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全面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走过30余年。多少人,多少普通家庭的命运因为高考而改变,可能无法有确切的数字,然而,毋庸置疑的是,高考仍然是最为神圣的考试,也是被认为是最为公平的考试。高考也成为众多底层家庭改变命运的通道。

每年的高考都众人瞩目,2020高考已经告一段落,今年的高考注定与众不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线上教学正式成为高考学子备考的第二课堂,高考时间也调整到了7月7日-8日。

经历过了7月的考试,8月的志愿填报,如今录取结果终于尘埃落定。那隔着千里之遥被送到手的录取通知书,可知,这是多少贫寒学子多年艰辛付出的最好回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2020高考学子就是无数贫寒学子的代表。他,叫高琦玉,在2020高考中,以690分的高分被清华大学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专业录取。

“终于等到了,激动的想哭。”高琦玉说起当时拿到清华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父亲得知录取结果后,在告知亲朋时,“实在忍不住,哭了。”

这是中国底层农民多年来最为高兴的一刻吧。这里面有多少情感的释放,有多少过往艰辛的记忆。是的,寒门学子在求学之路上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如今,他们终于得到了这一刻。

高琦玉出生于安徽阜阳的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共有5口人,3岁那年母亲因为白血病离世,从此,这个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一家大小的开支......不得已,父亲只能常年在外打工,用来赚钱养家糊口。

艰难的生活让父亲多年后回想起那段最难的时光都心有余悸:“那几年最难的时候,高琦玉爷爷生病需要很多的医药费,还有孩子上学的学费,加上生活开支,都落在了我一个人身上,要不是国家帮助我们,真的很难熬过来。”

2014年高琦玉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享受到了小额信贷、特色种养补贴等政策,三个孩子得到了国家的教育扶贫资助,上学的问题得到了保障。

说起,对高琦玉一路成长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自己的父亲。父亲对知识一直充满敬畏,虽然自己没有读多少书,但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却不遗余力,尽量满足孩子。再苦再难,都没想过放弃。

父亲后来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知道只有拥有了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一定要多读书,我一直这样告诉孩子”。

生活的艰难没有压垮这一家子人,高琦玉在学校期间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正所谓,没有伞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每次一想到妈妈,每次看到我爸为了我们姐弟仨在外努力赚钱时的背影,每次看到奶奶一个人在家照顾着我们三个人生活的艰辛,这些化作力量,推动着我,砥砺前行我知道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才能报答他们,贫穷不仅磨练了自己,而且让我自己变得更加坚韧与强大。”

如今,姐姐成为了县城学校的一名老师。自己也考上了清华,这个贫寒家庭终于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当“寒门难出贵子”的论调甚嚣尘上之时,每年总有这样一些孩子,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出生尽管不可以选择,但是,不怨天尤人,用尽自己所有的心力去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比如,前一段时间被广泛热议考上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儿童女孩钟芳蓉,比如出生于贫寒家庭的湖南省文科状元何润琪等等。

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生命自身的自强不息,同时,在他们家庭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知识的敬畏,哪怕条件再艰难,对于知识,内心仍然充满了虔诚的追求。

钟芳蓉的母亲在接受采访时候说到“将来女儿的孩子,不用像她那样,再做留守儿童了。”他们都通过教育,打破了阶层固化的壁垒。

诚如,网上之前评论的,“可怕的不是阶层固化,可怕的是底层不再相信读书有用”!让我们祝福这些学子,愿我们秉持“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