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隋煬帝,其實是一個沉重的話題,雖他被定義爲:暴君加昏君。但實則他幹了不少“着急”的事,比如開鑿大運河、徵高句麗等,尤其是開鑿大運河,堪稱是“燒燬了自己,方便的後人”。

且,隋煬帝還跟其他亡國君主死的不一樣,比如上吊煤山的崇禎,被掠走,最後死於苦寒之地的宋徽宗等,隋煬帝是被自己的驍果軍(俗稱:御林軍)的統領:馬文舉拿刀逼着死的。

當時隋煬帝早已衆叛親離,連自己掌控的御林軍,都決定跟着宇文化及等,一起反了大隋。那麼隋煬帝對此果真一點不知道嗎?

其實他是知道的,因爲在這之前,隋煬帝曾拿着鏡子,一面觀賞着自己,一面開口說道:“多漂亮的一顆頭顱,不知會被誰砍掉。”顯然他已經意識到了結局,卻無法掌控一切,只能聽之任之,所以他才說出那樣一句自嘲,其實是相當悲涼的話,純屬進入瞪眼等死的狀態。

所以當御林軍虎狼般闖入,爲首之人有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御林軍統領馬文舉,隋煬帝望着自己手下將領,看着明晃晃的刀劍,已經明白這一刻到來了。當時他是何種心情呢?自然有不甘心。

於是隋煬帝說出了第一句話:我何罪至此?

這一句其實,純屬裝傻。因爲早前,他曾顧鏡自憐地問“這顆漂亮的頭顱,會被誰砍掉”,必然會對一切有所反思,並得出了答案。所以才說,隋煬帝這句在裝傻,而隱藏在裝傻後面的,卻是對生的渴求。但說實話,這句等於沒問,因爲人家早已準備好了“臺詞”。

果然,馬文舉異常大義凜然,朗聲宣判了隋煬帝的四大罪狀。第一罪狀:違棄宗廟,其實就等於是說隋煬帝忘了本。

第二大罪狀是:巡遊不息,這個不解釋了,因爲隋煬帝跟乾隆一個毛病喜歡到江南去玩,但隋煬帝如此做,其實正爲了開鑿大運河。

第三的罪狀是:外勤征討,這個指隋煬帝征伐高句麗。

第四大罪狀是:內極奢淫,說隋煬帝生活太奢侈。

所以造成了,民不聊生,盜賊四期,可你卻還任用奸臣不好好改正,所以我們是爲了拯救天下而來的。

面對這樣的“臺詞”,估計以隋煬帝那智商,早就能猜出。所以隋煬帝又說出了第二句話:我實負百姓,至於爾輩,榮祿兼極,何乃如是!

你們說得沒錯,我是對不起天下百姓,可我對得起你們啊?我怎麼虧待你們了?你們各個都榮華富貴,這都是我給你們的。可你們現在又給來這一套,你們到底是爲什麼?

其實,這句話非常銳利的,等於否認了司馬德戡、馬文舉還有宇文化及這些人,殺自己是爲了拯救天下百姓,點明瞭這些人,你們就是大逆不道的謀反,別說得這麼“輝煌燦爛”。

果然,隋煬帝這句一說出,司馬德戡、馬文舉立馬沒詞了,等於點中了他們是要害。所以,馬文舉立馬就火冒三丈。

《資治通鑑》對此,只給了四個字:賊欲弒帝。即也是對兩人這行爲表示出鄙視,用的是“賊”。而“欲弒帝”,則表現出了當時司馬德戡和馬文舉被隋煬帝“擊中”後惱羞成怒,就要動手殺隋煬帝了。

這時隋煬帝說出了他人生的最後一句話: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鋒刃!

這句就不翻譯了,因爲非常簡單。曾高高在上的隋煬帝,能說出這句話來,無論當時他神態是慷慨,還是絕望,都透露出可憐的味道——皇上求留全屍。

回想隋煬帝之前的“多漂亮的頭顱,不知會被誰砍掉”,顯然隋煬帝是想非常保住自己的這顆“漂亮頭顱”的,所以他臨死前說的這三句話,都是爲了實現他最後的這個願望。那麼馬文舉等人,同意了嗎?

自然是同意!隋煬帝自己解開練巾(腰帶),然後馬文舉令校尉令狐行達動手,滿足了隋煬帝這最後一個可憐的願望。

當然在其他歷史文獻中,還有描述,說:隋煬帝曾藏過毒酒,此刻是要求喝毒酒,卻沒找到,所以最後被勒死。但無論那種記錄,隋煬帝之死,司馬德戡和馬文舉都是“行刑人”。那麼這兩人最後的結局呢?

司馬德戡,不久後便被奪了大隋“三宮六院”的宇文化及,也用繩子給勒死了,然後誅殺了他的十九位同黨。但其中卻沒有馬文舉,因爲後來他還曾跟着李世民,東征過高句麗,因有戰功被越級提升爲中郎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