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走向衰敗的轉折點。一八五六年九月,太平天國的軍事奇才,九千歲東王楊秀清在睡夢中一命嗚呼,近兩萬部衆親眷死於非命。事變後,爲平息衆怒,天王洪秀全處死了兇手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帶兵出走,太平天國從此一蹶不振。

在天京事變之前,楊秀清的權勢在太平天國如日中天,無人可比。即使是天王洪秀全,也不能撼動東王的地位。

按照太平天國創始人之一的馮雲山當初的設計,天王只是國家名義上象徵性的虛位元首,並無實權,就像現在的英國女王和日本天皇一樣。真正的權利掌握在軍師手中,金田起義時,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等早期骨幹都是軍師。

太平軍攻佔廣西永安州後,爲便於組織,統一軍政,開始永安封王。洪秀全稱天王、萬歲,楊秀清爲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蕭朝貴爲右輔正軍師西王、八千歲,馮雲山爲前導副軍師南王、七千歲,韋昌輝爲後護又副軍師北王、六千歲,石達開爲翼王、五千歲。東王楊秀清可以節制其他四王,對其發號施令,其他各人或稱軍師,或稱丞相等。

從制度設計上看,國家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楊秀清手中,洪秀全則幾乎沒什麼權力。而且,楊秀清還在拜上帝教中有代天父傳達聖旨的特殊地位。因此,天京事變之前,楊秀清掌握着天國的政權、軍權、神權,統領着天京防務,是太平天國實際的最高領導者。

但在那個恐怖的夜晚,洪秀全密謀韋昌輝、秦日綱僅僅帶領三千士兵就攻佔了東王府,滅掉了楊秀清。大權在握的楊秀清,爲何輸給了不問政事的洪秀全呢?《聖經》上有一句話:“上帝讓誰滅亡 ,必定先讓其瘋狂”,用在楊秀清身上,恰如其分。

楊秀清出身貧苦,父母早亡,參加拜上帝會前是一個普通的燒炭佬。他沒有什麼文化,見識也不多。但太平天國其他領導人如洪秀全、石達開、馮雲山等等大都出身在小康之家,讀書識字有文化。楊秀清雖然有出色的組織能力、格局眼光和謀略聰慧,但和別的同僚相比,內心深處始終有一點自卑和惶恐。

楊秀清作爲太平天國唯一一個可以與天父溝通的軍師,在天國將領中可以說是爲所欲爲。楊秀清經常搞“天父下凡”,以天父之名義教訓其他諸侯王,甚至連洪秀全也不放過。楊秀清曾經借天父附體責罵洪秀全,當衆杖責三十大板,讓一國之君的洪秀全顏面大失。洪秀全明知楊秀清是在裝神老鬼,卻又不能戳穿他,對楊秀清恨之入骨。

北王韋昌輝的親哥哥因爲與楊秀清的小舅子因房屋、田產等問題發生矛盾,楊秀清大怒,韋昌輝沒有辦法,只能將其兄長五馬分屍。韋昌輝手下一小兵犯了錯,楊秀清假託天父下凡,訓斥韋昌輝,並當衆杖責四十大板,搞得韋昌輝兩天下不了牀。

東王府的一個馬伕經過燕王府時,因爲站崗的衛兵沒有向其行禮,楊秀清便認爲別人蔑視東王府的人馬,又搞天父下凡,把燕王秦日綱、佐天侯陳承瑢、衛國侯黃玉昆統統打了一頓。陳承瑢是英王陳玉成的叔父,當朝宰相,掌管天京城防重任以及東王府保衛工作,地位相當重要。衛國侯黃玉昆則是翼王石達開的老丈人,因爲一個小小的馬伕,楊秀清便一次性把三位大佬都得罪了。

化身爲天父的楊秀清目空一切,洋洋得意,他看着包括洪秀全在內的其他人在自己面前驚恐顫抖時,虛榮心得到了極大滿足。但楊秀清沒有意識到的是,太平天國高層中反對他的統一戰線也悄無聲息地建立了起來。

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已經忍無可忍了,楊秀清最終爲自己的飛揚跋扈付出極其慘痛的代價。洪秀全下詔韋昌輝勤王,秦日綱半路入夥。負責東王府保衛工作的陳承瑢親自爲勤王之兵打開大門,遠在武昌的石達開也知道楊秀清危在旦夕,但他出於種種權衡考慮,按兵不動。

楊秀清死了,他死於洪秀全、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石達開等除了東王府集團之外的所有太平天國所有高級領導人心照不宣的合謀。一個人太驕橫狂傲,必定要付出代價。天京事變後,洪秀全總攬軍政大權。不過也是從這一刻起,太平天國開始走向沒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