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處在爲難的時刻,就需要全國人民共同努力,比如明朝末年時,李自成進步經常,崇禎皇帝發愁得要死,號召文武百官捐錢,可一個個都不願捐錢,最終明朝滅亡了,其實在漢朝武帝時期,爲了征討匈奴,漢武帝也曾下過同樣的命令,號召人民羣衆捐錢籌集糧餉。

自私是一種人性,只要是人就一定有人性,雖然在漢武帝的號召之下,可沒人願意捐錢,漢武帝非常生氣,罵這些老百姓不愛國,這時有個叫卜式的人站出來,把自己的全部財產都捐給了朝廷,漢武帝看到捐款名單上的卜式,便派使者去問他爲什麼要捐這麼多錢。

使者問:"你把全部家產捐過朝廷,是想做官嗎?" 卜式說:"我只是個牧羊人,不會做官。"使者又問:"你是家裏有人需要伸冤,打算向天子訴苦嗎?" 卜式又說:"我從不與人發生爭執,別人有難我常常伸出援手,我跟別人相處得很好,沒有爭執。"

最後使者又問:"那你捐這麼多錢,到底是爲了什麼?" 卜式回答到:"既然皇上要征討匈奴,我作爲大漢子民,自然也該出一份力,這樣才能戰勝敵人。"使者把卜式的話傳達給漢武帝,漢武帝聽後覺得卜式這人有問題,啥好處也不要,就白平無故捐這麼多錢,這人肯定居心不良。

最終漢武帝照單全收了卜式的捐款,但卻並沒有理會他,卜式也不在意,繼續牧羊過日子,一年之後,漢朝和匈奴的戰爭到了關鍵時刻,漢軍又需要大規模出征,這時國庫已經十分空虛,而且還有地方發生天災,卜式的家鄉也有許多災民,地方官拿不出錢來賑災,卜式又將自己的財產全部交給當地太守,當做公款來賑濟災民。

當太守把捐款名單送到漢武帝面前時,漢武帝又見到了卜式的名字,這時他終於相信卜式是個有德行的人,於是打算封他做官,當朝廷的使者找到卜式時,卜式卻說:"我沒有能力,不適合做官,而且我捐錢並不是爲了做官。"

漢武帝聽了,更覺得卜式這人了不起,這樣的人不當官可惜了,於是強行封他爲郎官,但派給他的工作卻是放羊,這正是卜式的老本行,一年後卜式把羊養得肥肥胖胖的,漢武帝見到後十分喫驚,便問他爲何能把羊放得這麼好,其中有什麼祕訣嗎?

卜式回答說:"放羊跟治理百姓一樣,要讓他們有規律的生活,同時要剔除其中的不安定分子,不要讓少數人影響了多數人。"漢武帝一聽,覺得卜式如此高明,便封他爲緱氏縣令,結果卜式把當地治理得很好,漢武帝又封他爲齊王太傅。

再後來,漢武帝封卜式爲御史大夫,讓他治理國家,監察官員,就這樣卜式從一個放羊娃,慢慢的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但有人說卜式是個心機婊,他當初捐錢又不要官,是故意做給漢武帝看的,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