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凱純

本文由:愛和自由(srx_love-freedom)

1

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熟悉嗎?

孩子輸不起,輸了就耍賴哭鬧,事事都要爭第一;

孩子缺乏面對挫折的能力,遇到一點小事就覺得天要塌下來了;

學習新事物時,孩子總擔心學不會,乾脆不去嘗試;

孩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

這是什麼原因呢?

從孩子自身的發展來看

從孩子自身的發展來看

害怕失敗,害怕被看不起,害怕被指責和批評;

由於社會性發展階段的需求,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欣賞和認同。

從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來看

從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來看

成人對於孩子怕輸時所產生的情緒,無法無條件接納和理解;

成人沒有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輸贏價值觀;

生命中重要的人沒有及時給予孩子肯定、欣賞和認同;

成人對於孩子的期待過高;

成人會拿孩子和他人作比較。

2

成人怎麼做,才能支持到孩子?

第一,無條件地接納和理解孩子怕輸時產生的情緒,幫助孩子突破困難。

成人要允許孩子哭鬧、發脾氣,允許他有害怕和退縮的情緒,同時向孩子表達:“是的,寶貝,輸了讓你很生氣,也想放棄,你是可以生氣的,媽媽愛你,會一直陪着你。”

對於年齡偏大些的孩子,成人也可以這樣表達:“是的,寶貝,你特別想贏,但是沒能達到你想要的目標,這一定讓你很痛苦,也很想逃避,這是正常的,爸爸媽媽愛你,也理解你,我們會一直陪着你。”

等待孩子情緒調整之後,成人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辦法解決困難,找到失誤點,然後再去嘗試。

在這過程中,成人可以用語言鼓勵孩子,慢慢地引導孩子去突破原來的困難,重新找回信心。比如學輪滑,成人可以這樣表達:“寶貝,你可以試着扶着這個欄杆慢慢往前滑,我愛你,我會一直陪着你。”

第二,幫助孩子建構正確的輸贏價值觀,用平常心對待輸贏的結果。

無論輸贏,成人都可以對孩子這樣表達:“寶貝,無論你輸了還是贏了,你都很好,你永遠都是爸爸媽媽最親愛的寶貝,我們依然愛你。”

透過自身傳遞給孩子“輸了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要享受過程,而不是隻關注結果”的觀念。比如說:“寶貝,爸爸今天和別人比賽游泳輸了,但是我特別開心,因爲我發現原來我這麼喜歡游泳,而且我遊得還不錯。”

當成人帶着平淡的輸贏意識和孩子生活時,孩子會感受到輸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也會逐漸地把注意力放在體驗的過程中。

第三,及時給予孩子欣賞和肯定。

當成人觀察到孩子面對挫敗時做出的一點點嘗試,或者學會了一些新的事物,要及時、具體地欣賞孩子。比如說:“寶貝,我看到你又一次去嘗試了,雖然失敗了,但是我爲你感到驕傲。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像你一樣不斷嘗試的,媽媽愛你。”

切記不要說一些空話,如:“你真棒!”“你真是個勇敢的人!”

及時肯定、欣賞和認同孩子付出努力的過程,能夠逐漸幫助孩子增強面對挫敗的自信心。

第四,放下對孩子的期待,幫助孩子尋找成就感。

當孩子陷入成人的期待中時,成人需要幫孩子剝離,告訴孩子:“寶貝,這是爸爸媽媽的期待,和你沒有關係,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按照你的想法做你想做的事情,我們永遠愛你和支持你。”

此外,當孩子對自己沒有信心時,成人需要幫助孩子找到他感興趣且比較擅長的事情,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成就感。

當孩子不需要幫助時,成人不做任何干預;需要幫助時,也只是給孩子提建議。可以告訴孩子:“也許你是對的,我只是建議,決定權在你。”

第五、不拿孩子跟他人作比較,批評孩子。

“你看看誰誰,喫飯喫得很快,你都沒人家快!”“哎呀,你看你喫個飯掉得到處都是,妹妹做得都比你好,就你不行?”等等,這樣的比較類語言都是不適合的。或者直接批評和指出孩子的錯誤,“你怎麼一點小事就哭,真是太沒用了。”“你這樣做錯了,你看要像爸爸這樣子。”

這樣的對比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存在感和價值感,讓孩子感覺自己不好。

成人要和孩子表達正向的語言並演示正確的做法,讓孩子在愛中成長。如:“寶貝,請觀察,請像爸爸這樣喫飯,請你來試試,我愛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