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武俠片和功夫片中,武術指導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他們就相當於武俠片、動作片中的“編舞”,由於其職業具有相當高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所以是功夫片中實現導演意圖的靈魂人物。

在90年代武俠片最鼎盛的時期,全世界最好的武術指導以華人居多,在香港電影武術界,有兩種流派,一種是從小習武,練就一身好功夫的人,如劉家良和袁和平。另外一種就是戲班出身的,如知名的“七小福”,在他們幾個人中,在動作指導領域做的最出色的就是洪金寶、元奎、成龍這三人。在後期武俠片落寞之後,武術指導漸漸產生了新的流派,如甄子丹、唐季禮、董煒這些人,他們拋棄了傳統的武術套路,轉向實戰性更強的現代格鬥設計,動作風格更加凌厲,觀賞性更加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

這麼多武術指導,爲什麼只有袁和平被稱爲“天下第一武指”呢?因爲他指導的功夫片數量最多,在金像獎和金馬獎等一些重要獎項上獲得的次數也是最多的。哪怕是黃飛鴻的嫡傳徒孫劉家良,被大家尊稱爲“一代宗師”的劉師傅,他的個人履歷跟袁和平比較起來,也是相形見絀的,而劉家良年長袁和平11歲,他第一次擔任武術指導的時間也比袁和平早了7年,他也是由武術指導成爲導演的第一人。

劉家良是講求硬橋硬馬的正統功夫片,他把傳統武術看得很重,他的電影中也總是着重反映傳統武術實打實的魅力,所以成龍的那一套雜耍般動作設計,他是看不上的,特別是成龍每部影片最後的受傷花絮,他是更加鄙視的,因爲在他看來,習武之人受傷是很平常的時候,在影片最後這樣播放出來給別人看,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

所以他們在合作《醉拳2》的時候,最後在動作方面與成龍產生了分歧,前期的動作設計由劉家良完成,後期和盧惠光的對戰部分由成龍完成,看過這部電影的應該都知道,前後兩部分根本是兩種風格的武打設計。

像程小東那種飛來飛去的,他就更加看不上了,正是因爲他對於傳統功夫的堅持己見,他導演的電影在90年代中後期不被觀衆們所接受,所以他在獲獎方面沒有袁和平多,也是情理之中了。

而袁和平就不一樣了,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於因人而異設計動作,並且能將每個人的特長髮揮到極致,袁和平之所以比別的動作指導適應面更廣,更受中西方歡迎,原因在於他會根據電影的整體風格和導演的意圖來設計動作,而不是像劉師傅那樣固執。

自從1970年首次擔任動作片《瘋狂殺手》的動作指導開始,袁和平動作指導的影片有60多部,被國內外媒體評爲“史上10大經典動作場面”的電影,他的影片幾乎佔據了一多半。

特別是《精武英雄》裏面的動作設計,無論是中間李連杰和倉田保昭的比武,還是結尾的大戰,都相當寫實,沒有太多傳統功夫片的花哨風格。

而這場陳真和藤田剛的對戰,更是被影迷們稱呼爲堪稱爲教科書級別的對戰。

還有《黃飛鴻:男兒當自強》中李連杰和甄子丹的對戰,狹窄的空間使用長棍作爲武器,不但對於動作設計非常有難度,並且更加考驗演員的武術功底,除了巔峯時期的李連杰和甄子丹,也實在想不出還有哪兩個人可以完成這場打戲。

最後納蘭元述的布棍是本片最精彩的部分,曾經無數次我在洗了牀單之後,扭幹水之後模仿甄子丹這個動作,只要把另外一頭固定好,這個布棍在現實中還是可以完成的,不過動作要快,不然扭成麻花的布棍很快會散成牀單。

對於李連杰,袁和平的評價是非常之高的,在他眼中李連杰就是一本行走的武術教科書,無論是哪個門派的功夫,李連杰都懂。

但是他最愛的始終還是甄子丹,他幾乎把自己最好的設計都給了甄子丹,無論是早期剛剛挖掘甄子丹的時期,還是這些年的《葉問3》和《葉問4》,他更加是憑藉《葉問4》獲得了2020年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一個74歲的老人還在可以片場親身示範動作,這是普通人無法想象的。

在電影《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中,袁和平也是把最真實最帥氣的佛山無影腳留給了甄子丹,這個鏡頭是甄子丹個人完成的,這個跟李連杰設計的空中佛山無影腳,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表達形式,因爲真實,所以大部分動作片影迷是喜歡這個版本的無影腳。這部影片我也看的次數不多,也就幾百遍吧。

袁和平在國際上最大的成就就是指導了《黑客帝國》系列三部曲,然後同年指導了《殺死比爾》系列,這兩部電影至今依然被影迷們奉爲經典之作,這與袁和平的功勞是密不可分的。

爲什麼這麼說呢?熟悉好萊塢動作片的觀衆們可以回想一下,在1999年《黑客帝國》問世之前,好萊塢的動作片是怎麼樣的?無論是史蒂文·席格還是史泰龍,或者是州長施瓦辛格,史蒂文·席格是合氣道高手,他的動作片幾乎都是瞬間秒殺對手,而後面兩位壯漢屬於肌肉型,他們的打鬥動作不是你一拳打過來,我一拳打過去,就是兩人抱着一起比誰的肌肉紮實。

在那個時期動作片唯一有觀賞性的只有尚格雲頓,爲什麼他的電影跟其他幾位動作巨星差別很大呢?因爲跟他合作的都是香港導演,就算是和國外導演合作的電影,動作指導也是香港的。吳宇森執導的影片《終極標靶》,徐克執導的影片《雙重火力》和《迎頭痛擊》,林嶺東執導的影片《硬闖100%危險》《複製殺人魔》和《地獄醒龍》,而他和林嶺東是合作次數最多的,在香港導演林嶺東執導的影片中,將他的特色都一一展示出來了。

1986年的成名電影《血的遊戲》,導演是元奎,可以說香港這幾位大導演成就了尚格雲頓,所以在那個年代好萊塢的動作片,他的影片是最具有觀賞性的,這也是我一直喜歡他的原因。

但是自從越來越多的香港導演去好萊塢發展之後,隨着《黑客帝國》的成功,越來越多的武術指導也去好萊塢發展,如甄子丹、元奎、鄒兆龍、成龍等等, 基努·裏維斯躲避子彈這個動作,被後續一些影片有無數次的模仿,可見袁和平對於好萊塢動作片的影響之深。

2002年一部《諜影重重》橫空出世,三部曲至今被影迷們奉爲經典,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動作設計上面,但是這部電影沒有任何一名香港動作指導參與拍攝。

在一檔節目中成龍說:“當年我們都跑去好萊塢發展,好萊塢的工作人員都很好學,他們都會虛心請教我們威亞怎麼使用,不懂的地方就問,並且他們學東西很快。”,“結果,他們很快學會我們香港動作導演的這些特技之後,我們就被好萊塢無情的拋棄了,最後只好回香港發展。”

所以客觀來說,如果沒有袁和平的《黑客帝國》,《諜影重重》的動作戲份也不會那麼出色,包括之後許多動作片,裏面幾乎都有香港動作導演的影子,如後期的《美國隊長2》,這些好萊塢的動作導演不但學會了香港的動作特技,並且發揚光大,更加融合了世界各地的特色,像黑寡婦經常使用的綜合格鬥技巧,這些在99年以前的好萊塢電影裏面,是根本看不到的。

所以說袁和平是“天下第一武指”是實至名歸的。只要拍功夫類電影,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他不僅對於香港功夫電影有着卓越的貢獻,更加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了好萊塢的動作電影風格,這是後人始終無法企及的成就。

隨着武俠片和功夫片的落寞,他們這些人也隨着時代的變更落下帷幕了,如今一些動作演員更加是無戲可拍,慢鏡頭的濫用和優秀的剪輯技術,已經可以替代他們這些老一輩的動作指導了,但是在觀賞性上始終跟他們的作品是永遠無法比擬的。

在好萊塢動作片越來越成熟的今天,甚至連東南亞其他一些國家的動作電影,都已經遠遠超越了中國的動作電影,而功夫派的發源地不但沒有發揚光大,反而走上了回頭路,這對於國內的動作影視劇來說,真的是一種莫大的悲哀和諷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