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貝出生那一刻起,感冒的發病率就極高,幾乎每個寶貝都要經歷好多次。但每當寶貝遭遇感冒時,父母總會驚慌失措、手忙腳亂。說到寶寶感冒引起的發燒,恐怕是新手爸爸媽媽最頭痛的問題之一,家長經常抱怨爲什麼孩子會發燒?其實引起發燒的原因很多:出疹子、長牙、感冒、積食、打預防針等,雖然都是身體表現出得發熱得症狀,但是治療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今天就和大家來說一說積食引起的發燒,和普通感冒發燒的區別是什麼?

先來了解一下普通感冒,孩子一年要得上5-6次感冒是屬於比較普遍的。兒童感冒分爲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和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普通感冒可以發生在一年四季,沒有大流行的特性,症狀相對輕,一般感冒發燒,全身體溫都普遍性增高,前心後背溫度一致,而且大多爲高熱,甚至高熱不退,還會伴隨打噴嚏、鼻塞、咽痛、咳嗽、眼睛發紅、嗓子疼、流鼻涕等症狀。去醫院做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升高或者淋巴細胞,中性細胞偏高,血沉加快,C反應蛋白升高。病毒性感冒屬於自限性疾病,因此,加強家庭護理更爲重要,多喝水、多休息、飲食清淡、注意定時開窗通風(千萬不要直吹寶寶)等,不要去人多、密閉的空間等。

積食又稱積滯,是中醫的一個病名,積食是因爲飲食不當影響到小兒消化功能,使食物停滯胃腸所形成的一種胃腸道的疾病。很多人都不理解爲什麼積食會導致發燒呢?主要是因爲胃在正常的情況下,是不能有東西的,剛喫完飯之後,有東西那是對的。如果胃裏一天到晚都有東西,那就是積食了。一旦積食了胃裏有食物,就要不停地消化、不停地工作,肺氣就得不到充盈,自然而然就虛了,虛就很容易導致外邪,孩子就很容易感冒。

積食性發燒可以說是具備感冒發燒的所有特徵,但唯一一點就是沒有感冒流鼻涕的症狀。當寶寶肚子的食物消化不好,就會引起積食,除了發燒之外,一般表現爲:手、腳心發熱,頭部和腹部很熱,四肢卻微微發涼,溫度大部分都在38℃以上,而且舌苔較厚,有口臭味,呼出的氣體較熱,扁桃體可能會有發紅。小肚子也是鼓鼓的脹得難受。大便幹或兩天無大便,腹脹鼓起,輕拍時有蹦蹦響聲。同時孩子還會出現胃口不佳,看見食物無明顯興趣,睡覺的時候會翻來覆去、有時候還會咬牙,這就是明顯的“胃不和則臥不安”。

積食發燒的如何應對?首先要清理寶寶積食拍肚子會嘭嘭悶響,幾天不排便或大便乾硬,家長需要以肚臍爲中心,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促進腸道蠕動產生便意。其次飲食方面,寶寶已經積食了,所以在食物方面就不能給寶寶喂一些有可能加重他們積食的食物,而是應該喫一些清淡的流食,比如說湯,牛奶,蔬菜苦瓜泥、芹菜泥等,緩解便祕效果相當不錯。在水果方面可以多給寶寶喂一些通腸胃的水果,幫助寶寶排出體內便便,改善寶寶積食的情況。媽媽可以給孩子熬一點小米山藥粥,山藥切塊後,放入鍋中煮爛,連同小米,熬好後對寶寶的脾胃有很大的好處哦!

家長更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讓寶寶適量的活動,多活動靠他自己的胃腸運動來消耗消化食物,幫助化積,運動還能增加汗腺的分泌,通過流汗也能帶走一部分的內熱,幫助降溫。積食和普通感冒引起發燒的區別,這次搞明白了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