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中,唯一犧牲在戰場的封疆大吏,全拜手下大將投降所賜】提到鴉片戰爭,除了屈辱還是屈辱,總體感覺,清王朝中爲官者似乎多數都是軟骨頭,很多時候不只是無力抵抗,而是不敢或不想抵抗,除了林則徐等少數堅貞不屈者外,多數基本都是不敢抵抗的軟骨頭。但事實並非如此,不怕死的滿清高官還是有的,今天要說的就是清朝少有的不懼外敵入侵的封疆大吏——裕謙。1841年10月10日,正當鴉片戰爭的炮聲在浙江鎮海上空轟鳴的時候,突然傳來撲通一聲,只見一位清朝封疆大吏縱身跳入池塘,決心爲國捐軀,這個不畏死的人就是大清帝國的兩江總督裕謙。

裕謙,原名裕泰,字魯山,是蒙古鑲黃旗人。他的祖父巴祿和父親慶麟都是清軍中的將領,裕謙二十四歲就考中了進士,不久便進入官場,歷任主事、員外郎、道臺、按察使、布政使、巡撫等職。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春,裕謙接替主降的兩江總督伊里布的職位,開始主持浙江一帶的軍政要務。

其實,早在禁菸鬥爭的時候,裕謙就是林則徐的積極支持者,並在其所轄江蘇地區取得了僅次於廣東林則徐的禁菸成績,爲世人所稱頌。後來根據林則徐的推薦,裕謙請到有識之士魏源爲其幕僚。同時他也奉命來到浙江前線,坐鎮鎮江城,積極部署和加強了包括定海、鎮海、寧波等沿海各地的防務。他命令部將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三人擔任各鎮總兵,各率兵五千駐定海等地,並親下手諭嚴令臨陣脫逃者斬立決。同時他令浙江提督餘步雲和總兵謝朝恩,統兵四千,分別守鎮海要衝招寶山和金雞嶺,與其形成犄角之勢。

1841年9月26日,英軍出動軍艦二十九艘,土兵三千來進攻定海。經過六晝夜的血戰,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三位總兵壯烈犧牲,定海失陷。如此一來,鎮海的形勢陡然危急起來。至此緊要時刻,裕謙召集將士來到關帝、天后廟前,帶領大家對神明宣誓:“任何人均不許退守,不許離城一步;也不準以保全民命爲藉口,同敵人和談。敢有違抗者,必明正典刑,幽遭神殛。”提督餘步雲貪生怕死,他以腳疾爲託詞,拒絕上前盟誓。

10月9日,英軍對鎮海發動猛烈攻勢,裕謙立即登城督戰,親擂戰鼓,激勵將士。當時餘步雲往返幾次前來請求裕謙下令罷戰,舉白旗向英軍投降,他說:“洋人船堅炮利,不可以卵擊石。我家有妻子兒女三十餘口,可憐,可憐!”“且步雲有女兒今日出嫁,怎麼辦?”裕謙斥責道: “兒女情故不免,然忠義事大。”他命令餘步雲重返前線繼續指揮戰鬥,令他誓與鎮海共存亡。但餘步雲哪裏肯聽這樣的命令,他回到招寶山後就掛出白旗投降,並率兵逃跑了。

餘步雲這邊一降,頃刻之間,總兵謝朝恩就中炮陣亡,金雞嶺守軍也潰敗下來。於是英軍開始從招寶山和金雞嶺的高地炮擊鎮海中,城中頓時成爲一片火海,使局勢迅速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爲了抵抗英國侵略者,裕謙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在戰前的一天,他見鎮海學官泮池旁有石刻“流芳”二字,隨即頗爲感慨地對手下幕僚說: “乾隆二十一年八月,我曾祖殉難,今道光二十一年八月,大概就是我殉國的時候了。他日請你們於此處收我的屍體吧。”感慨之後,裕謙檢點上諭、奏稿等文件,派人送至嘉興行館,並對後事做了詳細安排。在戰火一觸即發的時候,他對幕僚說:“如果勝利,請你爲我起草佈告; 如果戰敗,則請爲我代辦後事。”

當時,鎮海四千守軍已經潰敗,敵軍開始入城,裕謙寧死不降,他果敢地履行着自己的誓言,昂首向泮池走去,一躍而起,決定以身報國。當被副將豐伸泰從水中將其撈起時,裕謙早已不省人事,僅存一吸。英軍進城後懸賞五萬,四處覓購裕謙的頭顱,企圖以此進一步打擊清軍的士氣,但裕謙的幕友陳若木、吳如渤等人絲毫不爲鉅額賞金所動,悄悄以小舟護送裕謙遁出鎮江逃往餘姚。可惜一行人行至慈溪時,裕謙就堅持不住,不幸與世長辭了,享年只有四十八歲。

鎮海陷落後,先一步逃命的餘步雲卻惡人先告狀,他把丟城失地、喫敗仗的責任全部推到裕謙身上,一度使爲國捐軀的英雄蒙受了莫大的不白之冤。慶幸的是,謊言終究只是謊言,很快,餘步雲的罪行便暴露了,被朝廷處以極刑,並棄屍於市,落得了可恥的下場,至此,才使英雄的亡魂得到些許的安慰。

裕謙是鴉片戰爭中爲國犧牲的唯一一位封疆大吏。他殉國後,在北京和鎮海等地均有官民爲其興建專祠,以表紀念之意。裕謙和民族英雄林則徐、關天培、陳化成等人一樣,其反抗外敵侵略的光輝形象,永遠激勵着中華兒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