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間的寒暄,幾乎都會有一句,你家孩子真懂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的懂事與否,變成了衡量父母的教育是否成功的方式。

前段時間去超市偶遇同事和她女兒豆豆,豆豆想要一個玩偶,同事說家裏玩具很多了,不買。我以爲接下來會是一場拉鋸戰,沒想到豆豆既沒有撒嬌的求媽媽,也沒有大哭大鬧,而是很平靜的挪開了看着玩偶的視線。

我對同事說,你家豆豆真懂事啊,同事說豆豆有了弟弟之後就變懂事了也很乖,像個姐姐的樣子。雖然自己有兩個孩子,但是也沒有多操心。付錢的時候,我突然發現同事購物車裏有輛汽車的模型,價格得好幾百,問了才知道原來是弟弟的玩具。

我想起了豆豆喜歡的那個不到30塊錢的玩偶,豆豆媽捨得爲弟弟買這麼貴的汽車模型,卻不捨得給女兒買一個30塊的玩偶,而豆豆卻習以爲常。

突然覺得我剛纔誇獎的話好諷刺,這樣的"懂事",孩子快樂嗎?

有心理學家表示,對一些聽話懂事的孩子研究調查後發現,他們不一定快樂。那是爲什麼呢?

1、 剋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在父母"聽話、懂事"的束縛之下,孩子會下意識的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和慾望,生怕因爲自己的行爲讓大家覺得"不懂事",長時間壓抑自己的天性,無法像其他孩子無憂無慮,成長就變得很累。

2、 爲難自己

太懂事的孩子很樂意幫助別人,不願意去拒絕別人的要求,習慣性的做所有事,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會因爲自己的事情去麻煩別人,怕別人不喜歡。他們往往忽略了自己也同樣不容易,把自己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3、 討好別人

爲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會事事順着別人,比如自己在看動畫片,因爲別人要看別的,就會換臺,比如父母叫做什麼都會做,唱歌、跳舞、朗讀……總之就是滿足他人的各種要求,把自己放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

爲了獲得他人肯定,拼命滿足他人意願,看似"善解人意",其實內心十分壓抑。又怎麼會快樂呢?

那以上三點這樣的行爲,又會造成什麼後果?

1、迎合他人,失去自我

我們所認爲的懂事,就是因爲省心、聽話,不和父母唱反調,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會不自覺的去迎合他人,不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慢慢的,他們就會忽略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甚至會以爲自己不需要。

2、壓抑的慾望,隱藏的情緒

長時間爲了維持自己的"懂事",把自己束縛在了條條框框裏,他的內心是非常緊繃的,經常忐忑不安,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慾望,隱藏自己的情緒,可能積攢到了一定程度,會發生爆發,而這種爆發,不會是家長願意看到的結果。

3、缺乏安全感、不自信

被迫懂事的孩子都比較不自信,因爲他們從小到大都知道,自己所獲得的誇耀都是自己靠"懂事"得來的。如果哪一天變得"不再懂事",自己所獲得的都會離去,被迫懂事的孩子從來沒有獲得過家長和周圍人給的安全感。他們不願意去麻煩別人,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爲找不到能夠讓他們依靠的地方。

爲了避免上述這樣的情況,家長又該如何做呢?

1、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很多行爲都會受到父母影響,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的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家長總在孩子面前說你應該懂事、聽話等等,這些話其實也是在無意之間貼標籤,這樣的標籤會讓孩子不敢表達自我。

2、 傾聽孩子的想法

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的交流溝通中,會不自覺的佔據主導地位,從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沒有什麼機會能夠插上話。但其實孩子會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和父母分享,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充當傾聽者的角色就可以。

3、 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懂事

是那種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懂得關心別人,遵守社會規則,獨立自主,不卑不亢,尊老愛幼,謙恭有禮,善解人意。並不只是用聽話二字可以概括的。

讓孩子大膽的表達情緒,可以調皮搗蛋,可以愛玩。希望父母對孩子說"你不必太懂事,你只需要善良、勇敢,做自己就可以了。"#同事#玩偶#家長收藏

突然覺得我剛纔誇獎的話好諷刺,這樣的"懂事",孩子快樂嗎?

有心理學家表示,對一些聽話懂事的孩子研究調查後發現,他們不一定快樂。那是爲什麼呢?

1、 剋制自己的情緒和慾望

在父母"聽話、懂事"的束縛之下,孩子會下意識的變得小心翼翼,不敢表露自己的情緒和慾望,生怕因爲自己的行爲讓大家覺得"不懂事",長時間壓抑自己的天性,無法像其他孩子無憂無慮,成長就變得很累。

2、 爲難自己

太懂事的孩子很樂意幫助別人,不願意去拒絕別人的要求,習慣性的做所有事,總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會因爲自己的事情去麻煩別人,怕別人不喜歡。他們往往忽略了自己也同樣不容易,把自己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3、 討好別人

爲了得到別人的認可,會事事順着別人,比如自己在看動畫片,因爲別人要看別的,就會換臺,比如父母叫做什麼都會做,唱歌、跳舞、朗讀……總之就是滿足他人的各種要求,把自己放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

爲了獲得他人肯定,拼命滿足他人意願,看似"善解人意",其實內心十分壓抑。又怎麼會快樂呢?

那以上三點這樣的行爲,又會造成什麼後果?

1、迎合他人,失去自我

我們所認爲的懂事,就是因爲省心、聽話,不和父母唱反調,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會不自覺的去迎合他人,不去思考自己的想法,慢慢的,他們就會忽略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甚至會以爲自己不需要。

2、壓抑的慾望,隱藏的情緒

長時間爲了維持自己的"懂事",把自己束縛在了條條框框裏,他的內心是非常緊繃的,經常忐忑不安,長時間壓抑自己的慾望,隱藏自己的情緒,可能積攢到了一定程度,會發生爆發,而這種爆發,不會是家長願意看到的結果。

3、缺乏安全感、不自信

被迫懂事的孩子都比較不自信,因爲他們從小到大都知道,自己所獲得的誇耀都是自己靠"懂事"得來的。如果哪一天變得"不再懂事",自己所獲得的都會離去,被迫懂事的孩子從來沒有獲得過家長和周圍人給的安全感。他們不願意去麻煩別人,只想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爲找不到能夠讓他們依靠的地方。

爲了避免上述這樣的情況,家長又該如何做呢?

1、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的很多行爲都會受到父母影響,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的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家長總在孩子面前說你應該懂事、聽話等等,這些話其實也是在無意之間貼標籤,這樣的標籤會讓孩子不敢表達自我。

2、 傾聽孩子的想法

有些家長在和孩子的交流溝通中,會不自覺的佔據主導地位,從而忽略孩子的感受。孩子沒有什麼機會能夠插上話。但其實孩子會有很多的想法,希望和父母分享,所以在這個時候父母只需要充當傾聽者的角色就可以。

3、 讓孩子明白什麼是懂事

是那種在父母的良好教育下,懂得關心別人,遵守社會規則,獨立自主,不卑不亢,尊老愛幼,謙恭有禮,善解人意。並不只是用聽話二字可以概括的。

讓孩子大膽的表達情緒,可以調皮搗蛋,可以愛玩。希望父母對孩子說"你不必太懂事,你只需要善良、勇敢,做自己就可以了。"

相關文章