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1月,从中国物理学会发出一封代表着中国政府和科学界态度的电报。次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大报刊的头版头条上,将这一则令中华儿女举国欢庆的消息公之于众:中国的青年物理学家李政道、杨振宁二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次在该方面折桂的中国籍学者!

这样为国人争光的消息一经传回,各行各业就开始忙碌:政府争取着尽快迎接两位青年才俊回国,各界媒体积极地跟进着这两位诺奖获得者的消息。而捧回奖杯的两位年轻人,却不约而同地提起笔,在信纸上包含着激动与感激地书写着心声。

这封信的收件人既不是他们的家人亲戚,也不是家喻户晓的当红人物。可他于之二人,犹如孔子于子路颜回。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吴大猷。

01一、十年南开定终生

1907年的中国,仍然处于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之下。光绪三十三年的广州还叫广州府番禺县,而吴大猷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一生。

比起出生于寒门的平民子弟,吴大猷的出身显然优越许多。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从小就有进士出身的祖父和举人出身的父亲教导。

父辈就职于清政府,自然明晓国运衰微,期望将吴大猷培养成国之栋梁,苦下心血。可惜飞来横祸,未等到吴大猷长至学龄,父亲与祖父相继病故,偌大的吴家一下子失去了中流砥柱。

六岁时,吴大猷的身边便只有母亲在照顾他。可封建传统的女性难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幸而大猷的伯父,也就是广东旅津中学当时的校长伸出了援手。他不忍心看着聪慧过人的侄儿沦为凡庸之辈,便出资供养他的教育,还让吴大猷进入南开中学读书。

那一年,吴大猷14岁。青涩的少年还不知道,自己与南开的缘分才刚刚开始。对知识的追求就是他的全部爱好,年少的吴大猷信念坚定:我要上大学!

南开中学的课程内容并不简单。当其他的高二同学还在为了老师布置的课业焦头烂额的时候,提前完成作业的吴大猷已经抱着借来的高年级书本,自学高三的课程。那些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是那样晦涩难懂,可吴大猷不仅天赋异禀,还有着远胜于别人的勤劳。

他不断地打磨着自己这块终会出世的璞玉,在刚满18岁时就迫不及待地参与了升学考试,并成为了南开大学校史上第一个提前考进来的跳级生。

杨振宁和恩师吴大猷

少年英才,名师青睐。南开大学的饶毓泰教授一眼看中了吴大猷的才资,从他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悉心教导。千里马须有伯乐赏识,而吴大猷这块璞玉也终于到了心灵手巧的工匠手里。饶毓泰教授作为中国现代物理的先驱,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今日南开大学的物理系。

饶毓泰对吴大猷来说,亦师亦友,是恩师,又如慈父。在实验室里,他耐心又尽心地指导着吴大猷的科研;在生活中,他与吴大猷同吃一桌饭、同下一盘棋。他既是吴大猷的物理学领路人,又让他感受到了如沐春风的慈父关怀。

十年如一日,从中学到大学,从听课学生变成授课教师,吴大猷在南开这片沃土上成长,一晃就是三千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他在良师益友的陪伴下汲取着物理学的养分,知识的储备量随着他对物理的热爱与日俱增。当一颗希望的种子终于长成能独当风雨的树木时,饶毓泰教授写下一封推荐信,为吴大猷打开了赴美深造的学术之路。

多年以后,当功成名就的吴大猷回望这奠定他一生基调的南开十年时,饱含深情地道:“在南开的十年,决定了我这一辈子的为人处世和工作习惯。我离开故国许久,最怀念的,就是我的恩师饶毓泰先生。”

02二、白首不离一心人

如果让吴大猷选择一处他人生中最难忘的宝地,我想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出“南开”二字。因为在这里,他不仅为自己的事业铺好了前路,还遇见了一生挚爱——阮冠世

1928年的12月朔风凛凛,可在吴大猷的记忆中,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冬天。学校主办的师生同乐会上,二十二岁的吴大猷从人群中一眼看到了一名弱柳扶风的女孩儿。她是多么美好,令人想到娇花照水、池中明月。

风度翩翩的青年大猷整了整衣领走近了她,在自我介绍之后,得知了这位令他一见钟情的女孩儿的名字:阮冠世

同为南开大学的物理系学霸,才子佳人的结合简直是水到渠成。初尝恋爱滋味,恋人的一切都显得那样有吸引力。这位物理学的天之骄子在遇见阮冠世之后,抛却了封建家庭教导他的“君子远庖厨”。

只因为她说喜欢喝牛肉汤,“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吴大猷就义无反顾地开始研习厨艺。

他在清晨去买回新鲜牛肉和佐料,仔细切好、腌制,装进特制的砂锅文火慢炖数个小时,直到牛肉完全入味儿后才熄火。那牛肉汤色泽清亮,味道堪比饭店名厨。

于是南开大学里总能见到这样的怪事:物理学的风云人物吴大猷,用他那双摆弄实验器材的手,抱着一只用布厚厚裹好的坛子,笨拙而小心地站在阮冠世的楼下,等待恋人品尝他的手艺。

那氤氲的热气一暖就是几十年的光景。先是炖牛肉汤,后是煎药,阮冠世自幼身体不好,吴大猷却一直不离不弃,凡事亲力亲为地照顾着她。

在风和丽日的时候,一对眷侣会去北京天坛公园游玩。两个人四目相对,耳朵贴着回音壁。吴大猷看到身体虚弱的恋人绽开一个甜美的笑,用温柔地声音祈求道:“希望上天能容许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一起。”

吴大猷大为感动,彼时就下定决心:不论来世如何,今生他便认定了阮冠世了

而他也确实用一生去实践了自己的诺言。1936年9月,吴大猷请来北大校长蒋梦麟为自己的婚礼证婚。这对甜蜜情人终于升格为恩爱夫妻,延续着他们的爱情。

直到宛平城响起一声炮响。两人婚后不到一年,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学校皆向长沙转移。吴大猷担心妻子体弱,受不了颠沛流离,于是提前打点,将妻子妥善地安置在天津。

离别时,他含泪要妻子保重身体。生逢乱世,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可阮冠世并不是普通的柔弱女子。她思夫心切,居然拖着孱弱的身体,当即买船票南下,追随着丈夫的脚步。青岛相见,两人相拥而泣。

三所名校临时合并为西南联大,在长沙落脚。不久之后,日军突袭,长沙也不再安全。吴大猷一人无妨,可是妻子的身体实在难以承受随时转移的负荷。

两年里,吴大猷先是带着妻子到安全的蜀地,后又回到西南联大迁校后的所在地昆明。一是为了寻找安稳之地,二是为了让妻子在适宜的气候环境下养病。昆明城中有日军空袭,吴氏夫妻二人就搬到乡下居住。吴大猷为了照顾妻子,不断换工作、忙搬家,可是从未埋怨过阮冠世一句。

但吴大猷到底是文弱书生,连年的避乱已经让他憔悴不堪,更何况他每天需要穿着皮鞋走十多里路去西南联大教书。战时物价飞涨,这位翩翩公子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筚路蓝缕。

1943年春天,吴大猷因为一匹受惊的马失足,而摔成了脑震荡。他不得不暂停教书的工作,卧床休息。夫妻患难见真情,病弱的阮冠世强撑精神,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丈夫一个多月,在吴大猷终于好转的时候,自己却倒在了病房里。

阮冠世病入膏肓,加上连日的劳累,连医生都建议准备后事。可吴大猷并不想放弃妻子,他将妻子送进医院,自己则回到乡下养病。战火连天,医药费用高昂。这位尊贵的知识分子、西南联大教授,不得不摆起地摊变卖家什。

许是他们的诚意感动了上天,求生意志强烈的阮冠世终于转危为安。经此一难,夫妻两人一贫如洗,却更加情比金坚。

03三、春风桃李罗堂前

在西南联大的日子虽然清苦,但在爱人的支持下,吴大猷继续着科研工作。

在七七事变之前,从世界多所一流院校中学成归来的吴大猷已经成为了北大物理教授团的领头人物。他提议成立了北大清华联合物理研讨会开创了中国研讨的先河,中国的物理学界学术氛围浓郁,他个人的研究成果也是硕果累累。

在战乱时期,他白天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晚上则与学界泰斗们探讨学术问题。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吴大猷在这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富足。

在严峻的时局下,他坚持教授古典力学,培养了杨振宁、李政道、郭永怀、朱光亚等一大批著名物理学家。某些物理学界的骨干人物,虽然与吴大猷没有师生之名,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皆是以吴大猷的学术理论为基础。

吴大猷从授业恩师饶毓泰教授身上学习到了如何为人师表,并且将它应用在自己的学生身上。杨振宁因为毕业论文受到吴大猷的指点,从此确立了这一生的物理研究方向;而与他分享诺奖的李政道,则更像当年饶毓泰身边的吴大猷。

李政道家境普通,但是求学心切。他千里迢迢地从故乡浙江赶到昆明,就是希望能进入西南联大求学。由于不符合校方规定,李政道无法获得学籍。而慧眼识珠的吴大猷却力排众议,破格让李政道旁听。

这位来自浙江的青年学生没有让吴大猷失望。他多次在考试中拔得头筹,展现出的科研能力远超学校要求。当1946年赴美深造的时候,吴大猷力荐李政道作为交流生,跟随他一起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李政道

这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没有的大学文凭的博士,自此蓬勃成长,最终成为了中国物理学界的翘楚人物。当他和杨振宁一起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专程写信感念恩师:“假如1946年您没有给我这个机会,那就不可能有我今日的荣光。”

吴大猷在收到这封信后,并没有把自己学生的功绩归于自己身上。他认为自己不过是适逢其会,金子之所以能发光,是因为它本身是金子。

事实上,吴大猷对中国物理学界的贡献远不止于此。当年他从密歇根大学归来,带回了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量子力学理论。当时的国内物理学界中,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他辗转数十年,一直没有中断过教书育人的事业,说他是中国物理学界的孔子也不为过。

或许你鲜少听说他的名字,或许你从未听说过他的故事。但是吴大猷和他的学生们,用自己的力量和学识,在改变推进着中国物理界的发展。

吴大猷这三个字代表的,不仅是他个人,更是那一代在战火之中仍然坚守着文人风骨的一群人。他的前半生,将西学带回东方,并开辟建立中国物理新学派;他的后半生,病中著书,是海峡两岸交流学术的桥梁。

吴大猷半世漂泊,故土难回,可心心念念的始终是中华。当他以八十五岁的高龄重回母校南开时,这位老人浑浊的眼中盈满了泪水。他不负当年的少年梦想,精诚学术,一生不息。

今年,是吴大猷先生逝世20周年。当我们抬头仰望之时,不要忘记,星空之上,曾有这样一位学界泰斗用自己的光芒,照亮着前方,照亮着无数的学子。

文 | 闻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