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信條》:曲高和寡的科幻

文/夢裏詩書

在長達150分鐘的時間裏,你是否能跟上克里斯托弗·諾蘭的腦回路,決定了你是否會喜歡上《信條》。龐雜的信息量,複雜的劇情解構,以及多時間展開的敘事手法,都使這部電影所致力展現的是獨屬於諾蘭的概念科幻,然而當所有角色都淪爲了工具人般的存在,支撐這一時間科幻的砥柱也變得虛無了起來。

無從否認《信條》擁有一個相當縝密出色的藍本,諾蘭在這部新作中仍舊將自己天馬行空的奇想變成了一種藝術表達,《信條》也並非只是單純的在去玩弄劇情結構來給觀衆驚喜,而是試圖引領觀衆走進電影的時間線中,當正向與逆向的時間劇情在同一部電影中得以共存,不勝枚舉的線索交織出了一個從未有過,不借助任何時光機器,卻又能讓人爲之思考,爲之信服的拯救世界故事,但這樣的做法無疑也爲電影設置了門檻,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原因去接納這樣一場關於時間概念的科幻。

《信條》的故事說複雜,其環環相扣的劇情,實難用隻言片語便能概述,但說《信條》的故事不復雜,言簡意賅的說他就是一個被諾蘭化的007動作電影,但與傳統的動作電影不同的是,在這部電影中真正的主角並不是約翰飾演的特工,所有人都成爲了諾蘭來表達自己科幻概念的工具,這也是這部電影的一個神奇之處,在看《信條》前,我很難相信一部電影如果剝離了人物情感,沒有一個能讓人產生共情感的人物,還可以讓人有繼續看下去的耐心,但《信條》卻做到了。

縱然《信條》的劇本縝密出衆,但爲了體現自己電影不同凡響的諾蘭,在覈心人物情感極爲蒼白的情況下,同時也近乎割裂了所有地氣,在這部電影中我看不到哪怕一個普通人的出現,面對世界毀滅的危機,電影也沒有能給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危機感,甚至於在很多時候,如果你不小心錯過了某個細節,那麼你可能都無從理清人物的行爲動機,然而電影在最終又試圖在情感上能煽動觀衆,實際上在長達100多分鐘的時間裏,《信條》所給我帶來的更多隻有疲憊,我很難被電影最終所渲染的情感所感動。

作爲一部特工類的動作電影,自然離不開的便是動作元素,雖然《信條》在時間概念上的設定,爲電影在動作上帶來了一定的看點,但很明顯《信條》的目標並不是震撼,所以整部電影幾乎沒有哪一幕給我留下了足夠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是奔着動作電影的想法去看《信條》,那麼顯然他一定不會帶給你驚喜,而在這樣一個打亂時間線索的故事裏,主人公最終所在做的同普通動作電影裏的目標並無二致,一切敘事都只是成爲了服務諾蘭自我概念的體現。

任何一部電影如果你去看第二遍,不是爲其魅力所吸引,而是因爲沒有足夠看懂電影究竟在講什麼,這並不是你的錯,而是電影自身或故作高深,或曲高和寡,哪怕這部電影擁有一個不凡的藍本,哪怕它的導演是克里斯托弗·諾蘭。

個人評分: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