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教育家孫敬修曾說:

“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父母個人的言行,對於未成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

的確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家庭教育。

但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着孩子的面做 這4件事:

不當着孩子的面抱怨生活的苦

鑫鑫爸爸是一家公司的銷售主管,混了這麼多年,終於成爲了一個小領導。

但是在家裏鑫鑫從來感覺不到爸爸的臨事不變的處事能力和說話高超的技巧。

鑫鑫說,每次爸爸回家,都是抱怨自己 工作多麼辛苦,心累,手底下的人多麼划水,部門的業績目標又要黃了,月底報告該怎麼寫......

心情不好,連帶着鑫鑫在家裏也學會了抱怨, 說自己作業好多,老師好嚴厲,今天打掃衛生又輪到自己值日了......

鑫鑫爸爸聽到兒子這樣抱怨,馬上火氣上來,提着兒子就去罰站。

一邊癱在沙發上一邊生氣的對兒子說:“你有什麼累的,每天除了念點書,除了喫就是睡,你再累能有我累嗎?

我還要掙錢養家,還要操心你這個混賬小子,你這點分數什麼時候才能提上來。給你花那麼多補習費都白費了。”

鑫鑫站在牆角,默不作聲。

媽媽回家,提着菜就開始準備做飯, 一邊做一邊開始抱怨摔東西,自己天天上班辛苦,回家還要做飯。

天天父子倆像大爺一樣,只知道張嘴,不知道幹活。

剛說完,兒子和老公又開始抱怨起來,說自己是多麼辛苦......

每天回家都上演一出抱怨的連環戲。

爸爸抱怨完,兒子抱怨,兒子抱怨完,媽媽開始抱怨。

媽媽抱怨完,父子倆又開始抱怨。

......

愛抱怨的父母,孩子也開始學會肆無忌憚的抱怨。

抱怨完又怎麼樣,該做的事情一樣不能落,反而在家裏慢慢形成了抱怨的風氣。

影響家庭和睦,影響孩子健康的成長氛圍。

抱怨的人生很難獲得幸福感,即使你已經有很好的生活。

高層次的父母, 不會讓自己辛苦經營的幸福家庭敗在了自己無聊又無用的抱怨上。

更加不會在孩子和家人的面前,怨天尤人。

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每個人在童年時光,應該都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父母在自己面前吵架的場景。

當時的心情是不安的、恐懼的、傷心的、複雜的。

曾經在一條帖子上,看到一個網友這樣的分享

她說自己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曾經教的孩子中遇到過這樣的一個情況

一個小男孩,拉着老師詢問:“ 老師,在五樓跳下去會不會摔死。”

老師很驚訝的問小男孩:“ 你爲什麼這樣問呢,不管幾樓,跳下去都是有危險的呀!”

小男孩默默的扣着手指說道:

“ 爸爸媽媽吵架的時候,經常會說要死一起從五樓跳下去。要是他們死了,我也和他們一起死掉,這樣就不會留下我一個人了。”

聽着小男孩冷靜的回答,此時老師已經開始冒起了冷汗。

趕緊安慰孩子:“爸爸媽媽都是那麼愛你,都是一時吵架的氣話,永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哦~”

孩子不發理解親密的人之間爲什麼要用最惡毒的語言傷害對方、用最可怕的語言詛咒對方。

低層次的父母總是喜歡用自己壞情緒傷害孩子,高層次的父母會用積極樂觀的情緒引領孩子。

每對父母都不是剛開始就能做到高層次的教養,更多的是在後天的教養中不斷學習進步,找到平衡自己和孩子的最佳方式。

不在孩子面前做“哭窮”教育

因爲以前艱苦奮鬥的精神,老一輩的父母喜歡教育孩子艱苦奮鬥,喫苦在前,享福在後。

其實道理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到後來很多家長把這樣的教育曲解成,不管家裏什麼條件,多要孩子多喫苦,多喫苦就是夫妻。

要好好學習,要不然以後就要沒出息

要省錢,要不下頓飯就喫不上了

要考上好大學,要不就是對不起父母的辛苦付出......

喜歡“哭窮”的父母,很容易把孩子教育成真正的心窮。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的新聞:

女孩 年年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學會省錢,不能亂買東西。

家裏的錢花完,就要喫不上飯了。

不管玩具還是衣服幾乎都是用的是其他人家剩下的。

女孩被父母影響,知道自己家裏很窮,就開始慢慢不找家裏要錢買零食,玩具也不要了。

一開始女孩媽媽很開心,但是時間一長髮現:

女兒竟然開始蹭其他孩子的零食喫,每次回家在路邊看到空瓶子都會撿回家。

自己沒有玩具就每天巴巴的去朋友家裏看,甚至開始省下早餐錢去偷偷買零食喫。

慢慢的女兒變得不自信,不愛說話,甚至在朋友之間,表現出諂媚奉承的樣子,就爲了能夠喫到一點零食,玩到一點玩具。

明明好好的孩子,卻被哭窮教育, 逼成了一個內心自卑,討好諂媚的人格。

最後一點,不要當着孩子的面撒謊

成年人的世界很複雜,有時候不得不去做一些善意的謊言。

交際處世之道,沒有必要讓孩子很小就懂得。

我們一開始需要給孩子打下誠實守信的品格。

長大以後他們自然懂得判斷謊言的正確使用,但是一開始不要挑戰孩子內心的底線。

作爲父母,我們有時候會想要 避免一些社交尷尬,就會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藉口去推脫。但是不可以當着孩子的面進行。

因爲成年人的處世之道,孩子是沒有辦法理解的,解釋不了,不如明智的避開。

如果無所顧忌的在孩子面前撒謊,很容易導致這樣的情況。

媽媽欺騙阿姨自己生病不去喫飯,爲什麼自己就不可以欺騙老師說自己生病不去學校呢?

爲什麼別人去找媽媽借錢,明明家裏有錢,卻要說家裏要買房子挪不開呢?

......

父母經常說謊,而要求孩子不說謊,表裏不一,再鏗鏘的說辭也是蒼白無力。

層次高的父母,從不當着孩子面撒謊,因爲誠信纔是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底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 我們將及時處理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