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歷朝歷代中,有太多的人爲了追求政權而付出了巨大的犧牲,而這樣的犧牲並不僅僅只是包含自己的生命,甚至於自己的族人都要因此而遭受到滅頂之災。而決定這一切的人往往就是最終的勝者,這一次的勝者就是司馬懿,但是他真的成功了嗎?其實並沒有。

因爲他在鞏固政權的時候,雖然誅殺了曹爽三族,但是卻"漏掉"了一個人,而也正是這個人將他的王朝推向了滅亡!

我們都知道,司馬懿是通過推翻少帝的統治後才成爲了晉宣帝的。而他在推翻少帝統治的時候,就不得不除掉曹爽三兄弟。在公元249年,曹爽三兄弟陪同少帝外出去往高平陵。而在京城中的司馬懿覺得時機到了,於是就逼迫郭太后下旨,污衊曹氏三兄弟謀反,就打着清君側的名頭去往高平陵,勢必要除掉曹氏三兄弟,而這也就是非常著名的高平陵之變。

但是曹爽能夠陪伴在少帝的身旁,定然也是有屬於自己的勢力。而這股勢力則是桓範一家,桓範對曹爽那可謂是忠心耿耿,所以當他得知司馬懿將要去往高平陵緝拿曹爽,甚至還想要取代曹氏地位時,就馬上將這個消息及時的告訴了曹爽。還建議曹爽採取行動,讓少帝可以下旨起兵。

也不知曹爽是怎麼想的,大概是覺得自己已經成爲了困獸,無論怎樣都沒有了勝算。所以就乾脆投降了,本來覺得自己投降後可能會沒有權利。但作爲曹氏一族定然也會受到優待,但是他卻忽略了司馬懿的殘忍程度,他都已經要起兵了,又怎麼可能會放過他們呢?

所以在此時此刻,曹氏一族在司馬懿的眼中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完全就是任人宰割。所以司馬懿也沒有對他們客氣,直接將曹爽的三族都給誅殺了。

而桓範作爲曹爽的心腹,自然也是逃不過這樣的厄運的。所以在曹爽投降的那一刻,他就知道,曹氏一族完了,本來尚有一線生機。卻因爲曹爽的軟弱無能,最終葬送了曹氏的祖宗基業。

所以在曹爽三族被誅殺之後,桓範三族也走上了這條道路,統統都被司馬懿給誅殺。可想而知司馬懿有多麼的殘忍。可是令司馬懿怎麼都沒有想到的是,在他誅殺桓範三族的時候卻"漏掉"了一個人,那就是桓範的兒子桓楷,因爲他逃跑了,所以便躲過了殺身之禍。

而逃跑後的他也過上了隱姓埋名的日子,平安的度過了這一生,但是他卻沒有忘記司馬懿的所作所爲,在教育後代的時候,更是將這份仇恨告訴了子孫後代,雖然他沒有能力報仇雪恨,但是並不代表自己家族會就此沒落,最終桓家終究會爲家族報仇的!

而這個機會在桓溫這一代時出現了,因爲此時司馬家族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了。而桓溫也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人,所以在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再隱姓埋名,甚至是深入到了朝廷的內部,掌握了一部分政權,最後發起兵變,除掉了當時的皇帝。而他的兒子更是直接取代司馬一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總算是爲桓氏一族報仇雪恨了!

總結:而司馬一族從最初司馬懿奪權到走向滅亡,雖說桓楷的存在至關重要。但是倘若司馬懿那個時候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優待曹爽和桓範一族的話,那麼可能司馬一族還能統治的更久一點。但是因爲司馬懿太過心狠手辣,所以逃走的桓楷對他也是非常的痛恨。

正因此,桓家的子嗣也都深深的銘記這份仇恨,最終用司馬懿的方式重新奪回了曾經屬於他們的權利。而司馬懿也算是咎由自取,成也在他,敗也在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