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筆下沒有自己反感的角色,他們反感的是某位角色所代表的那類人。

《水滸傳》梁山水泊有一百單八頭領,他們都是主角,我們可以將他們看做一百單八個個體,也可以看做一個人的一百單八個面,喜怒哀樂,正義邪惡等,都包含在內。

知道了這一點,也就能弄清楚像喪門神鮑旭那種殺人不眨眼的山賊頭子也能成爲好漢的原因了,施耐庵不是宣揚負能量,也不是拿他們湊數,而是體現人心可能存在的邪惡的一面。

一百單八人中有一類好漢,他們受很多人尊敬,其中一部分人也有過輝煌的過去,施耐庵也沒罵他們,但施耐庵給他們安排的結局不是很好,細讀之下會發現,施耐庵對這類好漢其實是明褒暗諷。

哪一類呢?

名門之後。

一、別樣人生

名人之後的人生與普通人不一樣,他們出生自帶光環,人脈廣,起步高,註定此生不會過得太差。

1、小旋風柴進

柴進柴大官人,滄州橫海郡人士,大周皇帝嫡派子孫,家中有太祖皇帝御賜丹書鐵券,平生仗義疏財,喜好結納四方豪傑,被譽爲當世孟嘗君,綽號小旋風。

到了北宋末年,柴家已經沒有多少人了,除去柴進之外,還有居住在高唐州的的柴皇城,他是柴進的叔叔。

嫡派子孫也就這倆人了,柴皇城無兒無女,他死後的柴氏嫡派子孫也就柴進一人了。

柴皇城和柴進沒有在朝廷任職,一直在家中享樂,他們有花不完的錢,大量的土地等,過着世人羨慕的大貴族式生活。

普通老百姓對他們有的只是尊敬,而很多官場中人對他們有的只是嫉妒。

比如高唐州知府高廉,他的妻弟殷天錫要強佔柴皇城的花園,柴皇城不肯,被殷天錫毆打致死。

假如高廉對柴氏一族有丁點兒的尊敬,他的妻弟就不敢造次。

所以說,柴家已經成了某些貪官污吏眼中的“肉”了,誰有膽誰去搶。

柴皇城也好,柴進也罷,都是有機會到朝廷爲官的,可他們沒去,不是不愛權力,而是紈絝子弟當慣了,有的是錢,不需要奮鬥,盡情享受祖上的蔭德就好了。

2、小李廣花榮

他的祖上是誰,施耐庵沒有交代,只借霹靂火秦明之口告訴我們花榮祖代是將門之子,箭法高超,百步穿楊,人稱“小李廣”。

花榮是清風寨的武知寨,負責當地治安的官員,官職不高,但有實權,也是手握兵權的軍官。

花榮雖然官兒不大,但在當地以及江湖的影響力很大,衆人都佩服他的箭法。

他與柴進一樣,都是宋江的好友,但他與宋江的關係更密切,互道兄弟,並且見過面。

要說宋江投奔柴進有寄人籬下的感覺,那投奔花榮沒有,就跟哥哥到弟弟家一樣,毫無拘束,否則宋江也不會私自做主把花榮的妹子許配給秦明。

花榮這個知寨,也不是正常途徑來的,他是將門之後,軍中關係很穩,混個小軍官乾乾不難。

正因此,他也沒什麼前途,與混喫等死沒多大區別。

3、霹靂火秦明

霹靂火秦明,軍官之後,祖上不是知名的武將,所以施耐庵沒有提是誰。

秦明很努力,爲青州指揮司統制,因性如烈火,有了“霹靂火”的綽號。

秦明是很耿直忠誠的武將,宋江正是抓住了他的這一點,讓清風寨的嘍囉們假扮成他,到清風寨殺人,將秦明置於不仁不義的境地,導致他的妻小被殺,無路可走。

秦明得知宋江陷害他之後,非常氣憤,但也沒辦法了,只能接受宋江的建議,娶了花榮的妹妹,追隨宋江。

4、青面獸楊志

他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因臉上生有一大塊青記,人送綽號青面獸。

楊志比柴進和花榮努力,年紀小時應過武舉,做到殿司制使官,可謂前途無量。

只可惜,命運跟他開了個玩笑,道君皇帝因蓋萬歲山,差一般十個制使去太湖邊搬運花石綱赴京交納,楊志時乖運蹇,他押着的花石綱在黃河裏遭風打翻了船,失陷了花石綱。

楊志怕受責罰,因此不敢回京,想避避風頭再回去覆命,那時候也能花些錢了事了。

說是避避風頭,其實是等朝廷大赦,那時候他的罪責就會被免。

大赦等來了,懷着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回到了京城,結果高俅內心的火還是沒消,不再委用楊志。

楊志等大赦,想的沒錯,但他沒有考慮自己的失職對上司的影響。

高俅雖然是宋徽宗身邊的紅人,但他的屬下辦事不力還不及時首告,反倒跑了,這就讓高俅沒面子了,皇帝因寵信不責罰他,其他大臣也會因此嘲笑高俅。

所以,大赦只能免去楊志該受的罪名,卻消不了高俅心中的怒火。

楊志的問題不在於不努力,而在於沒擔當。

其實,按照他的身份背景以及客觀原因導致的失職,回去即便是受處罰也不會重,只要花些錢,殿司制使官保不住,但也斷不了在官場中的前途。

所以,楊志處理問題太過草率了。

如此沒有擔當之人,奸臣高俅都不會用的。高俅喜歡什麼人?關鍵時刻能替他抗事兒的人,楊志不是他所需要的那類人。

5、雙鞭呼延灼

他是北宋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讚的嫡派子孫,使兩條銅鞭,有萬夫不當之勇,上梁山泊前是汝寧郡都統制,手下多有精兵勇將。

呼延灼是梁山好漢裏官職最高的名人之後,也是最受皇帝信任和重用的名人之後。

呼延灼是高俅舉薦的將領,皇帝見他一表非俗,甚是高興,當即賜踢雪烏騅一匹。

呼延灼征討梁山泊失敗之後,並無落草的想法,而是想挽回敗局,因此去青州找慕容知府借兵,結果着了宋江等人的道兒,還是敗陣,最後只能落草爲寇。

施耐庵在寫呼延灼落草爲寇時用了這樣一句話:“一者是天罡之數,自然義氣相投;二者見宋江禮貌甚恭,語言有理。”。

這是施耐庵慣用的手法,寫九紋龍史進落草、沒羽箭張清等好漢落草都用到過。

假如舉薦呼延灼的不是高俅,皇帝也沒有那麼的重視他,他極有可能回去受罰。

可辜負了這兩位,回去受罰就不是輕罰了,刺配沙門島板上釘釘。

所以,與其到沙門島受虐而死,不如在梁山泊落草爲寇。

6、大刀關勝:

他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關羽的嫡派子孫,因長相酷似關羽,且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爲大刀關勝。

關勝也很努力,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

可是,他三十好幾的人也還是屈在下僚,只做到了蒲東巡檢。

要說辱沒祖宗,他關勝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以他的能力和家族名氣,投奔任何高官都不難,可他就是不去,一直在等。

這樣的人,一輩子不可能有好的前途,可以靠能力喫飯,非要靠祖上蔭德,不受重用也是活該。

7、天目將彭玘

此人受關注度不高,地煞七十二星中的一員。

與花榮一樣,施耐庵也沒有交待他是誰的後代,只說他是東京人氏,乃累代將門之子。

高俅舉薦呼延灼後,呼延灼舉薦了兩位將領,擔任正先鋒的陳州團練使百勝將韓滔和擔任副先鋒的潁州團練使天目將軍彭玘。

他的綽號很特別,“天目”是星名,也稱“鬼宿”,爲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二宿。

鬼星極其兇惡,但彭玘不是窮兇極惡的山賊頭子,而是朝中的將領,施耐庵也沒有強調過他有多麼的兇猛。

所以,他綽號的含義應該與所使用的武器三尖兩刃刀有關,天眼是二郎神的標誌,也稱天目,彭玘也因此有了“天目將軍”的綽號。

當然,這只是書生的一種猜測,原著並無確切的解釋。

通過呼延灼的介紹來看,彭玘也是很努力的將門之後,沒有辱沒祖宗。

七位名人之後,除去不願出仕的柴進以外,其他五位身在官場,但都不得志,沒能受到重用,即便是呼延灼,其官職與能力也不相符,假如沒有高俅的舉薦,皇帝都想不起他。

二、悽慘結局

1、柴進

還朝後,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

沒有了丹書鐵券的他,在官場最合適不過了。

沒有了往日無憂無慮的生活,對他是一種提升。

可當他見戴宗納還官誥求閒去了,聽說朝廷追奪了曾戴了方臘的平天冠、龍衣玉帶,意在學他造反阮小七的官誥並罰爲庶民後,擔心自己曾去臥底當了方臘駙馬爺一事遭奸臣陷害,也辭官了。

回到滄州老家,柴進依然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比以前小心了許多,丹書鐵券不管有沒有被送回,都再難保護柴進。

喜歡結交江湖人的柴進無人可結交,先前風光的他也不再風光,這對一個貴族而言是致命的打擊。

無疾而終是一種幸福,但對柴進不是,整日鬱鬱寡歡,還不如在戰場山戰死來的痛快呢。

2、花榮

還朝後,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本該有一番作爲的他,卻因宋江的死而選擇自盡。

拋棄了親人,選擇隨結義大哥而去,柴進做到了“義”,可留下的是家人對他的埋怨。

他的妹妹因他而嫁給了一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秦明,最後也成了寡婦;他的妻子成了寡婦,孩子再也見不到父親;他的父母再也見不到兒子。

花榮的慘,是他自己的選擇,但也改變不了慘的事實。

3、秦明

秦明,征討方臘時陣亡。

可笑的是,在最後一戰陣亡,眼看就要還朝授封了。

這真是莫大的諷刺,就像井底之蛙,蹦蹦躂躂好不容易爬到井沿,結果不小心掉了下去,摔死了。

4、楊志

一直想出人頭地,也是名人之後中最努力的楊志,結局慘的令人心痛。

打下丹徒縣,楊志患病不能徵進,寄留在那裏,征討方臘勝利之時,他病逝了,楊志到死都沒能實現自己的抱負,可憐啊。

楊志後被追封忠武郎,這也是對亡者的一種安慰。

5、雙鞭呼延灼

還朝後,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上任後,呼延灼依然像以前那樣的盡職盡責,每日隨駕操備。後領大軍,破大金兀朮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

呼延灼是名人之後中結局最好的一位,戰死沙場也算不上慘,但與在保定府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到太平軍節度使的美髯公朱仝比起來,就慘了一些,沒能無疾而終。

6、大刀關勝

還朝後,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一直想靠着祖上蔭德混個官兒的關勝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當了大官,可他卻因醉酒後騎馬摔落在地得病而終。

這真是一種諷刺,剛弄明白怎樣走自己人生路的他卻死了,真的是慘。

7、天目將彭玘

彭玘徵方臘時死於常州,後被追封義節郎。

彭玘死於義,他爲給韓滔報仇,才冒冒失失的迎戰高可立,結果被張近仁一槍刺死。

這也是名將之後的風範,能壯烈而死,絕不退縮而生。

當然,從有勇有謀的角度去看,他死的有些不值,也是很慘的。

七位名人之後,結局都不好。

當然,其他很多好漢的結局也不好,也都很慘,但所有的名人之後結局全部不好,這就有其特殊的原因了。

三、明褒暗諷

七位名人之後有很多的共同點,最大的共同點是七個人都受名人之後這重身份所累,也都不同程度的依靠祖上的蔭德而獲取利益。

出生自帶光環,但也自帶了壓力。

施耐庵寫這些名門之後,並且寫了他們受世人尊重,還寫了他們戰場上的風采等,這是褒揚,寫他們從名門之後變成了山賊頭領,這是諷刺。

對於他們,施耐庵明褒暗諷,與嫉妒無關,與他們仗着祖上的威名不思進取或是受祖上之名所累而沒有作爲有關。

他們的結局悽慘很正常,都曾想過不勞而獲,都曾不思進取過。

假如把祖上榮光忘記,拼了命的努力,那他們也不至於落草,也不至於立功之後害怕傷害,也不至於爲朝廷效力不久就死在戰場上。

名門之後更應該努力,只有那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出身,可大多名人之後沒有其他人努力,導致家族逐漸的衰落,這就是施耐庵看不上他們的原因。

結語:

宋徽宗時期,已是北宋末年,北宋時期的名門加上之前的朝代遺留的名門非常多,名門之後是否有出息,祖上蔭德起到了作用,但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就像種家軍,五代從軍,沒有一個是不努力而受重視的,出身名門也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不是誰賜給的。

世人尊重名門之後,名門之後也要擔得起那份尊重,否則就會淪爲笑柄。

注:本文部分來自互聯網圖片很難覈實明確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書生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