當天,以9151.9萬的票房成績,在《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飛馳人生》的夾擊下,殺入當日票房排行TOP3。

520檔期的高關注度,則來自於2018年《超時空同居》。憑藉“520”一役,《超時空同居》開啓了自己的5億之路。也正是因爲《超時空同居》應時應景的出色發揮,5月20日以3億的單日大盤票房,成爲了一個新興檔期。

而今年因疫情,上半年觀衆錯過了214情人節與520,七夕節成爲了電影院復工以來的第一個正式節日。這個超級話題當前,愛情片的優勢才凸顯了出來。

因此,與其說是愛情片在七夕復活,倒不如說是《時間盡頭》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同期的《蕎麥瘋長》表現一般,這一類型作品的突圍,仍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但對於國內市場而言,當習慣一旦形成,那麼形成持續效應也並非不可能。畢竟在2016年以前,七夕檔可是愛情片的天下。

【文/石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