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这数百年,华夏大地狼烟四起,在生灵涂炭的背景下,历史生动地呈现出了其精彩的一面,在这数百年间相继出现了不少的绝代枭雄,比如说基本统一了北方的羯人石勒,以及后来和王猛之间绝佳君臣搭配的苻坚,除此之外还有诸如慕容双子星、太武帝拓跋焘等雄才大略的伟略之君。

而在这些绝代枭雄之中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他起于草莽,没于门阀,中年得势,一生灭谯纵,南燕,后秦,桓楚,东晋五国,接连杀死了六位皇帝,故而后世的历史爱好者也将其戏称为“六位帝皇完”。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证明了他的雄才伟略,而很多的人也成为其的确配得上“南朝第一帝”乃至南北朝时代的“第一帝”,没错,他就是辛弃疾词中所写的“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寄奴,在朱元璋北伐之前,论北伐之功绩还真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刘裕,他开创的刘宋王朝有“七分天下而有其四”的版图,他在位期间无论是北方的北魏还是割据河西的赫连勃勃都不敢与其为敌。

可是他的基业就如同秦皇的气吞万里一样,在他死后他的基业也如大秦一样迅速衰亡,那么被号称“六帝死神”的刘裕最终为什么不能够成功一统天下呢?

出身太低,遭到世家门阀鄙视

现在说到开国皇帝的出身,我们通常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刘邦、朱元璋,一个在起家之前是当地的流氓,被秦朝封为亭长;另一个则当过和尚,做过乞丐,最终开创了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

然而历史之上还有许多开国皇帝的出身其实也很低,甚至他们的雄才伟略并不比刘邦、朱元璋差,只不过由于没有一统天下才被人遗忘,而刘裕就是属于这一种人。

以往对于天子我们通常将其称为“天命之人”,可是真正的“天命之人”哪有那么容易?如同秦始皇,其祖上六代基业奠定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根基,而唐太宗李世民出身于累世功勋的关陇集团,借由父兄的积累也有了他响当当的名号;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他的祖上是军功世家,在军中很有威望。

而像刘裕,刘邦,朱元璋这样开局一把剑、一个碗最终进阶到上流社会的这不是“天命”,这是逆天改命,而刘裕的出身也仅仅比朱元璋好点,在以前和刘备一样,只是一个织席贩履的小贩,直到三十五岁那年投身北府军才奠定了他的发家史。

如果单纯从大环境来看的话,其实刘裕比之刘邦、朱元璋更为恶劣,那就是当时的社会处于一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阶段,刘邦的社会是一个“军功进阶”的社会,只要你有军功,无论你之前是什么身份,那么你就能做上大夫之类的高官;而朱元璋时代中国历史已然走进了“科举制”的时代,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条道路,所以也不会有人因为你的出身看不起你。

而刘裕时代正处于门阀最严重的时代,当时的普通人一般来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种地赌天,要么阵前赌命,前者一生碌碌无为,而后者却是以命相搏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而刘裕选择了后者,也有了后来“气吞万里如虎”的美誉。

可是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对于刘裕前三十年的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这就是当时的大环境,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你,就算你后来当了皇帝,可是你以前就是一个贫民,这是你改变不了的,所以刘裕光是从贫民上升到上流社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点上比之刘邦和朱元璋更为困难。

起家太晚,时不与人

历史之上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其实要么是捡漏,如同晋、隋、宋为帮助,要么是年纪轻轻就投身军旅然后有了一群乡里的帮助在不惑之年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当然刘邦这个是个例外,谁让他有韩信这个BUG呢。

而刘裕的开局难度其实是地狱模式的,投身军旅之时已经35岁,只能一步一步从一个小兵坐起,所幸还能得到上司的赏识,到了38岁左右才刚刚上升到中等,之后刘牢之意外身亡,刘裕等人不得已投靠了桓玄,在桓玄账下蛰伏又花了几年十年,直到四十多岁的时候才凭借平定桓玄之乱起家然后有了自己的班底。

我们可以看到,刘裕的前半生是碌碌无为的,直到四十多岁才发迹,而这个时间实在是颇为尴尬,刘邦平定天下用了四年,可是他之前还有三年秦末战争,平定天下之后内部不稳定经常需要平叛,西晋统一天下用了曹魏的基业将近一百多年,朱元璋二十五岁投身军旅,41岁建立大明,可是当时的大明还有四川、河北等地没有平定,元朝的残余时间依然强大,从大一统王朝的统一时间来看,要一统天下起码要十几年朝上。

刘裕起家已四十几岁了,要结束这乱世没有数十年的积累是很难的,而刘裕在十余年间灭五国已然是很了不起的,这个时候已经五十几岁了,按古人的年龄来说已经属于高寿了,留给刘裕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身体和精力都已经跟不上了,更何况此时的东晋朝中刘穆之已经去世,刘裕在朝中没有一个“萧何”了,所以必须要事事亲为,北伐之事也就耽搁了。

等到他完成嬗代,想要出兵北伐北魏的时候,此时刘裕已经六十一岁了,天命终究不向着他,不久之后他也去世了,而一统天下的雄图至此终结,这个继续陷入战乱之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