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

文/康斯坦丁

後疫情時代錢包緊縮,你的生活方式是否發生了一定變化呢?原本在外尋覓美食的你,變成在家制作美食的“大廚”;在專櫃買護膚品從不眨眼的你,習慣看着直播貨比三家……甚至連出門,都變得“斤斤計較”——想方設法去找優惠券、紅包。

而近段時間在朋友圈刷屏,號稱“拼多多版”打車平臺的花小豬,就以低價出行受到不少人的歡迎。但現在,花小豬卻面臨被叫停的尷尬處境。這是否意味着,裂變營銷在出行領域玩不轉呢?

氾濫!花小豬佔領朋友圈

在朋友圈一直有一個“傳說”——鐵打的拼多多,流水的裂變營銷追隨者。憑藉裂變營銷,拼多多大獲成功。其迅速聚攏海量用戶,最終通過上市實現一夜暴富的“生意經”,着實讓其他企業眼紅。模仿,自然迅速被安排。爲此,我們看到在朋友圈中,時常都有不同的應用、平臺憑藉裂變營銷領一時風騷。

這段時間佔領朋友圈的平臺,當屬花小豬。在花小豬的各種相關分享中,充斥着強烈的裂變營銷味道。“免費”“低價”“省錢”“紅包”“返現”“助力”等,成爲關鍵詞。

具體來看,花小豬的確採用裂變營銷的“雞賊”玩法。比如每邀請一個好友得18元現金,不過18元不是一次性給用戶,而是好友註冊後可立得3元,這只是第一步。後面的15元,需分兩次獲得——分別是好友第一次打車,分享的用戶得5元,第二次打車,得10元。而且除了邀請好友外,還有每日打卡獲得出行補貼,會以現金的形式返現到用戶賬上。

當然,花小豬並沒有“騙人”。只要按照分享、邀請、助力等流程去做,確實能享受低價出行,甚至免費打車。看來,能佔領朋友圈還是需要一定的硬實力。

花小豬被叫停!合規性遭質疑

有滴滴做背書,再憑藉裂變營銷,花小豬快速在二三線城市打開市場。但是在體量膨脹之下,花小豬因涉嫌違規被叫停。而且被叫停一事並不是個例,反而是在多個城市上演。

7月13日,花小豬因企業經營資質以及前期活動涉嫌違規宣傳等問題,被天津市道路運輸局與交通運輸行政執法總隊約談;8月初,花小豬直接在深圳被全面叫停;8月18日,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官方微博發文稱,花小豬未在青島市取得經營許可,擅自從事或者變相從事網約車經營活動,根據相規定將給予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簡單來說,花小豬看似發展極快,但背後卻是未在多個城市取得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許可,不具備網約車經營資質。此外,花小豬爲了實現快速擴張,還涉嫌故意不把控駕駛員的從業資格、背景情況審覈把關等。比如在招募司機的材料裏,花小豬並沒有強調司機必須有雙證——網約車運輸證和網約車駕駛證。媒體藉此詢問花小豬客服時,對方表示“目前平臺沒有強制要求”。看來,花小豬的確存在違規現象。

爲了搶佔市場,花小豬迴避經營許可的辦理,且刻意壓低司機的准入門檻。在網約車的監管愈發嚴苛的當下,顯然是不被允許的。被叫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出行領域玩法在變,裂變營銷或不可取

迫不及待地採用燒錢補貼、裂變營銷玩法,甚至置合規於不顧,顯示出花小豬焦急的心態。這是因爲其背後“金主”,滴滴有着太大的野心。

首先,滴滴想通過花小豬搶佔下沉市場,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其次,滴滴想尋找新的用戶增量。今年3月,滴滴內部確立三年戰略目標,要在將來每天服務超過一億單。爲完成這一目標,自然要拉新,玩轉裂變營銷的花小豬或就是其大招之一。最後,滴滴想要通過花小豬來分散非合規運力。

雖然滴滴的意圖是極好的,但在實踐中卻出現了問題。因爲其推出花小豬並玩轉裂變營銷,的確能讓用戶瘋漲,不過並沒有與之相匹配的龐大運力。如果一切都能偷偷摸摸地進行還好,一旦被曝光就是一個“死”字。不合規的行爲,肯定會被制止。

實事求是地說,出行領域現在有太多玩家湧入,這讓玩法也一直在變。花小豬玩轉裂變營銷,也不讓人驚訝。但是出行領域與電商領域有太大不同,完全不能盲目借鑑。如果只是玩法相同,卻沒有後續的實力相匹配,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