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驼妈妈

“宝宝帮妈妈拿一下衣服,妈妈奖励你一颗糖”

“考了第一名,爸爸给买你最想要的玩具”

“你看完这本书,妈妈带你去吃冰淇淋”……

这些话,各位家长有没有似曾相识?这些看似和孩子商量的对话,其实就是一种物质奖励的方法:利用孩子的物欲,让他们慢慢做到家长希望他们做到的事,虽然孩子成功了,但这种教育方式,真不是家长的“救命稻草”。

糖果、玩具、好看的衣服、好用的电子设备,就算只是一只冰淇淋,都可能是孩子最向往的,而家长就是利用孩子的这种需求,来达到鼓励或者表扬的目的,让孩子们更努力一些。可经常利用物质控制孩子的行为,就是负责任的做法吗?

为什么不能经常用物质奖励孩子?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做到更好,总会使用一些他们看来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奖励孩子最近很喜欢的东西,让他们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求,可这样真的合适吗?

13岁的乐乐是一名初中生,从小他就是爸爸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不错,爸爸妈妈总会奖励给乐乐一些小礼品,当做孩子付出的回报。

可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乐乐已经考到了全班前五名,爸爸妈妈却没有履行他们的承诺:奖励乐乐一部手机。

妈妈说:“现在正是学习紧张的时候,怎么能给乐乐买手机呢?”爸爸也因为这句话,取消了这次口头约定。乐乐因为这件事,和妈妈冷战了很长一段时间。

看到这件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孩子不懂事?还是家长违背承诺?但无论是哪种反应,孩子已经受到了伤害。

为什么不建议用物质奖励孩子?

家长为了让孩子做到更好,他们愿意付出很多物质,以此“换来”更优秀的孩子,孩子们也会认为:只要自己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而且还是自己喜欢的回报。

可世界上有很多事都是没有回报的,当有一天孩子正常付出,可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情况会不会像乐乐一样呢?会的,甚至会更严重。

因为在孩子的意识中,会认为付出就应该得到回报,都是自己应得的。如果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们在潜意识中就会对父母失望,然后变得不努力。

所以,是时候停止对孩子的物质奖励了,这样只会害了他们。

家长如何正确激励孩子?

首先,大家要知道激励孩子的意义是什么?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让他们变成过度物质的人。

举个例子:

如果你希望孩子可以多读书,家长不要告诉孩子:读完这本书,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或者买个玩具。

家长可以尝试这样说: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学到很多,你会成为班级里读书最多的孩子。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可以给朋友分享好的故事。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会成为更好的人,妈妈会为你骄傲。

等等……

想激励孩子成为更好的人,一定不是通过给礼物实现的,而是让孩子养成更好的习惯,或者培养孩子更加专注于某件事。

就比如读书,当他们体会到读书的快乐时,他们就会继续,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用物质奖励他们也会变成更好的人,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