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的元雜劇《竇娥冤》可謂家喻戶曉。裏面講述了孝順媳婦竇娥蒙冤被斬的悲慘遭遇。通過竇娥的冤案揭露元末官場的黑暗腐敗,表達了作者對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古往今來《竇娥冤》的故事不知賺取了多少眼淚。

然而這個故事並非關漢卿憑空杜撰,而是有原型可循的。戲中竇娥有句唱詞:“做什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爲東海曾經孝婦冤。”這裏的‘東海孝婦’就是竇娥的原型。

竇娥冤

東海孝婦的故事出自《漢書·於定國傳》和搜神記。講的是在漢宣帝年間,東海郡有位年輕的寡婦,名叫周青。周青結婚沒兩年丈夫就去世了,沒有生兒育女。周青的小姑子也早已出嫁。只有她和婆婆相依爲命,住在貧寒的家裏。周青十年如一日,照顧年邁多病的婆婆,比婆婆的親生女兒還盡心盡力。周青一個人擔起養家的重任,她操持家務,任勞任怨,沒有半句怨言。街里街坊沒有人不稱讚她的孝順。都說:“媳婦做到這份上,真是沒得挑了,親閨女有幾個能這樣的。”

周青的婆婆看到周青每天如此操勞,人日漸憔悴,心裏很不是滋味。就勸兒媳婦說:“我病了這麼久,年紀也大了,沒幾天活頭了。你還年輕,應該再嫁個好人家,何苦這樣委屈自己,跟着我過苦日子。”周青說:“丈夫去世,當妻子的爲她守節本來就是分內之事。我若是改嫁不是失節了嗎。再說,如果沒有我,誰來照顧您呢?我怎麼忍心讓您孤苦無依。”

東海孝婦周青

周青的婆婆勸了好幾次,怎奈兒媳婦說什麼也不肯改嫁,堅持留下來伺候自己。當婆婆的感到萬分慚愧,心想:“兒媳婦這麼年輕,應該嫁人,過更好的生活。現在卻因爲要照顧我這把老骨頭,在這裏忍受貧窮與辛勞。反正我一把年紀也沒幾天活頭了,怎麼能耽誤兒媳婦的青春年華。”思前想後,周青的婆婆爲了不拖累兒媳婦。有一天她趁周青不注意,竟然懸樑自盡了。

周青發覺不對勁兒,緊忙趕到婆婆的房間。看到眼前的情景頓時嚇傻了,趕緊去救,但已經來不及了。她大哭一場,然後把這個噩耗告訴了小姑子。小姑子趕到家,對着母親的屍體放聲大哭,邊哭邊喊:“母親啊,你死的好慘啊。”然後她對嫂子周青破口大罵,說:“我看明明是你長期照顧年邁多病的婆婆,心生厭惡,所以勒死了她,又僞裝成懸樑自盡。現在又貓哭耗子假慈悲,你以爲我能輕易被你騙了。”周青辯解說:“婆婆真的是自殺,不是我殺的。”

懸樑自盡

小姑子哪裏肯信,於是一紙訴狀把周青告到了官府。在大堂上,小姑子聲淚聚下,一口咬定是周青勒死了自己的母親。太守是個糊塗官,聽信了她的一面之詞。立刻把周青叫上堂來審問。周青當然不肯承認,堅持說婆婆是懸樑自盡。太守卻說:“你婆婆好好地幹嘛要尋短見?你說她是自殺,你有什麼證據,家裏就你們兩個人,不是你殺的還能有誰。”周青哭喊着:“老爺,冤枉啊,等我發現婆婆自盡的時候,人就已經斷氣了,我真的沒有殺她啊。”太守怒道:“死到臨頭竟然還敢抵賴,看來不給你點顏色看看你是不會說實話了。來人,把她關進大牢,嚴加審訊。”

就這樣,太守不分青紅皁白就把周青關進了死囚牢。獄卒們對她嚴刑逼供,皮鞭子蘸着鹽水,雨點一般抽打在周青的身上。周青被打得遍體鱗傷,氣息奄奄。一個弱女子怎麼能承受這樣的折磨,周青終於受刑不過,屈打成招。糊塗太守按律判處周青死刑。斬首示衆。

皮鞭

當時,太守的手下有名獄吏名叫於定國,他是個正直善良的人,很同情周青的遭遇,覺得事有蹊蹺。於是勸太守說:“周青孝順的名聲當地無人不曉,她供養婆婆十年,一直任勞任怨,從沒出過差錯,鄉里人有口皆碑。如今怎麼會無緣無故殺死婆婆。其中必有蹊蹺。”怎奈太守一意孤行,無論於定國怎麼據理力爭,他就是不聽。於定國實在沒有辦法,最後只得抱着周青的狀紙大哭,說:“你這昏官,如此草菅人命,冤枉好人。我實在不忍心看到無辜的人受死,怎麼能還在你手下當差。”說完憤然辭職回家。

古代監獄

等到行刑的那一天,周青穿着囚服,坐着囚車,被五花大綁着押赴刑場。刑場周圍看熱鬧的老百姓圍得裏三層外三層。刑場上立着根十丈高的竹竿,五條白幡在風中飄動。臨刑前,周青聲淚聚下地說:“我的冤情只要上天才能看到。我若是該死,那麼我的血流到地上。若是我果然冤枉,那麼我的血都濺到白幡上。”

等時辰一到,三聲炮響之後,周青人頭落地。鮮血一下子噴了出來,令人驚奇的是,周青的血竟然都往上湧,把白幡染得一片血紅,然後才順着竹竿滴下來。衆人嚇得後退幾步,紛紛議論“看來她果然是被冤枉的,真是可惜了”。

東海孝婦之死

孝婦周青蒙冤而死,連老天都爲她感到不公。從此之後,東海郡一連三年滴雨未降。田地裂開了一道道口子,糧食顆粒無收,老百姓餓死無數。三年之後,那個糊塗太守終於被免職。新上任的太守是個明察秋毫,爲人正直的清官。他看到東海郡田地荒蕪,餓殍遍野,連忙問當地人怎麼回事。當年憤然辭職的於定國對周青的冤案一直耿耿於懷。他跟太守講述了周青的悲慘遭遇,還說:“這位孝婦不應該死啊,老天就是因此降罪給我們的。”

新太守聽後唏噓不已,下令給周青平反,將周青的墳墓取名爲“孝婦冢”。又殺了頭牛,親自到靈前焚香祭祀。頓時天空烏雲密佈,緊接着大雨傾盆,緩解了旱情,那年東海郡糧食大豐收。

東海孝婦的故事被人世代相傳。到了元末明初,雜劇作家關漢卿以此爲藍本,創作出了傳世名篇《竇娥冤》。通過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故事中的很多情節和《竇娥冤》差不多。主人公都是年輕守寡,供養婆婆。都是被誣告殺人,都遇到了昏官草菅人命。而且鮮血倒流和大旱三年的情節也跟《竇娥冤》如出一轍。最重要的是,它們都抨擊了古代官場的黑暗。

封建社會,底層人民備受壓迫,庸官惡吏草菅人命。底層的勞苦大衆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周青的悲劇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令人感慨萬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