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小康?小康在哪裏?這是許多人的疑問。有句俗話,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百姓對小康的期許或許維度不同、需求也多樣,但只有他們在自己的幸福列表上劃上自己的“對勾”,這小康才叫成功。

北京人民的小康體現在哪裏?這事不僅跟經濟相關,更與每一個人的獲得感、滿足感緊密相連。舒適的環境、清新的空氣、整潔的街道,還有一天更比一天好的生活,每一條都讓人嚮往。

青山綠水,無論南北

接下來的幾個月,北京人有福了。北邊的溫榆河公園,南邊的安南溼地公園,還有位於東南部的城市綠心公園都要相繼亮相。用周邊居民的話說,都是“大手筆”。

森林、花海、湖泊、梯田……美景在北京東北部聚集。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的一期示範區將於9月正式開放迎客。

城市綠心公園內到處是風景。

新鳳河治理後成爲了市民休閒好去處。

“我們將在公園實現智慧化管理,爲遊客帶來了全方位的遊園新體驗。”溫榆河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值得一提的是,市民遊園不但可以欣賞實景,還能通過AR科普系統的增強現實技術,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植物、動物、微生物形成的溫榆河公園疊加到真實場景中。

如果說溫榆河公園是居民們的意外之喜,位於南部的新鳳河治理就是大興人民期待成真的驚喜。上世紀50年代以來,河道飽受污染,乾涸黑臭,生態系統破壞嚴重。沒水、髒臭,蚊蟲聚集,附近的居民一到夏天根本不敢開窗。

現在的新鳳河一河清水,綠柳相映。過去的“臭水河”蛻變爲受百姓歡迎的“打卡”聖地。每個清晨、傍晚,衆多市民羣衆到河邊休閒娛樂,十分愜意。

北控水務新鳳河治理團隊負責人鄧劍表示,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及雲計算技術,建立入河排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管理工作體系,實現“環境水體-入河排口-污染源”閉環和動態聯動管控,新鳳河幾年大變樣。

老舊小區也要換新顏

除了不斷增加的青山綠水,住在城區的老小區居民也期盼着自己的居住環境能“升級”,但老舊小區治理在哪裏都是大難題。

別急,北京東城探索出了“趙家樓模式”。

曾經是五四運動起點的“火燒趙家樓”讓這裏分外之名。但即便身處北京核心地段,這裏也存在着許多長期失管的老舊院落,無物業、無保安、無保潔,無人管理、環境髒亂、線路老化等許多嚴重影響居民日常生活和居住安全的問題。

在這種背景下,北京市東城區趙家樓社區引入非公黨建資源參與老舊失管院落治理,通過“社區+非公企業+居民”三方聯動,提出黨建惠家,探索出了以黨建引領老舊小區綜合治理的新模式。被稱爲“趙家樓模式”。

“趙家樓模式”下,老舊樓房安裝了現代化的可視對講。

朝陽區老舊電梯改造爲民辦實事。

當趙家樓的居民們爲小區變得整潔有序而興奮不已,北京市朝陽區潘家園街道的不少居民正在爲老樓有了新電梯彈冠相慶。2018年和2019年,朝陽區已完成845部電梯的安裝,讓老舊居民樓裏的老人們出門購物、就醫不再費勁。

武聖東里3號樓的劉士雄大爺感慨,這小電梯托起了我們這些老人的餘生。今年73歲的劉大爺,因爲住在五樓,又沒有電梯,上下樓還真是費勁。他表示,有了電梯,每天可以出門溜達,和老哥們在樓下聊天了。

“垃圾站在我家隔壁!”零負擔

家住周莊嘉園的居民們曾經的煩惱跟別人不太一樣。因爲家門口就是朝陽區的小武基垃圾轉運站,他們深受臭味、噪音的困擾。

這座始建於1997年的垃圾轉運站,是北京東南部城區垃圾中轉的樞紐,轉運能力達2000噸/天。過去由於建成時間早,露天作業、除臭設施不全等問題長期存在。

2016年北京市投入專項資金對小武基垃圾轉運站實施改建。改建完成後轉運站實現全密閉負壓運行,生產作業過程中產生的臭氣全部集中收集處理。現代化的設計、流線型的外觀、全密閉無異味,讓這座新式垃圾站極具“僞裝性”。

小武基垃圾轉運站中控室。

昔日願景,已成爲這座智慧之城的新名片

利用垃圾加工的有機肥料。

馬先生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自己家就住在離轉運站25米的區域,他表示2015年剛搬來時,噪音和氣味讓他不敢開窗,非常煩心,多次電話投訴,現在安靜了也乾淨了,沒有任何異味了。

曾經的“鄰避”變“鄰里”,垃圾站也是居民們“奔小康”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